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冲破界限和语际的错置”讲座交流会在京举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9: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冲破界限和语际的错置”讲座交流会在京举行



2015年11月19日下午,“诗歌——冲破界限和语际的错置”讲座、交流会在北京金龙潭大饭店举行。本次活动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特邀请马其顿诗人尼古拉·马兹洛夫(Nikola Madzirov)担任主讲,王家新、西川、树才、西渡、孙晓娅、胡续冬、罗德炜、蓝蓝、潇潇、安琪、爱斐儿、张光昕、夏花、贾爱军、花语等参加了活动。活动由孙晓娅主持,诗人胡续冬、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Robert Tsaturyan担任翻译。

尼古拉·马兹洛夫,诗人,散文家,译者,1973年生于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是后苏联时期出色的诗人之一。德文周刊Der Spiegel甚至将马兹洛夫和特朗斯特罗姆相提并论。马兹洛夫的诗歌被翻译成四十种语言出版,《重置的石头》(2007) 曾赢得 Hubert Burda 欧洲诗歌奖,也曾在斯特鲁加诗歌之夜获得米拉迪诺夫兄弟诗歌奖,还获得数个文学奖金,包括爱荷华国际作家工作坊、柏林DAAD文学奖金、法国玛格丽特·尤瑟娜文学奖金等。

本次活动由主题讲座、对话交流和诗歌朗诵三个环节组成。讲座中,尼古拉·马兹洛夫结合历史与他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谈到对身份与地缘的指认使他意识到真正的诗歌能够安静地飞跃对民族、政治与权力的想象。在诗歌语言上,尼古拉·马兹洛夫发现了词语易碎性与暗示性的并存的特点,并坚持沉默的书写方式,其写作姿态呈现出对本质世界的描绘而非征服。尼古拉·马兹洛夫认为,翻译是使马其顿语保存下来的最好方式,母语的不流通让诗歌成为他语言的唯一家园。随后,尼古拉·马兹洛夫与在场学者、诗人就诗歌翻译、东欧诗人的风格、诗人漂泊感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对话。




作者:李扬   来源:首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24 06: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