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录片《我的诗篇》第500场众筹场完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19: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纪录片《我的诗篇》第500场众筹场完成



  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思群堂,780名乡村教师和上海市民,与6位处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诗人,在电影银幕上展开了一次心灵的对话。银幕上,工人诗人用喑哑的声音吟诵,用真实的嗓音唱出被边缘化的底层劳动群众辛酸的生活;银幕外,千逾名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的乡村教师,在耕耘之外,也渴望生活得更有尊严。
  这是“爱飞翔2016开学典礼暨《我的诗篇》华东师大首映礼”,也是该片举行的第500场众筹场。待到第1000场之后,《我的诗篇》就能堂堂正正地走进真正的电影院了。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的诗篇》开始举办“众筹场”,至今已经在全国发行了500场,都是靠观众自发组织的。导演吴飞跃清晰地记得,《我的诗篇》的第一场众筹始于去年9月,票价40元,放映场地是上海的博纳银兴影城。去年11月份,剧组从深圳开始做全国性的点映,收效不大。12月份,剧组尝试在全国范围内众筹,“我们通过新媒体的渠道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如今有公司帮我们发拷贝,我们要做的就是联系众筹的发起人,给他物料,帮他建立起社群,协助他完成这场众筹。”
  对于传统的商业发行来说,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一部影片利益最大化,才是最被认可和接受的推广模式——用1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去挨家挨户地推广发行一部影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传统发行模式并不适用于纪录片《我的诗篇》这样的小众影片,因为它的影迷分散,发行定位必须极其精准。
  制片人蔡庆增表示,纪录片拥有一批固定的观众群,只是对于没有艺术院线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这种分散在各处的零碎群体并没有被重视,更有很多观众的需求没有被唤醒,所以这个市场空间本身是很大的。“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证明大家有这个需求。最终的打算是做到1000场,然后再进入院线,正式冲一下票房,试试看看能冲到多少。”
  从今年5月份开始,“大象记录”和北京永源公益基金会“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公益项目开始合作,在湖南、上海等地发起好几场众筹,单单湖南一地就组织了1200名乡村教师观看。
  目前,《我的诗篇》已经收回了成本,宣发众筹始于“无成本压力”的基础上。并且,通过这样的模式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以后怎么走,我们还在摸索中。”吴飞跃说。
(新民晚报 张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8-6 22:2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诗篇》已经收回了成本,可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4 11:3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