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读刘年的《凉山词》:我知道凉山,为什么这么凉
全诗共十节。
第一节,表明的是立场。学校和庙宇,是相对比较单纯的地方,是诗人喜欢待的地方,是作者作为一个诗人所选取的理想位置。虽然喜欢,但也不能总是待在这两个地方。因为一个诗人,不是学生也不是和尚,他取了一个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介于“出世和入世”之间——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他“坐在秸杆堆里”。“秸杆堆里”是什么地方?是亲近土地,代表自然,生命可以自由生长的宽阔之地。诗人作为生命个体热爱这样的地方,就成为必然。
第二节,中心词是赞美。看似没什么用的老柳树,关键时刻也能够救背柴的黄老师。自己背柴,亲自动手修课桌的黄老师是令人敬佩的,救过黄老师的老柳树也值得敬佩,值得感谢。老柳树的事迹,让人想到那句“人不可貌相”语。
第三、四节、五节,中心词是悲悯。叙述的是邱小娥一家三口:邱小娥父亲不幸去世,让独身的女人陷入更大的艰辛,也陷入无助的悲伤之中,同时也让女儿变得懂事,提早开始独立。这样的家庭要如何修复幸福,课桌的简陋和稀缺以及女人凄厉的叫喊,令人揪心。文字里充满了悲悯情怀。
第六节,中心词是喜爱。蓬头垢面掩饰不了小女孩的天真和可爱。邱小娥“向日葵”一般充满朝气和乐观的笑脸,被写得活灵活现,让人忍俊不禁,趣味盎然,似乎伸手可触。“叫了五次”正表明了作者对小孩子的喜爱。也可以看出作者本人,也是满怀天真。短短的几行字里,作者和孩子的互动,让二者的形象瞬间鲜活。
第七、八、九节,写的是安逸之后的担忧,抒写出了一种绵长的孤独感。作者选取的一系列意象——松木房子、木头上的小人、狗、铁链、蛛丝、椅子应该都是有寓意的。
最后一节,为了不影响别人,作者自己一个人打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篮球赛。冷静的叙述里,让读者随着作者的视角,感受到了力量。展现心绪的同时,也表达出身处山村之中的诗人被令人感动的一切所激发出来的生命活力。情感抒发,淋漓尽致。“过掉自己的影子”,也许是要突破自我;“过掉扑面而来的风”,也许是要突破那“不太让人放心的铁链”,重获自由。
正如他的博客上读者王海云的留言所说的:这样的诗歌读完,让人油然而思,诸多余味在心头盘桓,却又说不准究竟是什么东西触动了读者。看似散笔,各节自由独立,却又紧密互衔,内藏韵味。
《凉山词》,凉中有暖。有感谢,有感动,有悲悯,有赞美,有喜爱,有活力,有期待,有情怀。
深度阅读学习这样富有生机的文字,同时表示一下由衷赞叹。
书香2017-1-5
凉山词
文/刘年
1
村东的山坡上,有一座学校
村西的山坡上,有一座破庙
如果学校找不到我,就在庙里
如果庙里也不在,那是因为你没看见
我坐在秸杆堆里
2
有必要赞颂一下对面的老柳
与滇杨并排的那棵
矮小,多瘤
不能做家具,也不能烧火
有一次,背柴的黄老师
滑下来,被它拦住了
直下二十丈,是龙洼河
3
锄地姿势,多少年不曾变过
邱小娥的母亲锄了半天,我看了半天
她走了,我也走了
路面铺满了杨树叶
秋天,就是沿这条路走出村子的
邱小娥的父亲,也是
4
山村并不宁静
松毛垛上的公鸡,中午还打鸣
木匠出身的黄老师
修着一张课桌
电锯的转动,还可以忍受
木头凄厉的叫喊,让我再次想起邱小娥的母亲
5
凉山,之所以这么凉
因为风太多,风太大,风太响
将镇上做泥水匠的父亲
刮下了脚手架
黄豆地,隆起了红土堆
邱小娥写作业的手,隆起了红红的冻疮
6
邱小娥,三个普通的字
按顺序放在一起,就有了魔力
叫一次,就有一张脸
向日葵一样,转过来
我叫了五次
7
都不说了,什么都不说了
黄老师看乌鸦,我看檐柱下的金盏菊
聊天中,突然的寂静
是死神在路过
花蛛将一根闪亮的丝
从黄老师的椅子,牵上了我的椅子
8
木门,依依呀呀
当地人说,睡在松木房子里
会像松树一样长寿
将木头上的疤,看成两个人
久久地看,他们会动
只是总也走不到一起,总也走不到地平线
9
山村的夜,果然很长
可惜忘了带口琴
披衣,下床,去叫黄老师
答应我的,是一只叫火苗的狗
铁链,让人不太放心
10
篮球砸向地面
一个变向,过掉自己的影子
又一个变向,过掉迎面扑来的风
后仰跳投,球空心入网
凉山的月亮,是一个250瓦的大灯
照得见水泥地上的裂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