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大多数人是熟悉的,在中学课本了有不少他的文章。毛泽东评价他说:“鲁迅的骨头是嘴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实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韩国文学评论家说鲁迅“二十世纪东亚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日本文学评论家说“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鲁迅也是世界级文豪,文字被翻译到五十多个国家。可见研究鲁迅是极有价值和意义的。《研究鲁迅的师兄》就写了一位青年学者研究鲁迅的故事。“带他的是一个知名的博导”可见“师兄”是幸运的,有名师指导。“鲁迅院里有两棵枣树/他的世界也有两棵树/鲁迅爱吃枣/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师兄爱北京/一棵是枫树/另一颗也是枫树”这里用了对比手法,突出“师兄”对鲁迅的崇拜、仰慕、敬重之情。生活中也模仿鲁迅,可见对鲁迅研究如醉如痴。苍天不负苦心人,“师兄”的研究有了成果“一天天红了起来”“可是师兄的论文始终不及北京的砖石”。北京名人荟萃,精英集聚,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密集。车水马龙。寸土寸金。房价自然高,砖瓦身价也不菲。“师兄”的一篇论文稿费也许抵不上北京一块砖石的价格。可见“师兄”经济的困窘,
“他研究许多年鲁迅/现在只能做的就是/选择鲁迅离开北京的日子离开北京”“师兄”多年研究鲁迅,多年到底是多少年?十年、八年?可他在物质上可能一无所获,没有自己的房子、车子、甚至没有爱人。鲁迅是1926年12月迫于段祺瑞政府的压力辞去女师大的教授离开北京,奔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的。“师兄”离开他那么喜欢的北京有是什么原因?也许是生活压力吧。现代是商品经济时代,金融、电子等热门专业赚大钱的机会多。研究鲁迅发表论文论著也只有圈内专家、学者过目,不能普及大众。有社会价值却无经济回馈。人生活下去,总需要住房、金钱等基本生活资料啊。可“师兄”没有这些。只能离开自己热爱的北京,也许去了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愿他安好吧!
这首诗是冷静的叙事诗,语言简洁含蓄质朴耐读,运用对比手法,表明现代文科知识分子生活的窘境,在物欲横流的商品时代鲁迅精神也许无处安身了。
附原诗
研究鲁迅的师兄
文/玖小
研究鲁迅的师兄
我有一个师兄是研究鲁迅的
带他的是一个知名博导
他和鲁迅一样
鲁迅的院里有两颗树
他的世界也有两颗树
鲁迅爱吃枣,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师兄爱北京,一颗是枫树另一颗也是枫树
北京的城市一砖一瓦都是红的
像打了霜的枫叶
越是久越显的美丽
就像师兄的研究,一天天红火起来
可是师兄的论文始终不及北京的砖瓦
他研究了多年鲁迅
现在能做的就是
选择在鲁迅离开北京的日子离开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