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袅袅,树木依依,水车在轻轻翻转,牛羊在草地撒欢。这幕田园美景,让人不由梦回童年,并想起古代诗人陶渊明的吟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前者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田园,而是27日伦敦奥运开幕式营造的场景。对田园的眷恋,深深融入英国人的灵魂,也启发了导演丹尼·博伊尔创作了“田园牧歌”的开幕式。“田园牧歌”中,既可见英国人的自豪,也可见英国人曾经的那一抹乡愁。
这种情绪,根源出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19世纪初的一首小诗。诗人在最后写道:我的心灵,永远不会停止战斗;我的利剑,绝不会在手中沉睡,直到我们能重建耶路撒冷,就在英格兰的鸀色乐土。
这是首颇具宗教色彩的诗歌,其中的“耶路撒冷”,在某种意义上,正等同于我们口中的“理想王国”。布莱克的愤怒,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在那个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狂飙突进,土地圈占,田园损毁,机器轰鸣,工厂繁忙,英伦乡村恬静不再,人们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历史的大变动中。
正如伦敦奥组委在相关材料解说中指出,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带来了一个时代的巨大兴奋,也带来了恐惧和艰辛。”确实,受益于工业革命,英国人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英国也最终从岛国崛起为“日不落帝国”。
但在其背后,则是不容忽视的眼泪和心酸:英国家庭模式开始裂变,年轻人蜂拥进城,城市变得异常拥堵,疾病开始流行;同时,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强忍疲累,更长时间艰辛工作,甚至包括一些未成年的孩童……
过度、过快的工业化,让布莱克时代充斥着对工业的愤怒。在那个年代,工厂烟囱常被比喻成“黑色的撒旦”。在这次开幕式,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美丽田园上突然出现的黑色烟囱,如恶魔一般迅速让田园风光不再,让家园成为一个永久的记忆……这时,整个看台一片沉默。
100年后,英国音乐家休伯特·帕里将布莱克的诗歌改编,并谱曲为“耶路撒冷”,歌曲立刻在英国引起强烈共鸣,传唱至今,历久不衰。
在很多时候,这首歌被作为英格兰“国歌”演唱,许多知名歌曲和电影也从中找到创意。曾荣获多项奥斯卡奖的《烈火战车》的片名,正出自这首经典歌曲——诗人希望邀天之助,降下“烈火战车”,驱走破坏英伦田园美景的恶魔。
正是出于对这种过度工业化的反思,在上世纪后半页,痛定思痛的英国开始调整政策,已几成死水的泰晤士河得到治理,田园保护也成为各界共识。英国人更以此为自豪,于是,在最国际化都市之一的伦敦,英国向世界展示的,却是他们的美丽田园,以及他们对田园的眷恋,对不以人为本的过度非理性工业化的反思。
反思的背后,则是那无法抹去的乡愁,而乡愁就在那翻转的水车,在那鸀色的篱笆,在那鸡鸣鸭唱和袅袅炊烟的和谐中。这种对乡土的依恋,对田园的向往,其实是穿越民族和国界的。(完)2012/07/28 07:59
新华社记者刘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