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话诗的断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2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山匹夫 于 2017-1-26 12:02 编辑

白话诗的断代

中国诗歌自一九一七之后有了白话诗,白话诗出现以后,经历了几种表达方式,按表达方式来断代,可分为三代:
一为新诗,“五四”以白话替书面语后,残留着旧体的形式痕迹。
判断方式为:标准的表达上以直抒胸臆为主,有韵脚。还有“旧砲打新弹”的新格律体,新民歌体是为支流。
新诗产生的背景为,新文化运动。那时推翻帝制,民国初建,改革旧制。当时“西风东渐”,各领域都倡导西化,在文化领域,以白话写诗开始成为主流。以白话取代书面语,形式上是新的开始。当然,这中间在白话的具体表达上,还有很多争论,但主要倾向还是让诗歌从象牙塔走出来,走向大众。
二为现代诗,“文革”后,成为主流。
判断方式为:摒弃诗的外部特征,从诗本质出发,来表达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以诗歌的内部架构来把控外部形式,注重语言内在张力,来彰显诉求。通过语言间接表达方式,玩弄技巧,艺术地呈现。把诗歌文体同其它文体分得更开,使诗更为独立,把诗写得更像诗歌。现代诗移植于西方,在新文化运动时,与新诗基本同步起步,当时的“自由诗”,“象征派”是为其实。“文革”后,称为“朦胧诗”。
现代诗产生的背景为,对“文革”的反思。“文革”结束后,是一个迷惘的时代,对价值观的重估是一个新的课题,对于这种意识形态领域的动向,成为了少数精英们共同追寻的话题。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敏感时代走过来的诗人们来说,在表达上无疑是一个困难。为了不引起大众的关注,诗歌便重新回到贵族的位置上,为小众服务。
在表达形式上,由于是对新诗直白表达的反叛,被新诗斥为“朦胧”。
三为后现代诗,“改革开放”后,成为主流。
判断方式为:摒弃诗的外部特征,颠覆过去曲折的表达方式,以口语为主,反对技巧。
后现代诗产生的背景为,改革开放后,政治集权分离。党政分开,问责制试行,反对个人崇拜使平民意识觉醒,崇高被解构,英雄主义情结被现实日常生活取代。多元文化渗透,使诗歌第三次浪潮到来。直达高潮时,民主意识浓厚的“八六”大展,推动了诗歌叛离精神,彻底颠覆过去的表达方式,将诗歌平民化,大众化。使诗歌更不像诗歌。
反对诗歌技巧,成为后现代区别于现代诗的主要特征。
现代诗时代,突破了意识形态固有领域,在题材上让诗歌从“文艺为政治服务”中解脱出来,给后现代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但现代诗在“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都是有条件的”制约下,严重防碍了诗歌走向大众的道路。读诗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路越走越窄。要让诗歌从新回到大众中来,为大众服务。反抗用技巧来写作,束缚表达;反抗晦涩难懂的修饰方式就成为必然。
后现代是在市场经济到来以后,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种尝试。在读图时代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为了迎合市场,诗歌在表达主题上甚至没有了秀下限的忌讳。
后现代在快餐文化时代,为了获得更多大众的亲睐,表达方式上采用更平民大众化直白的口语,使诗歌无师自通。
后现代,“人人是诗人”的时代到来。

摘自——南山匹夫《现代诗技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1-26 07:14 | 只看该作者
对主流诗歌状态是一种环境的解读。随着消费观的深入,甚至精神也成了易碎品,,真正的诗歌其实有着更为重要的责任,但觉醒其实还未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11: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山匹夫 于 2017-1-26 12:05 编辑

这个断代是从写作方式或更具体的说,是从写作技术操作上来划分的。
与题材和主题思想及其观念和创作态度无关。

所以,在具体判断一首诗的写作方式是属于,新诗,现代诗,或后现代。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诗人的作品来参考。

新诗,在五四时期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冰心等为代表,后来的贺敬之,郭小川,李瑛等皆在此列。
现代诗,在五四时期以李金发,戴望舒等为代表,后来的北岛,舒婷部分诗,顾成部分诗皆在此列。
后现代诗,八六之后的口语诗,以李亚伟,韩东开始,到后来的伊沙,赵丽华的梨花体,乌青的乌青体皆属此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1-29 01:06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 22:5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