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陶发美 于 2017-1-4 07:30 编辑
说说赵靓的诗歌
陶发美
赵靓,笔名萝芙菊子,一个仅从她的笑容里就能读出诗来的女子。她不仅现代诗写得好,古体诗也写得好。两种诗歌体系,像两座花园,各得其美,且美得自然、美得诱人、美得动心。
读赵靓的现代诗,仿佛是在欣赏一幅幅简笔画。有画面,有线条,有色彩,但不是表象的奢华,而有一种内质的生机。比如她的《山风》:“古老的山上/除了庄稼/就是子民//祖先在风里守护/人长成草木//果子摇曳/白云羡慕人间//瓦舍荆院/布满/风的典籍”。太好了!十行诗,像一幅古老山乡风情图。这里的“风”是具象,也是抽象。推及诗歌艺术,可谓:具象之于抽象,有限之于无限,遮蔽之于敞亮,以至诗歌圣境。简略而不简单。句中看似忽略了很多,其实引动了很多。
于此,我要特别说说她的两首《静安寺》。
第一首《静安寺》:“宽阔的街道/干净 舒适 漂亮/一侧公园 草木芬芳/一侧寺庙 宝刹庄严/人们购物 游乐 跳舞/享现世安稳/仿佛从来没有战争/售票的大门紧闭/我一直想在公园安身立命”。
第二首《静安寺》:“既静且安/金黄 佛国的颜色/光亮 如极乐世界的调性/祥云缭绕/在城市上空/盘旋出一丛智慧/素斋 念经 打坐/仿佛树木的绿是木鱼敲醒的/仿佛天国的道路正车水马龙/仿佛我正从四面八方/静安回家”。
第一首虽然着笔于公园与寺庙,但侧重了公园,寺庙成了一个映衬;第二首侧重了寺庙,而暂时跳开了公园,现世生活是一个映衬。
看似极简的点笔,其空间却是恰到好处的拉开。静安寺,既静且安,但也静而不安,或静而不安,或不静也不安。她写佛国,不忘尘世;写现世,不忘过往。其更精妙处,即在展现佛国时,其参照景象正是我们的世俗生活。或者,她干脆置现世于一抹圣光中。她的笔意里,似有一条从人间到天国的甬道。
第一首中的“仿佛从来没有战争”,第二首中的“仿佛树木的绿是木鱼敲醒的/仿佛天国的道路正车水马龙/仿佛我正从四面八方/静安回家”,这样的笔触不是凛然、不是壮烈,但于无声处,特别明亮、特别醒世,也特别展示了一位女性诗人的美学魅力。
不用猜想,作者该是一位佛国的信者。
作为诗人,她的诗受到了佛道的感召。这种写作信念,显然不是刻意的添加,不是硬性戴上的王冠,不是什么技巧的运动,它是一种自然的化合、一种光辉的沐浴、一种品质的炼修。
这类由信念带来的艺术之境,在赵靓的情诗中尤其出色。如她的《思念是我唯一的容颜》《景迈之恋》《传说中的女子》等。她一面向往着某种理想主义,一面尽可能地让自己站在美好的诗意里。或者说,她一面推自己于传说中,一面给自己画像。在《思念是我唯一的容颜》中,她写道:“我总是沉默/没有名号/不带重冠/只有自然的花环//我只是山妖/哼着原野的曲/在山林中回转/在瀑布里知足//我只是无声的清露/愿住在山野的底楼/感受秋霜的微凉/弹拨思念的绵长//我只是思念/思念是我唯一的容颜”。初看来,这首诗的手法有些传统,但细看,作者显然是在进行一种自然无为的精神诠释,也显然是佛道世界的一次崇高情愫的刻画。诗的最后一句:“思念是我唯一的容颜”,——“思念”什么?“思念”是什么?——这看似不确定的淡淡一笔,却让人的存在感有了一次确定的——神圣的——凸现。
故说,从人生的意义上,从存在的意义上,赵靓的诗歌既有了神圣的魂魄,也有了飞升的高度。
2017年元旦写于深圳在有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