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年诗歌回暖是由于微信、微博的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0 19: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年诗歌回暖是由于微信、微博的兴起?

2015-12-20 来源:日照新闻网




年度话题:活动多,好诗少

李少君

年末,有关注文学的细心者发现,不包括各地的小活动,今年公开报道的诗歌活动每周就有七八个,有网友为此开玩笑说“日日都有诗歌节”。的确,从年初余秀华的频频刷屏,到“为你读诗”“睡觉前读首诗”“诗刊社”等微信公众号的火热,到朋友们自发推荐的各类诗歌,诗歌界非常活跃,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诗歌群体和诗歌刊物,经常举办诗人雅集出版和诗歌朗诵活动。有人回顾今年的文学阅读,发现读得最多的居然是诗歌。

“诗歌热”中,“草根”诗人的崛起,更让人眼睛一亮,这说明当代诗歌深入人心,成为许多普通人抒发情志的方式。另外,由于教育普及,女性独立意识和自由度提高,女诗人也越来越多,女性诗歌写作空前活跃,几乎占据诗坛半壁江山。

诗歌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个重要原因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兴起,降低了诗歌写作门槛。新媒体这种掌上阅读方式,使写诗突然成为80后、90后的一种时尚,写出来的作品可以迅速得到广泛传播。

但热闹中也潜伏着危机。大家普遍公认的好诗很少,有人因此开玩笑说:著名诗人满天飞,著名诗歌不见踪影。这是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再具体到诗歌本身,当代诗歌的美学面貌模糊,有强烈个人风格和美学风范的诗人非常少,这就使得当代诗歌在表面很热的虚火中,暗藏着泡沫化空洞化的危机,虚无缥缈,下不接地气,上没有高度。一个个盛况空前的诗歌朗诵会,最终变成了徒有消费形式的奢靡梦幻盛宴。

任何一个时代,诗歌最终要以美学的独特性和典范性才能脱颖而出。正如盛唐诗歌中,因为有了李白的自由浪漫,杜甫的深情忧患,王维的超脱超越,这样才能给人们提供精神的方向和文化的价值意义。其实,在当代诗歌中,朦胧诗最初走上历史舞台,也是从强调“一种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开始的。朦胧诗以摆脱僵化观念为号召,确立人性人心的法则,从而奠定了新的美学追求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好在诗歌界不乏清醒之士,许多诗人意识到,当代诗歌要想真正进入人们的心灵世界,最终应该在美学上站稳脚跟,从美学意义上构建形象,确立意义,树立典范。只有这样,当代诗歌才能健康发展,诗歌也才能为人们提供新的意义和价值,起到抚慰人心、疏导人性、引领风尚的作用,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作者为《诗刊》副主编)

年度关键词:多 维

白 烨

近几年,长篇小说每年会有数千部的产量,令人目不暇接。但在数量众多的长篇小说中,让人读来眼睛一亮,读后不能释怀的,有如沙里淘金,委实难得一见。

当然,如果把眼光聚焦于以实力派作家为主的严肃文学类长篇小说领域,则会看到另一种景象,读出另一种感受。许多实力派作家,不仅把自己的创作精力主要投注于长篇小说,而且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与艺术储备,在新的创作中,既期望在描述生活上有所拓展,又力求在艺术表现上有所变化。因了这种缘由,2015年的长篇小说,就有了可看的亮点与可说的话题。

如果要以提炼关键词的方式来描述年度长篇小说的新风貌,我认为“多维透视”应该最为贴当。“多维透视”主要体现于作家面对变动不居的现实生活,不仅眼睛向内,视点下沉,而且看取生活的维度与开掘生活的力度,都各有千秋。在此基础上,作家们相应地在小说表现方式上追求“个性表达”,在个人化叙事中讲述中国故事,并力求别有新声,自出机杼。

传统题材新开掘

以周大新、刘庆邦两位名家的长篇新作来看,他们都在传统题材的作品写作时,或“面”上有所开拓,或“点”上有所深化,在藏而不露的日常化生活叙事中,凸显作家强烈的主体意向与艺术理想。周大新的《曲终人在》与“反腐”不无关系,却又远远超越了“反腐”本身。作品里的主人公欧阳万彤是从基层干部一步步升到省长高位的。但这个过程却危机四伏,充满凶险,环绕他的贿赂方式无奇不有,行贿者也此起彼伏,令人防不胜防、难以抵挡。这个人物形象,在当代小说的人物画廊里,有其正向的独特性,也有其艺术的典型性。它告诉人们,即使是涉及“反腐”,触及“官场”,也可以花样翻新,也可以独辟蹊径,小说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关键在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入研究与细切体味,对时代新人的充分认识与独到把握。刘庆邦的《黑白男女》,看起来是写矿难造成的种种后果,实际上写灾难无端降临之后,普通人的自我疗伤和自我奋起。作品通过身患癌症的周天杰、失去丈夫的卫君梅和浑浑噩噩的郑宝兰等人各自不同的人生沉浮,既写出了他们在灾难之后的命运抗争和精神成长,又由这些人物的走向自强和相互砥砺,写出了绝望中的希望,冷酷中的温暖,揭示了友善的人情对于纷乱人际的内在黏连、良善的人性对于艰难人生的暗中支撑。与作家之前的矿区题材作品相比,《黑白男女》不仅通体渗透着一种人生的达观与人间的大爱,而且突显了作家雄浑博大的人文情怀与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小人物不凡人格

2015年的长篇小说中,写小人物的不在少数,但迟子建的《群山之巅》和陈彦的《装台》,在这些作品中要更为耀眼。迟子建的《群山之巅》,由辛开溜、辛七杂、辛欣来三代,串接起“龙盏镇”的芸芸众生。作品在充满悬疑色彩的故事叙述中,细切描述一个个小人物迥然不同的独特性情,又在相互勾连的命运交织中,大笔书写家人、亲人与乡人之间的爱与被爱,逃亡与复仇,以及诡异与未知。以奇异的人物,抒写变异的人性、吊诡的人生,似乎是迟子建的拿手好戏。但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受伤的心,觅寻爱的幽暗之火,努力活出人的尊严,这把人心里和人世间潜藏着的“温暖和爱意”表露无遗。陈彦的《装台》,主写装置舞台的装台人刁顺子,这个步履维艰、自顾不暇的装台人,虽然自己承受着种种苦难,忍受着种种伤痛,却还以自己的瘦弱之躯和微薄之力,帮衬着一起装台的兄弟们,关照着他所遇到的不幸的女人,写出了小人物的自持而不自流,自尊而不自卑,自强而不自馁,从而使得这个小人物,有了自己的脱俗的精神内力和不凡的人格光彩。

都市情感新意趣

都市情感在当下城市题材写作中最为常见,但张者的《桃夭》、弋舟的《我们的踟蹰》,却在这一俗常的生活领域中发现了新的景观,翻新出了新的意趣。《桃夭》从某大学的法学研究生群体写起,镜头渐渐聚焦到人到中年的邓冰,由张媛媛的离婚到与白涟漪的闪婚,讲述了一群曾心怀文学热忱的法学专业大学生30年后在人生与情感上的双重危机。单从职业上看,他们都堪称业内的成功人士,但爱情的失意与婚姻的失败,却搅和得同学关系满目疮痍,各自的人生未能遂意。爱的意愿依然炽热,爱的结果却十分惨淡,这缘于爱的能力逐渐降低。邓冰个人的难题,实际上已成为当下中年男女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作品在鲜活的生活故事中,潜伏于字里行间的诘问使得作品充满了反思性与对话性。《我们的踟蹰》由女主人公李选纠缠于张立均和曾铖的三角恋情的难以自拔,写出了都市男女由时空距离、性爱分离,造成的精神的迷茫与情感的踟蹰。他们的共同问题是,在人到中年又步入焦躁的时代之后,是否还可以相爱?应该如何相爱?他们在行动上一再踟蹰着,也在心里不断地探问着。两部作品都写得细密绵长,读起来也都意味深长。

乡土题材不菲薄

描写当下农村现实或农民工生活的作品,在2015这一年里明显减少。但因为出现王华的《花村》和东西的《篡改的命》两部作品,它们的联袂而来相映成趣,使这类题材的书写不能算菲薄。

王华此前的《花河》一作就曾令人眼睛一亮,而这部《花村》由“情空”“心空”的崭新角度,描状了当下农村的另一种现实境况。以栀子为代表的农村留守妇女,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活计,而且要苦守寂寞的空床,她们只能在梦境里实现女人的幸福向往,这既从人情人性的角度反映了农村空心化的严峻现状,又由此展现了留守女人鲜为人知的特殊牺牲与无私奉献。如果说王华的叙事是故事性的,文笔是女性化的,那么,东西的《篡改的命》,叙事是悬疑性的,手法是寓言化的。作品的主人公汪长尺,为还家债进城打工,却因讨薪等纠纷陷入各种纠葛,生活的难题一个接着一个,被迫在堕落与坚守之间转换与蹉跎。他的命运,不仅自己无从把握,而且被不断加以改写,为了改变身份这个微薄的愿望,几乎要三代人为之苦苦挣扎和不懈奋斗。由叙述的从容不迫与故事的惊心动魄,基调的冷酷严峻与情调的内在炽热,作品充满艺术的张力,东西的老到表露无遗。

即便是这样一个挂一漏万的描述,也可见出2015年的长篇小说不菲实绩的某些侧影。我们的作家们在写作中表现出来的不负时代的坚定追求,不负自我的出新探求,在内在文学精神上,既葆有地气,又卓见锐气,这种文学主体的凸显与上扬,应该是比作品本身更让人受到鼓舞的事情。

(作者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3 08:2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