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黑暗里的诗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0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牛冲 于 2012-8-2 08:41 编辑

                   黑暗里的诗歌
                                                                                   /牛冲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有意义的诗歌,这种诗歌是否给了公众一个交代,还是只给予诗人自己交代。诗人沉溺于自己的宇宙中是否是健康的一种标志,还是一种抛弃公众视野的一种放肆?
         在《笛卡尔沉思录》中,“由于在此生中,恶性常常比美德得到更多的回报,如果世人既不敬畏上帝也不对死后生命怀有期望,那么他们会更喜欢有用的事情,很少人会喜欢正确的事情。”在这个或许浮躁的社会,急功近利容易受到恶性、简单有效的诱惑而大行其道,世人在“有用”和“正确”面前往往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有用”,而会把“正确”抛到实用的背后。很多诗人沉溺于一种隐秘的自我满足的漩涡中,他们的目光仅仅局限在和自己亲身联系的事情中,所以作出的诗很多是蹩脚的星光。把实用作为一种内定的基础,自然得出的诗歌难以表现社会的面貌。
         歌德站在人生尽头,用怜悯的目光俯瞰整个人类写出了《浮士德》,梅菲斯特的旅行也是整个人类的精神旅程,诗歌尽管在形式上属于诗剧类型,但诗歌不像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具有无穷的暗语和象征意义,让人费解,而是在精神领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我在前几篇文章中说道纪伯伦的诗歌,他的诗歌具有的一种明显的积极意义就是将普遍的真理用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形式娓娓道来。例如它的《沙与沫》。在诗歌艺术的总结中,波德莱尔经常将诗歌的通感加以利用,更注重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在我看来是一种折射社会现实的一种捕捉,而尼采的诗歌象征意义更侧重于哲学意义。
        在巴什卡的观点中:“意象是意象主体间进行对话的世界。”他认为想象可以超越现实,但并不是非现实的,他的这种区分在于防止混淆想象和现实的关系。作为超越现实的想象。它既是对现实的超越,又是对现实的依赖,对巴什卡来说,想象和现实之间有一个不间断的通道。从这个观点来看,不管对于波德莱尔的象征还是尼采的暗语都并非简单的对现实的超越,而是在超越的基础上依赖于现实,并非不是现实。也就是说这个通道连接的是诗才和现实的脉搏,他们的诗歌也是在书写现实,并非自我的呻吟。
         柯勒津治有一句话:“诗人的天才是当他的心灵和才智与大自然伟大的外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的诗歌应当是真理的晴雨表——是真理和情感,大脑和心脏的中间人。”这也是我要表达的一种诗歌方向,诗歌必须成为社会的晴雨表,紧紧的握着社会的脉搏,关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诗歌的表现形式不同并不会销毁内在的精神——联系社会的精神(同时重视黑暗地方)。
           痛苦不想永远痛苦,而快乐却想永远常驻,亦即要求把痛苦化为永远的快乐,这是尼采思想的最终点,也就是永远回归说的核心。诗人也具有这种自然的倾向,诗人天生和黑夜联系在一起,将痛苦化为诗歌,诗歌是一种超越自身痛苦的存在,这种存在隐含着使诗人快乐的本质,诗人通过诗歌来使自身得到心灵的满足,也就是将痛苦化为永恒的快乐。我把这种诗歌的本质归为诗歌的不自觉性。而这种诗歌的无穷魅力首先是要把心贴着大地,关注着泥土的芬芳,而不是无病呻吟。诗歌的这种存在感也和马斯洛人本哲学中的存在性价值是相通的。
        “人是一种轻飘着、长着羽毛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作诗或者替神说话,诗人所写的那些优美的词句并非凭记忆的规矩,而是依照神的差遣。”《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在这段话中,苏格拉底认为诗人只是一个间接工具,是替神叙述生活,而灵感是神所赐予的,我个人看来,是违背直觉的,诗人本身就是神,不是靠一时的灵感赐予,而是一连串的灵感共同起作用的。这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艾布拉姆斯基曾对诗歌创作中关于情感和理性的关系做过这样的说话:“诗歌确实是自然情感的产物,但这种情感会因为崇高秩序的冲动而产生一种创造性的张力,因而激发起具有同化作用的想象力,并且(由于对立因素及目的和判断的平衡作用加上创作活动本身具有的热情)自动组成一组平常的中介物,其中部分与整理即相互协调也共同服从于引发快感的目的。这种说法还是值得肯定的。诗人的自然流露在华兹华斯看来是印证着自然的灵魂,(为了达到贴近自我的灵魂)。
            诗人自然流露的情感在我看来要和现实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在黑暗的角落里发着光。当然这种情感不是放任自流,而应该参杂一些理性,这种理性有一种微弱的光,照亮想象和现实的这条通道。
            从矛盾说来说,情感和理智是不可分割的词汇,假若全凭理智,人生就会苦涩甚至枯萎,假若全凭情感,则人生就变为泄欲。朱光潜在谈《情与理》时,“如果纯任理智,则美术对于生活毫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音乐只是空气的震动,图画只是涂着颜色的纸,文学只是串联起来的字,男女的结合只是为了生殖。”当然,诗人是需要大量的情感,我们只是需要的是少许的理智,用来照亮诗歌和现实这条通道。假若禁锢了诗人的情感,也就禁锢了诗人的灵魂。
“空气在流动
平和而纯净
向我投来横波一撇的
那慑人一撇的
岂不是今夜”
           这个片段正好说明了诗歌在注重抒情性的同时,也说明的诗歌的现实意义,今夜暗指此时此刻,此时此刻整个人类的面貌就此烙下了它的芬芳或者痛苦。我们所在的大地从未被探究,却已经把头颅伸到了天空,这是当下的诗人所犯的最严重的毛病。
          在诗人不能沉默的地方,诗人只能说话,并且谈论那些诗人所克服了的东西。有些地方即使是黑不见底,但诗人的语言确实一种实在的光亮,它能够引导一些光明的通道,给那些处于黑暗的人一些温暖,这也就是诗歌的现实意义。诗人如若把这种积极的方向变的狭隘,那么自己的诗歌所负起的责任也就少了,自然是一种抛弃公众视野的一种放肆。
           在叔本华看来,生命是一种纯粹的意志,人都有延长生命意志的本能,那么在整个人类的进程中,个体的生命希望自己的一直的存在,那么诗歌也应该促进这种个体求生存的愿望的实现,诗歌在个体生命的体现整体下来也就是整个人类精神的体现。诗歌所最大的愿望应该是表现人类精神的现状,但这种精神的现状必须从现实中提取,而这种提取必须依靠那种情感和现实的通道来实现。诗人的本领是在于自己的那种对隐秘的东西精神把握,然后通过语言表达出这种隐秘的精神。
          假若病态、痛苦的世界还不能滋生真正的诗人,那么平和的世界岂能让诗人存活,内心的波澜必须经得起火焰的灼烧,那样酿出来的诗歌才具有真正的芳香。诗歌的超现实必须是现实的,否则诗歌的不自觉性就会减少它的魅力
                                        2012-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8-5 13:14 | 只看该作者
在巴什卡的观点中:“意象是意象主体间进行对话的世界。”他认为想象可以超越现实,但并不是非现实的,他的这种区分在于防止混淆想象和现实的关系。作为超越现实的想象。它既是对现实的超越,又是对现实的依赖,对巴什卡来说,想象和现实之间有一个不间断的通道。从这个观点来看,不管对于波德莱尔的象征还是尼采的暗语都并非简单的对现实的超越,而是在超越的基础上依赖于现实,并非不是现实。也就是说这个通道连接的是诗才和现实的脉搏,他们的诗歌也是在书写现实,并非自我的呻吟。{:soso_e182:}不错的一段论述,提上继续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8-6 12:52 | 只看该作者
假若病态、痛苦的世界还不能滋生真正的诗人,那么平和的世界岂能让诗人存活,内心的波澜必须经得起火焰的灼烧,那样酿出来的诗歌才具有真正的芳香。

学习。。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5:19 | 只看该作者
廖又蓉 发表于 2012-8-5 13:14
在巴什卡的观点中:“意象是意象主体间进行对话的世界。”他认为想象可以超越现实,但并不是非现实的,他的 ...

呵呵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5 22:3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