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视角
----读潇潇的诗《低处的灿烂》
文/王恩荣
趵突泉位居济南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
古今写趵突泉不计其数,潇潇的这首《低处的灿烂》的现代诗独写的别具一格,她从趵突泉象征的人类的生存哲学写起,叙述了人的一生的得与失,发现了“低处的光”,发出了震耳发聩的声音:“这低处的灿烂,是我们丢失的”。由于她不是简单的讲道理,而是以象说话,所以整首诗趣味横生、诗意盎然。
诗中一开始从人的生命的源头说起:“顺着向上的生活哲学/孩子们呱呱落地/就开始仰望,开始追赶”,这既是描摹趵突泉的,更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象征了人类生命和思维的起源。
接着把“开始仰望,开始追赶”作为叙述方向,在第二节,以“仰望......追赶......”的句式,层层递进的说明了人类由童年到青年中年一直在思想“仰望”的引领下,“人往高处走”的“追赶”。到第三节,“我们仰望所有,认为的高度/我们追赶一切,认为的远方”,来了个总结,然后简单交待结果:
“受雇于肉体的脆骨,多年劳损
让我们统一患上颈椎病”
这句有点调侃的味道,表达了人类的苦心孤诣,只顾精神的追寻,肉体却提出了抗议,因为人类毕竟“受雇于肉体的脆骨”,是不自由的。
“我们随波逐流,巷战,炮轰
虐杀。又赔偿,惩凶
是非黑白
像两根枯藤相互缠绕”
这节是由个体上升为人类整体的现状,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政治、外交、侵略,“是非黑白/像两根枯藤相互缠绕”,人类仿佛都身不由己“随波逐流”,巻在这个所谓向上的怪圈。我们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放下这浅薄的利益之争,“如果戴上宇宙的望远镜”,人和蚂蚁一样如沧海一粟,“蚂蚁是我们的亲戚”,人其实是卑微的“老鼠、跳蚤、豹子、人类/就是四个卑微的名词”的角色。中国古代有“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名句, 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谁不为人生之秋而动容呢! 古罗马恺撒大帝带领千军万马征战时,看到路边的一棵老树,联想到他与他的千军万马百年后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我想当时他应该有:关于人生之于历史也是“秋风扫落叶”的思想吧,那么他自己的伟大又何在呢,当时他应该有超脱退隐的思想了吧,不必要这样美其名曰:向上,而争来争去吧。
由此豁达生发开去,诗人这样呼吁人类:
“所以,请放下我们的身段
弯腰,屈膝
三股清花绿亮的趵突泉
就在阳光下,三朵水灵芝”
我们常常为进而进,不如以退为进,进入道家的境界,我们的思想境界会更加开阔,虽然“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是退一步却海阔天空。“风景这边独好”。放低我们人类高傲的眼光吧,“这喷涌、流淌的宝贝/一直在人类的低处/洗涮着我们好高骛远的心疾”,美在人类的低处,这个相对于美在人类的高处的普遍认识的人类而言:
“这低处的灿烂,是我们丢失的”
这就是趵突泉给我们的启迪。也是诗人想告诉我们人类的良知良觉。
附潇潇的诗:
《低处的灿烂》
——致趵突泉
◎潇潇
顺着向上的生活哲学
孩子们呱呱落地
就开始仰望,开始追赶
我们仰望鸟窝,追赶蜻蜓
仰望山顶,追赶老虎、狮群
仰望另一个星球,追赶光年闪电
我们仰望所有,认为的高度
我们追赶一切,认为的远方
受雇于肉体的脆骨,多年劳损
让我们统一患上颈椎病
我们随波逐流,巷战,炮轰
虐杀。又赔偿,惩凶
是非黑白
像两根枯藤相互缠绕
如果戴上宇宙的望远镜
蚂蚁是我们的亲戚
老鼠、跳蚤、豹子、人类
就是四个卑微的名词
所以,请放下我们的身段
弯腰,屈膝
三股清花绿亮的趵突泉
就在阳光下,三朵水灵芝
这喷涌、流淌的宝贝
一直在人类的低处
洗涮着我们好高骛远的心疾
这低处的灿烂,是我们丢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