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匡汉:呼唤新的诗歌流派
史晓琪
“得中原者得天下,知中原文学者知中国文学”、 “诗歌的希望在河南”、“来到河南,脚跺三下,就能听到历史的回声、诗歌的回声。河南是文化的原乡”……日前,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杨匡汉来郑州参加一次诗歌盛会,对河南诗歌、河南文学、河南文化做出如此评价。
杨匡汉因《战士与诗人郭小川》、《艾青传论》、《缪斯的空间》等著作享誉评论界。早在1978年,他的《战士与诗人郭小川》发行量就高达10万册;1983年,《艾青传论》风靡一时;《缪斯的空间》印了四版,入选北京大学评选的“一个世纪一百本最有影响的学术著作”。
“搞学术研究一定要沉下去,要和研究对象建立深厚感情。我和郭小川、艾青彼此信任,但更为难得的是相互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杨匡汉说,“我曾直言不讳地表示:‘艾老,您有的作品我不喜欢,不像诗,不像艾青的诗。’我认为,作为一个评论家,一定要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要有独立的学术品格。”
谈到诗歌创作,杨匡汉有个深入浅出的观点:要想写出好诗歌,须追求“金木水火土”——“金”即思想含金量、诗歌的价值取向;“木”即精神的支撑;“水”即鲜活的语言;“火”即激情;“土”即泥土、乡土,意思是诗歌要朴实。他表示,河南诗歌基础很好,每个年代都有在全国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代表性作品,希望将来能涌现出更多的名家佳作。对于河南诗歌、河南文学,杨匡汉寄予厚望。他说,中国当代诗歌缺少流派、缺少学派,希望河南走在创造流派、创造学派的前列。
杨匡汉说,创造流派有几个基本条件:有自己的文学旗帜,有完整、坚定、有说服力的理论主张;有一批观念、观点相似的作家;有一批能印证理论主张的优秀作品。创造学派也有几个基本条件:有一套严密的知识谱系;对一系列关键词、概念有确定性的阐释;有独特的学术语言表达;有著作,有学者。
“有孚涉大川,好诗定中原。”杨匡汉为河南诗歌学会的题词,给人鼓舞,给人希望。
(河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