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送马叙去乐清
慕白
“从一个晴朗的地方到一个下雨的地方,
实际上只需要一次短暂的睡眠。”
兰在雾里,芭蕉在雨中
兄弟,上午十点一刻的这场雨
再次令人失望,脚下的流水
也不会再次让我们回到里秧田
回到我们失去的彼岸,钱塘江的源头
你低头坐进车子的身影
让我想起了古代友人江边送别
无言探向水面的沉默
水到兰溪,三江汇流,悄然合一
有如人的中年,低缓,宽阔,内心宁静,
月夜漫步,中流击水,西门的桃花正好
今天第一班的汽车,或者最早的轮渡
也赶不上昨晚江边灯火中的盛宴
风很轻,一滴水不能和一条鱼
在同一个地方再次相遇
江的对岸,有人在流水中弹奏起古琴
小城故事,一次又一次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孤独的水流过一条兰溪,你又为何行色匆忙
于是寂寞滚滚流淌……
兄弟,兰溪,钱塘江的中游水系
各种各样的人行走在地上,没有人叫得出名字
命运如水,谁能准确预测自己未来的流向
这是一条别人的江,有人在上游点灯
以心为界,明天是谷雨,我也将启程
回到包山底。只是,我不知道今夜的江水
会在何时把我的深思喊醒
用真实的手写真实的诗
宫白云
与诗人慕白从无交集,但诗歌是不设访的,推开虚掩的门就可以进入,在诗歌那里,成为熟知,所谓的诗歌共鸣大概也就在于此,不管熟悉不熟悉把相通的心灵融在一条河流。我始终相信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诗,相反,什么样的诗映照什么样的人。从阅读慕白的诗歌中,大致可以得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率真,不虚饰,直叙胸臆,不掩饰内心的情感或情意,诗艺上不刻意,不造作,语言实在但并不直露无味,内在的气韵一气贯通,诗歌中有良知、有良心、有暖意、有人性。总体感觉他本质上应是一个抒情诗人,他的抒情忠实于自己内心,忠实于真我性情,正是这真我的性情,构成了他诗歌的血脉江河。他在诗的真与生活的实之间搭建彩虹,通过七彩的色调来实现心念与生活的契合。这次在“中国好诗榜”2015年度上榜诗歌中读到他的这首《兰溪送马叙去乐清》时,不知为什么,突然就想起了策兰说的“只有真实的手才写真实的诗”这句话。好象在我的阅读中早已认定慕白的写作就是在用真实的手写真实的诗。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就如他的这首诗。他的这首诗不难理解,也一目了然,主要就是写诗人在“兰溪”这个地方相遇了挚友“马叙”,两人在“昨晚江边灯火中的盛宴”后,诗人又在次日“上午十点一刻”的一场雨中送友人“马叙”去乐清,而他自己也将在下个次日启程,回到他的故乡“包山底”,围绕这一主线,诗人以一个引语开始铺展,抒发自己对友情、对人生、对人到中年的诸多怀想与感悟。很普通的主题与场景,但读起来却意味深长,深入人心,这也许就是真实的魅力。诗人以真实的场景,真实的雨,真实的送别,真实的情谊,真实的思绪,让生命中的真实至性处处“在场”,虽然是在写“送别”,其实是在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意,并在呼唤中获得种种经历与回望,这正是这首诗所要致力表达的主旨。从而使这首布满细腻、真挚、柔软情愫甚至有些小小忧伤的诗直入人心。诗人用一颗真诚的的心去经历友情,经历离别,经历他乡,经历自己内心的翻卷,在他乡的江水寻回自身。在这个充斥着物欲又虚伪的时代,寻回是多么的可贵,有多少人在奔波的一生,丢失了自己,丢失了知己,丢失了故乡,丢失了诚实,而慕白这首《兰溪送马叙去乐清》正是对这些“丢失”的一种寻回与呼唤,是他在真实生活中找到的一个支点或者一根杠杆,由此来撬动时代沉重虚伪的内部,把人世间那些美好真诚的情愫与品德拨动起来,从而让冷漠的人世生出一份暖意,让生命中的真情实意成为照耀自我与他人的一道透明的光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