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
北京故宫,也称“紫禁城”,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有“殿宇之海”之称。整体建筑造型宏伟壮丽,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
走进故宫,金碧辉煌的气势让你臣服。不必说那象征皇权的高大的朱漆大门的威严;不必说那青砖碧瓦红宫墙森严;那一进进秩序井然、排列有序“殿宇之海”就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宫殿装饰色彩鲜明,有金黄色、赤红色、青蓝碧绿等色,衬以石雕栏板及石阶之白玉色,形成的色彩对比。装饰图案有动物、植物、自然、几何、文字等,栩栩如生。传统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故宫的空气里扩散开来,愈久弥香。紫禁城是龙的世界,它们的造型千姿百态,龙的纹饰充斥着宫殿。故宫里到底有多少龙?谁也说不清。“真龙天子”构成了威严而神秘的氛围,以获得神化皇帝、恫吓臣民的效果。
如今故宫已辟为“故宫博物院”,里面陈列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每一件国宝都有着诱人的故事,这里不便多说。瓷器是我们民族独特的创造,是中国给世界的独特贡献。中国人把瓷造得美轮美奂,从器物上升为艺术。在英语中,中国和陶瓷这两个词的拼写和读音是一样的,都是China。这是很少有的现象:用一种物品的名称指称一个国家。想像一下吧,唐宋以来,中国的瓷器风靡世界。在蔚蓝的大海上,一艘艘木船,鼓满风帆,满载着中国的瓷器,在季风的吹拂下驶向世界各地……
“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柔,土的敦厚,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了这种美丽的器具,再进行深加工,再创造,因而创造了瓷器。”它是我们民族无声的历史,赋予了中国的情结。把看似普通的泥土赋予了真情,赋予了美感。它是我们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浓缩。木会朽,石会崩,人会亡,而瓷,却在岁月的长河中依然故我地折射出诞生它的时代的光辉。它跨越了千年时空,遍及天涯海角,成为我们民族智慧的代名词。佛家供奉的器皿,宫廷、家庭的雅致摆设,百姓日常用品插花瓶、盐罐、睡枕,它无处不在。这其中凝结多少中华儿女的智慧与血汗。有宫廷御用的工匠技艺,有皇帝参与设计的隆重,有千万普通工匠的一代代传承。
中国有部电影渲染瓷品烧制过程中的艰辛与虔诚,皇帝要求烧制“中国红”,可当时的技术不够纯熟,工匠们费尽心思终不得成功,被逼无奈,那位老工匠纵身跳下瓷窑,以身殉窑,结果意外获得了国宝级的“中国红”。这血色的传说不能尽信,但从侧面反映中国工匠烧制瓷品的艰辛和其在探索中的虔诚。也印证了这句话,它凝聚着千百年来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血汗。
闭上眼睛,仿佛已倘佯于故宫的雕廊画柱之间,重重朱门,深深宫殿,所有的喧嚣渐渐远行,空气中闪烁着一双双迷离的眼睛,是宫门一进深如海的幽怨?还是为王朝得失的兄弟囿于墙的野心?转眼人去楼空,惟有如水月色见证那些追求自由的灵魂。
紫气凝云氲楼台,宫深重门次第开。
腐儒持笏陪雕辇,甲衣仗剑踏尘埃。
冷宫窗外寒鸦语,芙蓉帐暧鲜衣解。
纵是一朝王气尽,几曾逃脱宫如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