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禅诗的题材及现代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般认为,“新诗”始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而新诗之“新”,主要在于革新了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如采用了“白话”、自由诗体。事实上,早于此的“诗界革命”倡导者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已创作“新诗”或“新派诗”,但“新派诗”之“新”,在于诗作中表现新事物,所谓“新世瑰奇异境生,更搜欧亚造新声”。从创新的角度相较两者,诗语、诗体的转变固然是大胆创新,而突破数千年稳固的诗歌意象/物象系统,敢“以新事物熔铸入诗”,也是极大勇气与先锋的表现。如黄遵宪针对当时“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的因循守旧诗坛,喊出“我手写我口”, 大胆地把新物象、新名词写入诗行中。例如,“地球南北倘倒转,赤道逼人寒暑变”(《以莲菊桃作歌》),他在一百多年前就把“地球”“赤道”写入诗作。他的诗中还有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等新事物,如《今别离(其一)》所描述的轮船:“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轮船快速驶离,于刹那间,感受人世变幻,妙境如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但场景却更自然,毫不造作。再如《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泰西纪历二千年,只作寻常数圆缺。” 黄遵宪虽是写传统的中秋之月,但因言及太平洋、国外等新事物,赋予诗作崭新的视角,破除了传统文化知见,月亮只是寻常月,禅意顿现。可见,诗歌的创新途径,除了锤炼语言、新造诗体等途径外,还有一方便法门,即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题材。正如黄遵宪所言,“苟能即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而笔之于诗,何必古人?我自有我之诗者在矣。”他不仅勇于实践,独辟境界,而且保持旧风格,有些诗歌还有中国古典诗歌那种无意言禅而禅意自显的效果。说到禅,当下的现代禅诗创作又如何呢?

  一、现代禅诗取材的现状

  当前的现代禅诗创作已形成群体性的创作,诗群的成员创作了大量的现代禅诗。通过创作实践,诗群成员对于什么是现代禅诗,现代禅诗有哪些审美特征,以及怎么创作现代禅诗,具有相对一致的认识。这些共识凝聚着一个诗群,助推现代禅诗诗群的创作和发展,但也使一些问题凸显出来,如现代禅诗题材的问题。在较早的时候,现代禅诗发起人南北就指出了禅诗所能触及的题材领域,禅诗能够涉及一切题材。南北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一文中说:“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禅诗所表现的题材,应该是寺院、僧人、佛典故事,又或者是自然山水之类。这仅仅是从历代诗人选取题材的频率上来看的,仅仅是一种现象,绝非本质上的要求。的确,古今中外,成功的禅诗在取材上大多与寺院、僧人或自然山水这些对象有关,但这只是一种方便和习性,不是必须和必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的大部分现代禅诗写作落入了这种并非必然的“方便”门径。这引起诗群成员及关注现代禅诗人员的注意和反思。

  现引用2015年《现代禅诗探索》丛刊(总第6期)中的一些观点。如李艳敏的《两种对比再谈现代禅诗写作》一文指出:“不可否认,这些诗歌在艺术上是精致的,玲珑的,给人带来了清凉和美好。但这也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有山水鸟林,佛寺庙宇,风花雪月,雨露星云的诗,就是现代禅诗的全部。”昌政在《禅,诗的一种思维方式》中说:“现代诗人也在写禅诗,但似乎存在若干误区:以为禅诗写的只是公案、佛理,以为禅诗必须取寺院、和尚为题材,以为禅诗只能表达方外的闲适心情,等等。”苦李子在《关于现代禅诗的一些断想》中思考:“如何把现代禅诗与当下轰轰烈烈的生活融合起来,……禅诗又如何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几个人在一个论坛中自我欣赏?”“现代禅诗除了山水自然外是否还有其他更多的途径来进行书写?”朱晓剑的《炎夏读禅诗,得清爽》写道:“我读《世界现代禅诗选》的过程,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与自然的对话几乎是构成了现代禅诗的主流部分,可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在城市里是否能寻见禅意,是否能在街巷里过得古朴一些。禅诗的写作题材,可以不拘泥于某一种方式,而是万事万物都可纳入到禅诗这个世界中来,从而,不管身在何处,都能让周身处处充满禅意。”

  在这期的丛刊中,有如此多的评论者针对禅诗题材的现状发表了见解。有的虽只有三言两语,但都明确指出了现代禅诗写作题材趋同化、狭窄化的问题,即禅诗取材偏于自然山水,而较少当下的现实生活。从现代禅诗的探索历程来说,诗群从2007年至今已有七八之久,诗群发展也有所谓的“七年之痒”么,但大畜感受到了诗群“蠢蠢欲动”的焦虑。现代禅诗的取材问题,已不是个别诗人的问题,而是诗群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二、现代禅诗题材现状的成因

  李艳敏认为:“目前的现代禅诗写作缺少生活化的场景,显得生活味道较淡。”本文望能对当前现代禅诗“多山水、少烟火”“多空门、少红尘”的题材现状成因作一探析。

  首先,现代汉诗存在着回归自然、乡土的写作潮流。中国早已开始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但作为经历了漫长小农经济的国家,根深蒂固的乡土思想,潜在的田园意识,召唤着诗歌去吟咏、抒写田园山水。这使很大一部分现代汉诗存在着现代感的不足,有论者据此认为,现代汉诗还未赶上工业化社会的步伐;但也有论者认为,现代化冲击、瓦解了乡土精神,而诗人在文本中重构传统的精神家园与现代化相对抗。不论孰是孰非,不争的事实是过去和现在一直存在着大量歌咏自然山水的诗作,而这股诗歌潮流于无形中影响现代禅诗题材的选择。

  其次,古典禅诗、禅宗公案等的影响。中国古代禅诗多为有诗歌造诣的僧人和有佛禅修养的诗人所创作,僧人主要生活于寺院里,参禅好道的诗人也喜欢亲近自然,有的还隐居于山水之间。可以说,古典禅诗的诗人大多远离了尘世喧嚣,其诗歌题材也就直取当下,偏向自然界而少人间气息。古代禅宗公案的对答诗语也多与自然有关。古典禅诗、禅宗公案是重要的学习资源,现代禅诗诗人受其熏陶,自然而然地染上偏爱自然的习性,使禅诗题材多山水、寺院等。

  再次,对自然物象的观照契合审美的心理距离。城镇化等因素使现代诗人大多生活在城市里,与乡村、山水产生了距离,而这有助于诗人摆脱对自然万物的功利性思想,更易产生审美所需的心理距离。现代禅诗作为诗歌艺术作品,自然要以审美为前提。当现代禅诗诗人从忙碌、烦恼的现实工作生活中抽身而出,荒野的一棵老树,乡村的一丛芭蕉,篱笆下的一只小鸡,吹过耳际的一阵山风,都带来无限的新奇,从而产生审美之心,激发诗兴,把这些景象纳入禅诗。这也是造成现代禅诗题材多自然物象的原因。

  最后,作者的禅悟境界影响其对题材的把握。现代禅诗的创作者,是禅者,是诗人,或者二者兼是?现代禅诗诗群是由禅诗爱好者组成的,并没有高僧大德,也没有专业的佛禅思想宣讲或交流活动(兴许是有意避嫌吧,诗群不是宗教组织),这样,现代禅诗的诗人对禅的理解全凭自我修行参悟,禅悟境界就显得参差不齐,有高低之别。悟禅不易,将不可言说的禅悟转换为语言更加困难,于是较多的诗人选择了方便路径,选取更契合审美心理的自然物象,重复前人的山水、风月、花草、寺僧等题材,而对于乱象纷呈的现实生活题材不敢涉险,或担忧在观照复杂的生活时迷失自性,或担忧写的诗歌不像禅诗。

  另外,现代禅诗诗群成员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也无意中使诗歌的题材雷同化。可以说,形成现代禅诗的题材现状具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其引起的负面结果有:许多现代禅诗因狭窄的题材而大同小异、较少创新,甚至丧失了创作者的个性或风格;诗作常常空山不见“人”,较为沉寂、凉静,缺乏“生活禅”的活泼和生机,易产生阅读的审美疲劳;诗作的时代感不足,创作于时下的一些现代禅诗,若说是创作于七八十年前,大概也少有人会怀疑。如何面对这些问题,会影响现代禅诗流派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显见的是,作者对现代禅诗的语言、诗体进行创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借鉴一百多年前的“诗界革命”,以现实生活题材引入禅诗,却有可能打开新局面。

  三、现代禅诗现代感的可能性

  设若成功将新事物融入禅诗,现代禅诗便有更广阔的题材,不同的诗人可依靠生活实际而创作出丰富、别样的禅诗,创作出充满生机和生活质感的禅诗,从而使现代禅诗因有新意象或新物象而获得现代感(现代感有多种表现,现代的事物可被视为其中一种)。数年前,大畜在《现代禅诗中的异数》这篇文章中认为:“事实上,对山水的偏爱,对乡村的眷恋,对佛禅的亲近,对工业社会的疏离,成为目前现代禅诗流派创作中的主流。……在当前的社会,田园山水除了作为旅游观光对象之外,已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我们更多面对的是汽车、工厂、电影、手机、高楼等工业社会的产物,这样,诗人从现实生活中悟禅,写出有俗世生活味的现代禅诗,也有其客观原因,也符合现代禅诗创作的规律。”但当时未予详说,现述其理由如下:

  首先,新事物是相对于古典禅诗及当前现代禅诗的主要题材而言的,指新发明、新出现的东西,以及新时代活动中的人类。一方面,相较于已往,21世纪的禅诗作者所处的环境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现在的住用行来说,高楼如林耸立,上下楼常有电梯;购买东西不用出门,网上订购便有快递送达;联系远人不用提笔写信,一个电话便可闻其声,若用视频可使千里之人的面目现于眼前;交通有摩托、汽车、动车、飞机等,“朝发夕至”倒像一个形容迟缓的成语了。可以说,日新月异的现代处境,新事物、新名词包围着现代禅诗作者,并频繁地影响着禅诗诗人的生活。另一方面,现代禅诗的诗人不是处江湖之远、不问俗事的隐居者,他们必须面对生活方式不同往昔的芸芸众生。

  其次,以禅观照物或人时,具有直觉的无分别心。就观照现代之物而言,佛家眼中之万象皆为空幻,一切事物缘起性空,因缘相遇,又转眼成空,并无新旧之别。如“天上飞过一架飞机”与“闪过一只鸟”,究竟有何不同?事物又是“妙有”的,用禅语来说,事物尽为法身、般若,都可成为道场。“路边一朵花,花开花落”与“路口一盏电灯,灯亮灯灭”,二者物虽不同,但皆蕴含禅机。就观照现代之人而言,禅者摒弃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也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因而在观照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时,应等同于观照鸟、鱼等物。这样,禅者观人等同于“以我观物”,又等同于“以物观物”,使观照对象不具观照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而能够客观地呈现, 即“见人是人”等同于了悟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因此,禅心观照下的新物象、新人类,其实与山水等并无不同,也能从中获得感悟。

  最后,现代禅诗的创作者,既处于现代环境,又有一定佛禅修养。现代禅诗的诗人一则可以就地取材,不必以游山览水、访寺拜佛的方式获取禅诗素材;二则能以禅心观照身边新事物,按审美要求使新事物成为禅诗的有机部分。因此,从现代禅诗的创作过程来说,新事物、新名词是可以纳入禅诗中的。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速变化,其新事物熔铸入现代禅诗,或许更容易营造出活泼泼的禅意,使生活禅真正体现于现代禅诗。

  总之,现代禅诗取材现状引发的问题并非无中生有,但问题的出现也有其客观原因。强化现代禅诗作者的现代感意识,以新事物熔铸入禅诗,可以扩大禅诗的题材,打开现代禅诗的新天地。其实,现代禅诗诗群中已有诗人进行探索,以新事物为题材进行有现代感、生活感的禅诗写作。需要补充的是:写山水题材的现代禅诗,写新事物的现代禅诗,二者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决定一首现代禅诗优劣的并不是题材,而是诗人的禅悟境界、诗艺水平及二者融会的程度。现代禅诗,可写自然,可写人世,还可写二者的融合。引用奥冬在《现代禅诗与生活》一文的话:“可以努力发掘山水自然之外的禅意,但不必对孰多孰少过于执著。”若用禅诗来表达,可借用法演禅师的诗:“但得心闲到处闲,莫拘城市与溪山。是非名利浑如梦,正眼观时一瞬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2-3 17:05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2-6 18:39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大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5:43 | 只看该作者

问候  采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5: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远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2-8 15:45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常来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1-20 11:33 | 只看该作者
大畜智朝,路还长着呢,要继续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 22:5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