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好散文诗”(2016年1月)(欢迎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好散文诗”(2016年1月)(欢迎转载)
主持人:程洪飞  潘志远  方文竹  杨昌文

【引言:阅读的意义】
当有人看到这个题目会报以一笑:“废话!写什么东西不需要读书吗?!”是的,从事任何写作都必须大量读书,读好书,且善于用书。而且,应该承认,从事各种写作的人都在读书,散文诗写作者也不例外。
但是,具体到散文诗写作,情况还真的有点特殊。就专业读专业的多,如死抱着散文诗经典或报刊散文诗不放的多,而涉猎散文诗之外文学之外尤其是高端书籍的少,久之,视野和格局打不开,在散文诗艺术上不敢探索,跟在时代的后面,油光粉面地混着,且自我感觉良好。
我们的意思是,“死抱着散文诗经典或报刊散文诗”不是不重要,这也重要,现有国内几家支柱散文诗报刊,选稿严,质量高,值得认真对待,仔细品味,但仅此还不够,必须扩大阅读面且往深处钻研、吃透。试想一想,倘若仅搞散文诗阅读,会产生鲁迅、波德莱尔等大师吗?何况,从当代不少散文诗作者来看,其阅读面之狭隘、理性把握能力之低是感觉到的,因此,必须在阅读上下苦功夫当是应尽之职责。
或许有人说,我也经常阅读散文诗之外的书籍,咋不见写作上的长进?这也因为您还没有阅读上的长进和吸取,再说啦,阅读的意义也不是一时半载就会感觉到的,或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写作中去了。
我们还注意到一种现象:散文诗界有这样的一种人——喜欢清浅、对自己味口的作品,缘于他或她阅读不到位、跟不上知识结构更新的时代步伐。

【埙羽眼光】

一只暴雪的大军压境
■潘志远

扬灰。撒面。垂粉……我听见萧萧之鸣。
雪下得多严整,多乖张!迈着细碎的步子,偶尔大步流星,仿若听见地母的召唤,接到天帝的檄命。
一支暴雪的大军压境,直扑乡野,城镇,基层……
开始一场琐屑又庞大的抚慰。
呵护,馈赠,装点,粉饰……不遗余力。
完成一桩义不容辞的使命。跟风,但风已停,方向一片迷茫。
寒潮威逼利诱。雪匆匆赴命,完全丧失了个性。
暮气沉沉,一味堕落。有规模,却没有气势;见厚度,却不见底蕴。
秉承上天旨意,必须迎接,必须承受,成为它的依附,乃至陪衬。
伴随着断裂、骨折……终于有树喊出了疼痛和抗议!
可更多的,是屈服、沉默、低头、弯腰……
清扫计划正在酝酿,铲除行动即将付诸实施。
而消化,还需要假以时日……付出阵痛、溶解和浑身湿透的代价!

程洪飞点评: 一场大雪,倾天而下。埋在雪中的生物,有雪中挣扎中倒下的、有雪的初始起屈从趴伏的、有一直抗争雪伸展拳脚于雪中露出脑袋的。一个柔弱与强大、抗争与屈服、生与死的较量场面、潘志远先生用一喻到底的喻体形象准确地构成场景的暴力美。
而我所关注的是文中言语的流畅气息。他言语从起步时,犹如山洪暴发、江河决堤,无阻无碍地一鼓作气构成自己心中的宏大场景。


初春
■杜国庆

一群二十岁左右的男孩女孩在青弋江边的沙滩上。
大约有八九个人吧,有的躺着,有的背靠背。
横七竖八他们挤在一起,不看书,不唱歌,不打闹。
一个男孩子坐在外边,双手放在膝上。他的旁边有个女孩子,穿着牛仔裤,光着脚。
女孩子侧身搂着他,看看他,亲亲他。说说话,又亲他。他不动,好像在微微笑。
我从桥上丁丁咣咣的走过去。
一到桥头,我掏出电动车的钥匙,我给儿子戴帽子,我让一对行人先走过去,我慢慢骑走。
如果不是晚上写字,这个春天,也许就再也不会想起。

程洪飞点评:《初春》一文,杜国庆先生精心选择具体细节,客观刻画生活在初春季节中人们的行为和大自然的变化,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一帧可视可触的初春图。文中的言语自然成境。物象的行为在前,言语后生,言语芽胚自行为中的物象体内动荡、抽枝,枝叶繁茂地与所述物象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场景,从而回避了枯燥的不知所云的大词、概词和熟语的堆砌、以及对所述物象浮于它表面的惰性思维陋习。
如果不是读了杜国庆先生的《初春》,我仍然躲在蜗居中恐惧叧一场雪将会落下,因为曾经落过的上一场雪带给我透骨的冷冽痛感没有消失。读他的《初春》,犹如红睛绿羽的群鸟飞过屋顶,记忆中的雪意,在鸟们翅声里以及吱吱喳喳的鸣叫中瞬间融解。又如一列绿皮火车,有远而近,有声有色地从我门外驶过。


【1月观察】

张首滨的散文诗5章

桃花

香若有若无,
我嗅到了,还有谁嗅到?

红里透着一份娇羞。那就是桃花,一瓣儿瓣儿的嫩,在笑靥里流光溢彩。

来自幽处的芳菲,缭绕着一份岚岫,往梦里去。一朵云用细雨在梢头上着色,怀里拈提着春,晕染出一点红,树便满了东风。然而干渴在湿处。

窸窣在叶间的虫,掩面而入,藏在枝头的袖口里,用情伤着桃花的心,香暗而惆怅。

明明灭灭,
在我的眼里,红是一种疼。

九点钟

九点钟的阳光柔和安谧,
我仰坐在一把椅子上,
这已是一个习惯。

今天九点钟已到,那片阳光没有按时来,像这种违约少见,我有点沮丧。看来今天有事出。我去窗前看个究竟,结果不该来的雨来了,细小的水滴,散落在窗子上,有点像什么时候的泪。他妈的。我突然看见一件不想看的事,昨晚洗的衣服,正甲乙丙丁的,在外面淋漓着九点钟的雨。

九点钟已过去,
那片阳光还没有来,
那把椅子独自四平八稳。

病中小记

疼痛使我迷蒙,心成为恍惚的物件,时间2012年2曰29日,天要下雨。
这里戴着口罩的人,比其他的地方多,弥漫的味道可能不对劲儿,我闻到一丝让人胡乱想的药味。
进入了哪个环节,B超后找不到主治医生。白衣人无声走在我的脑袋里,我眼前黑暗。幻觉使我的空间弯曲,我看见有花白着来,虽不是冲着我来的,我还是很郁结。
医院长长的楼梯,我很累地爬着,幻觉出现在脑袋里,这时好像不是在普通的楼梯上,而是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梦游天堂

曼陀罗满地,梯子搭路,
这个我没有看到。

看到的是,四周空阔没有墙,也就是说,没有依附在墙上的门,也不见有寄生在墙上,为书法的标语。街上行人,什么脑型的都有。出门以步当车,乘云朵出行的是神。驾雾行走是仙,全体活物不食烟火,二氧化碳无超标。我走到的地方,都是寂静,没有广场舞。还有一点儿,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的深:

那儿没有泥泞,
雨水都漏到俗世上了。



一种慢性病,日久越发严重,
隐痛不断出来。

为了能够镇痛,我开始煎熬,一个有着苦味的偏方。一日三次,剂量多少凭情绪而定,从来没有遵医嘱服。前几年犯病,都在一年的清明前后,和中秋左右,现在已不分季节,说来就来,越来越刻骨铭心。是药三分毒,是毒都要命。老中医多次告诫过我,可我控制不住,哎,真的没办法。

身在他乡,挂在怀内的惆怅,
也在悄悄消瘦。

潘志远点评:特别看好这组散文诗,是因为它跳出了绝大多数散文诗人僵化的思维、固定的套路和语言板式。它灵敏的嗅觉和触角,四处发散和伸展,捕捉着新颖、生机、灵动和富于诗性的信息,会心地妙处释放一种愉悦的激素,产生满足和审美的快感。


不断地挖一口井(外一章)
■宋晓杰

不是挖许多井——浅尝辄止,贪婪地攫取,打上私有的徽章——而是挖一口井,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从木头里逼出火星,从风里抽出嫩芽,终归要有个可交待的结果。
不是挖许多井——像开启一个又一个魔瓶,我只钟情于一个,哪怕是最狠毒最威猛的一个——我只挖一口井,并且还要挖出与井口等同的天空,接纳独一无二的清风和云朵。
不是挖许多井——像旁不相干的许多藉口,我只说出其中的一个——我只挖一口井,日夜不舍,直到筋疲力尽,泪如泉涌。
打开土里的水,水里的火。
打开玻璃里的光焰,光焰里的花朵。
我扶着铁锨,站在蓝天之下,哼着不成调儿的歌,看井口咕嘟咕嘟地冒泡,沸腾的温泉,幸福地上升、堕落。
不断地挖一口井,就是不断地重复一种劳作,一种模式——不在其广,而在于其深;不在于变通,而在于执著。
这重复的必要性有多大,最好谁也别说。让大地上的伤口,慢条斯理地去讲述不为人知的隐秘生活。
即使没有找到泉水也不要紧;即使找到了,又枯竭了也不要紧。否则,怎样与世界言说……

穿过记忆的钉子

坠落。飘浮。悬空的钉子,泛滥成灾。
穿过记忆的钉子,努力着,要把什么串起来?但用力过猛,浅淡、稀疏的记忆无力承载。
钉子不躲不藏,说出话来叮当山响——即便被遗弃在阴湿的角落,也会出其不意地把一声惊叫硌疼。
钉子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穿过记忆的钉子,使一生都不能圆满,不得要领,从始至终过着亦步亦趋的生活。
而钉子总是一如既往、直来直去,只管准确地把最薄的隐情戳穿。
时光的底纹粗砺、喑哑,如麻,惟有钉子闪亮,它满身锐气,洞穿黑暗和封闭的气息,探出头来,东张西望,及时发现漏洞,制造出人头地的机会。
即使是在深夜,有人喊痛,那呻吟之声也不能停止它的消磨——放弃欲望和表达,将意味着什么?
钉子洁身自好,穷其一生都在找寻两段宿命的木板、两根支撑的房梁。
而对于钉子本身来说,就是不断地在现实中死去,再在记忆中复活。
钉子轻易不说话,却是万人拥戴的精神领袖,总有人挑灯夜看。

潘志远点评:以具象带动虚像,以具象隐藏象征、比喻,进行简洁到位地演绎、穿刺,语言摇曳生姿,呈现出应有的力度、深度和锐度,文笔所到之处风生水起、气象萧森,凸现出一种女性作者少见的坚韧似铁的冷峻特质和个性。

黄河胎记(三章)
■王幅明

在大禹渡聆听教诲

九曲黄河自古曾有过多少渡口?无人能够说清。
有一个古渡,为历史铭记。因为大禹来过,并在此治水。
除了远逝的河水,岸边的状元岭,还有那棵神柏,见证过大禹治水的身影。

禹王庙在云雾里。数不尽的台阶象登天的梯子。
在万里黄河第一庙的大殿,重温圣贤的传说。
大殿内供奉着大禹神像,山墙有大禹治水的浮雕。为了拯救黎民,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身先士卒,手执耒耜,栉风沐雨,带领民众筑坝挖河,终使洪水畅通无阻流入东海。
这位旷世的治水英雄,受到民众爱戴,被推选为舜王的继承人。

庙前有棵四千多岁的古柏。相传大禹治水时在此拴马,憩息。
他悟出父辈治水失败的教训,用疏导代替围堵,终于让放肆的蛟龙低头。
也许这株柏树是神灵的化身?执着忘我的大禹在树下受到神谕?他用疏导的理念治水,更用来治国。
大禹将各地捐赠的青铜铸为九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拜谒禹王庙,感觉到君临天下的气场。
鸟瞰大禹渡,犹如检阅百万雄兵。

大禹渡,生命流转的渡口。
祖先和今人的业绩,一同在此展示。
名闻遐迩的扬水工程,灌溉良田,造福人民。
英雄的灵魂无処不在。从容的大禹雕像,慈祥的定河神母,翻开书页却看不到文字的巨石书碑,一个个通向山颠的引水管道,都在默默地诉说。
圣水观音的千只佛眼,洞察着芸芸众生。走过横跨峡谷的状元桥,是接受佛的引渡?
乘坐汽垫飞船亲近黄河,在慈母的怀抱里聆听教诲。
  
沉睡千年的铁牛

昨日河西,今天河东。
一千二百年前的蒲津渡,是秦晋两地的交通要冲,横跨两岸的黄河浮桥,称雄一时。它是河东盐池的重要关隘。
挢头的蒲州城,被称为西都长安、东都洛阳之外的第三大都市。河东的盐,即通过这座巨型浮桥,源源不断地送向长安。
战乱,积沙,黄河改道,西都的衰落,竟让古城、渡口与浮桥神秘消失。
意外挖出古渡的遗物,也挖出被遗忘的历史。人们发现,昨天与今日,南辕北辙,相距竟如此遥远。
除了铁索浮桥的残片,铁山,铁柱,虎虎有神的铁人,还有四具体型硕壮性格倔强,体重达六十吨的镇河铁牛。
沉睡了太久的盛唐气象,终于醒来。
开元十二年铸造的铁牛。牛眼里写着:唯我独尊!
   
镶嵌在寺院里的爱情

寺院本是修行之地,与爱情绝缘。如今,却成为众人向往的爱情圣地。
时空隧道被打通。戏剧中的人物故事,镶嵌在普救寺的庭院。
在大佛殿与藏经阁之间,有一処严密的院落。这是故事中老夫人、崔莺莺和红娘的寓所,也是张生跳墙与小姐幽会、老夫人拷问红娘的地方。剧中的情节用蜡像复活,栩栩如生。还有那棵不老的爱情树,时刻诱惑着游人的想象。
书生借宿的西轩不远,有莺莺散步的瓦棱小道。游客们从小道上走过,或粘染浪漫,或憧憬佳期。
可爱的青蛙石和典雅的听蛙亭,见证着有情人的天长地久。
姻缘墙盛开着神秘而又温馨的隐语。栏杆上缀满金色的同心锁。
寺院广场那把巨大的同心锁,成为情侣们争拍合照的道具。
哦,还有醒目的爱情邮局,出售爱情邮品,传递爱情信物。
不朽的爱情课堂,呼唤着真爱的回归。

潘志远点评:胎记是一个生理的概念,但作者让它负载了大量文化内涵,并且在历史和现实的接榫出抒情,在叙写中,有着独到的文化反省意识,也渗透着现代光辉。态度冷静地介入,但又深入穿刺,暗合灵性和诗意,情绪舞动而不失厚重。

秋,手里提着果实的篮子(二章)
■张茹

秋风,在时光的舞台上

你是万物传情的信使。
听见你的声音,却看不到你的容貌。
夜阑人静。万物酣睡无梦。你却梦在永恒的清醒之间。
奔跑,不止不息。
过高山原野,层林尽染,留下一个永恒的亲吻的记忆。
过田地园林,果实血流成酒,唤醒土地隐藏的光焰。
绚丽的色彩,浓郁的芳香。在无边的战场上,诗人吟唱美的颂歌。你为他们唱赞诗,向死亡也向生命。
向着灿烂的光明。向着自由的空气。
在这虚空里,从早到晚,从世纪到世纪。

秋雨,流下幸福的泪水

在通往河边的小路上,枫叶似火,果实累累。
然而,小河不再歌唱。夏日的小船搁浅在岸上。
你仿佛听到,鱼儿正嗓音沙哑地唱着深沉的歌曲。
西方的斜晖已经暗淡。有羊在岸边的树丛里吃草,不时地传来几声长叹。
在岸边放羊的儿童,再也打不到,一满罐的水。
你的双眼,饱含着万古忧愁。
风儿仍在四处追寻。索性挣脱云的羁绊。
是呵。他们的天堂,在你娇柔的体内,在你急速跳动的心中。
小河快乐地打起了鼓。
鱼儿跃出水面来亲吻你。
多么幸福。索性让这幸福的泪,划着小船,随着河水痛痛快地向前奔流。

吟啸徐行:作者能迅速地介入、打通、融合内宇宙和外世界,揭示生存之境,语言穿透且带着自己的经验因子,有思想发现、感觉回味和深度潜存。

北城散文诗(选三)
  
水煮月
  
一壶老酒,倾听古筝对风的陈述。月光起伏,相思满目。
夜夜丈量等待的长度。
只留给深冬一个背影,期待,你转身的春天。

守望在时空的前沿,把心事隐藏在葱茏的文字里。
同一片天空下,遇见你,我整整用了半生。
远方,在每一首诗的开头,抬头就能看见的地方。

阅读岁月,不需要任何语言。
风,抖落岁月的浮尘。时光沉入水底,影子,荡漾在水面上。
叹息,随一滴泪落下。重重地砸伤了时间。
一尊张望,目光里放牧流年……

再没有多余的时光可以挥霍,往事深深地陷进皱纹里。
河,无水。记忆在流。
废墟上的月光,念着那年。
爱,被深深地藏起;恨,被远远地扔进岁月深处。

一滴流泪的墨,挽留一条河。
哽咽的一笔,陷进河畔坑坑洼洼的湿地。
锋芒被风所伤,站成一丛眺望的芦苇。
等,相思树下月圆。夜,不再漫长……
  
手机里的春天
  
打开相册,点击昨天。
记忆在手机的另一端,留下一帧帧时间的断片。静止了从容。
背景,苍茫。
烟雨中,飘逸的笔端,留住走失的记忆。苍劲。

在山之侧,水清浅。
一块巨大的顽石,终将站成岁月的风景。
岸上夕阳,炊烟入画,牛羊咀嚼着牧歌。
只是远处那一抹尘烟不是牧群,是一道冷冷的风沙。

过往沧桑。
把今晚的月光深深地拓进这片土地,在未来的日子里,便多了一抹期许的颜色。
宣纸上的回忆,你懂。
草书丈量着路的长度。思念,消瘦了墙上的影子。

一壶茶,刚刚沏好。
梦,已然醒来。
几缕阳光筛进丛林,几声清脆的鸟鸣,叫着希望。
春天的脚步,近了。


车,开进了夜
   
一场雪,下到故事里。
一句未完的话,冻僵在北风中。
一些文字重返枝头,断句、分行,不再张望。
在这光秃秃的冬天,长出你梦中的那枝春天。

车,一路向北,开进了夜。
他乡。是谁的老屋,又燃起我童年的炊烟?
在老去的时光里,提着今生最重的牵挂,趟过一条又一条河,即将抵达。
心近,路不再遥远。

风中,闭上双眼,感受岁月老去的过程。
与你同行,找回那些年,被荒废的青春。
爱一个人与被一个人爱着,同样幸福。
今晚的月,很暖,且美丽着,适合回忆。

太在意。捞起流水中的一片秋叶,幻化成蝶,飞进墙上那幅唯美的风景里。
掀开温婉的语法,露出太多的伏笔。才决定删去那些打折的句子,让阳光照进来。
那些装在心里的话,泡在酒里,多年,
今晚举杯,一路醇香,悄然返回那年。

月,浮在桥下的冰面上。
青春的韵脚,只在车载音乐里荡漾。
风,在窗外,诉说这些年的酸楚。隔着一层泪,我看见几行滚烫的文字,落在挡风玻璃上,
温暖,这漫长的冬夜……

吟啸徐行点评:起笔突兀,有着海绵的吸纳和磁石的敛聚,举重若轻的语言有着超强的制衡能力,在意象和诗性之间调试,伴随着衍生、旁生、互生的意蕴和境界,倘若收笔再陡峭一些,就会更多一份袅袅余音和余味。

【2016年1月报刊散文诗选目】

叶琛《生活在别处》载《散文诗》第1期
阳 飏《传世文物之美》载《散文诗》第1期
郑小琼《心经》载《散文诗》第1期
鲁橹《我的珍惜是另一首诗》载《散文诗世界》第1期
云  珍《杂色空间》(十六章)载《散文诗世界》第1期
李凌《这些烙上标签的词汇,击中了骨头》载《散文诗世界》第1期
唐国明《向虚无驶去》载《散文诗世界》第1期
梦天岚《局限(组章)》载《星星•散文诗》第1期
懒懒《隐约有离场的动静(节选)》载《星星•散文诗》第1期
宋晓杰《烟花不是花》载《星星•散文诗》第1期
马启代《马启代散文诗(组章)》载《星星•散文诗》载第1期
毕俊厚《/年迈的故乡还有几把骨头可以典当》(组章)载《星星•散文诗》载第1期
赵爱玲《空前绝后的雪来了又去了》载《散文诗•校园文学》第1 期
许超《关于雪的五个动词》载《散文诗•校园文学》第1 期
李云《与契诃夫相遇(组章)》载《中国诗人》第1卷
青槐《梅山异话(组章)》载《中国诗人》第1卷
桂兴华《世界并不平静(九章)》载《诗潮》第1期
谢克强《真理(外二章)》载《中国诗歌》第1卷

【稿约】

诗歌界有“中国好诗歌”月选(评)活动,中国散文诗岂敢落后?程洪飞、潘志远、方文竹等等群起而攻,云“中国好散文诗” 。不是效法而是自作主张。意在辨别良莠,建立公正法则,推起散文诗新浪潮。
“好”,不是好坏的好,而是尖锐、先锋、谋新谋异,宁要鲜活的稚嫩,不要陈旧的完美。坚持民间立场。欢迎大家多挑刺儿。
对公开出版的散文诗期刊、内刊和网络散文诗进行海选,“一网打尽”。视作品内质,每月选出若干章精品(质先量后),每篇皆作短评。还将考虑年度总选、归纳。名家、新人一张圆桌坐。
以中国第一人气诗歌网站“中国诗歌流派网”及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微信平台、“中国散文诗”、众多博客、有关报刊等等为发布平台,向各类年度选推荐,并求助出版。
为了保证全面公正地展现优质作品,读者推荐的程洪飞、潘志远、方文竹等作品可以适度进入选评之列,但不能自己评述自己。
暂开辟【引言】【埙羽眼光】【每月观察】【争鸣—你说我说】【报刊存目】等栏目。根据情况,经常更换栏目和做法等。对于本期难免遗漏的众多优秀作品,大家可向我们提供,以便下期补上。
欢迎大家推荐或自荐。专用邮箱yhpd2008@sohu.com
印刷品寄“中国好散文诗”秘书处:242300安徽省宁国市竹峰办事处桥头铺村盘龙村民组 程洪飞收     电话:138563153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3-11 19:39 | 只看该作者
来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3-11 20: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3-11 21:1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3-11 22:2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5 22:4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