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李栋《望长城》(组诗)
\诗歌作者:李栋
品读:吕本怀
这组诗发在《人民文学》2015年11期。
《羊倌》
村小学合并
他回村做了羊倌
一百朵彩云
牧在村后的荒坡上
带着两个班的队伍
他得意得像个小学校长
花了几天时间
在每只羊背上涂上编号
他把一些好动分子
任命为班干部
还是管不住“女班长”和“体育委员”
青梅竹马
转天下雨,“生活委员” 死在羊圈里
鼓鼓的肚子
仿佛三年级坠河的姚木岱
他嘤嘤地哭了一宿
班里的娃少了一个
他像班主任那样哭了一宿
品读:这位被精简回来当羊倌的教师,即使放羊,也还继续着他当教师时的思维,这究竟是一种习惯定势,还是一种魂牵梦绕?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将羊倌的教师梦细化在他的一举一动里,他与羊之间的喜怒哀乐似乎完全是建立在其教师生涯基础上的。他的举动,在一般人看来或许好笑,比如“在每只羊的背上涂上编号”,比如“他把一些好动分子|任命为班干部”,比如他将羊的发情视为孩子们的“青梅竹马”,比如他因一只怀孕的羊死亡而嘤嘤地哭了一宿。但他只是在哭羊吗?他分明因为想起自己从前的学生之死,由羊及人,才会如此地悲伤。我见过多少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教师,也知道各地都有教师吃空饷的情形,那么多不想教书的人有书可教,或有工资可领,而“羊倌”如此钟爱教书却偏偏无书可教,令人怅然。
《望长城》
车到八达岭,数不清的游人
操着各种方言数台阶
或者垛口
唱了一路跳了一路憧憬了一路的
女儿,这时却睡着了
怎么摇也摇不醒
我们坐了那么久的汽车、火车、汽车
走了那么远,好像
就为了看一眼这条长长的墙
而你却睡着了
孩子,没关系
脚下的路比长城还长
我们有的是时间
坐下来,远远地望着
那么多的人数着
那么多的碟楼
那么多的垛口
品读:“我们坐了那么久的汽车、火车、汽车|走了那么远,好像|就为了看一眼这条长长的墙|而你却睡着了。”这是一个现象,且不稀奇,或许很多人都曾遭遇过。倘若这首诗只是将这种现象呈现,只是平庸,这样来读的读者也平庸。我却宁愿将这首诗看成一个寓言,诗人是想通过这个现象来揭示某种真相或真理。当然这里的真相与真理也不必具体说出来,诗歌的主旨直接说出便无味。同时,我感觉这首诗也不完全是一则寓言,“孩子,没关系|脚下的路比长城还长|我们有的是时间。”这样的句子有着诗歌才有的温馨与温暖。
《假设》
如果——
王根生的儿子还不到二十岁
不等着跟他爹拿钱读完大学
不着急买房,不着急
娶回城里的媳妇
王根生不必出门打工
如果王根生不去城里打工
不去建筑队盖房子
不爬上高高的脚手架
不从高高的脚手架飞下来,村里
就不会多出一个哭哭啼啼的寡妇
倚在巷口等着村长挑水
品读: 由结果而不停地倒推,用倒推将过程一步步呈现,但无论结果或过程,都有些冷酷。然而生活就是生活,即使王根生再活过来,他也许还是只能将曾经的路再走一遍。他能够拒绝自己的儿子吗?他要满足儿子的愿望能不出去打工吗?能不爬高高的脚手架吗?他下辈子照样有从高高的脚手架飞下来的可能,这是中国农民的宿命,更是老一辈中国农民的宿命。对那位“哭哭啼啼倚在巷口等着村长挑水”的寡妇,我同情,对那位直接或间接地逼迫父亲走上绝路的儿子,我除了愤慨,也有同情。如今的孩子,没有父母的帮衬,他能成家吗?能立业吗?除了父母,谁又能给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与保障呢?
《独轮车》
夕阳消失于菜园的低处
竹篱笆上的一节光线悄然弯曲
田野独自浮起雾岚
瓜菜表面羞涩出露水的锋芒
父亲的背驼得象个锄钩
汗湿的时光一一删节
独轮车咳嗽着上路
第三遍鸡鸣叫碎了黑夜
路上,他也许会停下来
一锅子小兰花明灭成心里的灯火
城市睡在别人梦里
父亲独行在黎明之外
品读: 这首诗的诗眼在最后一段,诗意也在最后一段,让我佩服的也是这一段。当然,如果没有前面具体、细致、准确的铺垫,最后这一段也无法真正立起来。
《在医院》
在医院,眼睛
自动修改了部分功能
除了失眠 ,只有流泪
县城、省城、京城的大夫写相同的单子
女儿细细的胳膊像打开闸门
暗红的血流满一大把管子
我选择离开现场
躲在走廊,或者
楼下蜂拥的人流后面
女儿苍白如纸,问,可以回家了吗
我转身捂脸,心里的疼
穿过指缝,水一样地喊出来
品读: 这应该是写诗人某次陪女儿就医的经历。“除了失眠,只有流泪”,我感受到诗人对女儿的疼惜;“细细的胳膊像打开闸门|暗红的血流满一大把管子”,我体会到了诗人女儿在医院里遭受的磨难;“躲在走廊,或者 |楼下蜂拥的人流后面”,由此我看到了诗人的不忍;而“女儿苍白如纸,问,可以回家了吗”则着重于女儿的天真。四段诗里仿佛四个特写,诗人与女儿交替出场,将那一次“在医院”的情景逼真呈现,让我感受到了一个父亲面对女儿病痛时的不安与不忍。
《秋风》
秋风乍起
最后一绺蝉鸣,缠绕在
彩云枝头
对面山上
那个羊倌尖着嗓子,依稀
唱出的酸调调
隔着一座山峦
一条沟岔
沉入他乡
天凉了,除了我
还有谁愿意拎着暮色
仰望夕阳
品读:继续还是四个特写,不过上一首着重在叙事,而这一首主要在写景。“最后一绺蝉鸣,缠绕在|彩云枝头 ”是自然之景,有很典型的秋风况味,“那个羊倌尖着嗓子,依稀|唱出的酸调调”则是人文之景,它与秋风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联。后面的两段,一个是远景镜头,一个是对自己的大特写,如此辽阔、沧桑,秋风里的孤寂空旷如在目前。在这首诗中有几个词语极有表现力,如“缠绕”、“沉入”、“拎”等,均可以作为炼字的典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