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件小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6: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件小事

文/王恩荣

孩子考上大学已有一段时日了,从妻子惊喜的怀孕那时我们就定了一套《零岁方案》起,我们就孩子的教育作深远计。现在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过去教育的风风雨雨,彷佛尘埃落定,上了大学以后的事也鞭长莫及了,又想急于放下,家教就像放下积久背在背上的包袱。总算告一段落,教育对与错也不愿去深究,沉寂下来的心除了对儿子的想念,大抵什么也没有留下。
       但有一件小事,却让我对自己耿耿于怀,觉得对不起儿子,多少年对儿子教育的颇有的得意感,霎时因此土崩瓦解,我一种难以言状的心,直至此日,一直难以平静。一种对人的责任意识,让我想把此事记录下来以警世,却又不愿旧事重提,就一直搁着。今晚小区停电,妻子加班,对儿子的想念又硬是让我翻出这件事。
       从六月份陪儿子高考,到漫长的等待考试结果,报志愿,直到录取,其间甘苦,恐怕没经历过孩子高考的人来说,是感受不到的。这又是孩子十年寒窗苦的收秋时,对于家长又是强弩之末,没等录取,我累的病了一场,妻子也忙乱的烧伤了手,总算不错,孩子报到时我们都好了。
       报到学校,按计程转北京坐车合算,我们就打算干脆破费带孩子出去玩几天,从北京转道学校。一则让孩子放松一下,二则我们好久没舍得出远门旅游过了,也算是儿子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吧。
       在太原榆次小住几日,就直达北京。
       当我从火车窗口远远望见北京时,我对我们的首都心生一种由衷的神圣的敬意,大有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觉。而车厢内的人也不禁骚动惊呼。哦,北京,你好!
       二十年前,我和妻子因结婚买东西时,北京给我留下美好的影响,那时北京的古朴,人情的温暖,让我亲历了首都的品味。但在这次刚接触北京,却忽然感觉陌生了。
       一下西站,我和孩子提的大包小包,眼前满是人和车,妻子当年在北京当兵四年的导游也失灵了。想借助出租车,他们就是不理人,连看一眼我们也不屑,据说是到宾馆的路短不挣钱。有些太过热情的没有挂牌的拉客,我们也不敢相信。还好儿子利用手机的向导,我们才靠自己找到住的宾馆先按顿下来。
       在以后的几天,我们游览了天安门,故宫,水立方,鸟巢等。这次给我的感觉,北京的游人特多,管理细的惊人,到处设有围杆,去一下天安门,眼看就在跟前还得绕许多路才能到达。较上次不知道多走多少路。故宫的人山人海;水立方、鸟巢 的空洞,人情的吵杂陌生,行路的漫长好像与过去有了天壤之别,有利就有弊,我完全能理解这是祖国经济发展的结果。好在儿子和他妈妈的兴致很高,短暂的北京之行就这样匆匆结束。
       离开北京转大学所在城市,我们以为还是到西站坐车,从宾馆好不容易拿着大包小包,到了西站一问是到大前门的北京站坐车的。我们是网上的定票,如果不误点,我们必须尽快转站。公交车是不能坐了,我就仓促拦了一辆出租,事情就发生了。
       在赶往北京站的路上,我正庆幸有车拉我们,尽管要的价过高,不要误点重要,省的误点后的一系列麻烦。司机是个中年人,穿着朴素,也有讲究,也和蔼,我几乎对他心存感激。
       儿子忽然和司机说起了价钱,我怕司机半路停下来,就用粗暴的语言制止了儿子。
       在我的观念中,出了门这些事就是大人的事,于小孩子无关。小孩也只有卷缩在大人的怀抱受保护的份儿。我也习惯了我一人说了算的习惯,或许儿子也是习惯了我的专制,就停止了自己的言行。
       一阵沉默。
       我看着车窗外的北京早晨。长街上,人少了许多,但车流一大早就川流不息了。我忽然觉察到,我刚来的那种激动不知道哪去了,就要离开了这个城市,居然没有留恋的感觉。我不禁有些茫然。出租车内,或许是刚才儿子的言语,司机和我都有些尴尬,静地出奇。我心里有些责怪儿子了。
       “叔叔,我觉得你的价不合理。”,又过了一会,我忽然听儿子打破静寂。
       “年轻人,这个价是我们说好的。”,司机有些不耐烦。
        沉浸在焦急赶车的我,听着儿子又和司机的对话,就怪儿子多事不懂事,人的讲“信用”,不能出尔反尔。便使劲瞪了儿子一眼。就又一阵沉默。
        在我的意识里,心里很是不屑儿子的书呆子气,这样的事在现在社会太见怪不怪了,就完全是黄盖挨打,愿打者没有原则,愿挨者委屈求全,我只赶到车不误点就行了,钱是大人挣的,为了儿子你也不差这几个钱,顺利赶上车就大吉了。为此我还安慰了司机几句,好像怕他不“安居乐业”似的。愿打愿挨是我们大人的事,于小孩子无关。
        “叔叔,你下下价吧,这么短的路实际价不达十元,你一百元太多了吧”,过了一会儿,儿子又打破沉默。
        “年轻人,我们也不容易,给你赶车我们要冒罚款的危险的”,司机说话了。
        那你这价也太贵了吧,”,儿子又说,这时妻子也应和儿子了。
        “我们一般不跑短路,那么便宜我们就不会拉你的”,有我的作主,司机颇不以为然地说。
        “那我们就折中一下,五十吧”,儿子和妻子都说话了
        “那你们下吧,我不拉你们了”司机听起来有些生气了
        “你们别管这事,是我们说好的”,我看着快到车站了,怕影响计划,我几乎是暴怒的制止妻子儿子。
        “说好也不能坑人啊,那我打消协的电话吧,”儿子忽然心生一计,也好像发怒了,顾不得我这个当父亲的意思了。
        “那好,我不要钱了年轻人,车站也到了,你们下吧”,司机边停车边怒气的吼到。
        司机的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儿子,儿子愤怒的像一只狮子。一下车,就要冲过去和司机理论。车站有些看客也朝我们走来,有的可能看我们是外地人,开始帮司机说话了。
        我生怕另生枝节,更出于保护儿子,就悄悄将100元趁儿子下车不注意,塞给了司机。骗儿子给了司机50元,硬骂着把儿子拉走了。
        妻子也附和儿子说我的不对,我见儿子气的满脸通红,气喘呼呼,或许是觉得司机这样做事污辱了我们吧,而我当时竟然觉得很正常,到这时我才忽然顾上想起心疼起儿子,至从儿子长大后,他又一直在外头念书,又懂事,成绩也好,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舍得一二再再而三的责怪儿子并心生讥笑。是儿子错了还是真错的是我自己。我从没有见儿子这么生气过,我猛然意识到这已经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自己是严重地伤害着儿子。又是在送别儿子的路上,本来就心里难受,我想长歌当哭了!好像是站在我至爱的儿子和对北京的敬意两头,让我选择否定谁一样。这时我才扪心自问我这个为人父的做的对吗?面对儿子的正义意识,为人父的为什么不挺身去维护呢?我们大人好像是合谋的去处理掉一种原则,这暴露了我们多年来的的教育只重知识不重人生啊,这不是舍本逐末吗?在年轻的儿子维护一种公平的原则时,我这个做父亲的竟然亲手,亲眼看着把他推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我多年的教育到底在做什么?我进而想到作为首都的司机,为什么不在下一代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做为长辈的正义意识与京城人的风度呢?更何况我们面对得我儿子这样已是一个名牌大学生,尤其是国家文明的传承者。为什么我们所谓的大人就是在合谋毁灭国家的的优秀的精神财富呢?为生计挣钱无可厚非,但那几十块钱就那么重要吗?
       我忽然觉得我在儿子面前愧疚的抬不起头,而妻子和儿子在我面前也变的越来越高大起来了,我无言了,我悲哀了,我不知道以后如何去面对对儿子的教育。世故的我刚才还认为儿 子书呆子气而发怒呢,到底是谁把我变成这么胆小、自私、没正义感、一味的委曲求全、连自己的起码的权利都不知道去维护,和大都成人一样,又没有社会的良知感。我曾引以自豪的追求的精神层面的思想觉悟哪里去了呢?我们的抚育就只是在抚而不育啊。所幸儿子没被我这种被污染了人污染!儿子真的长大了,而我还一直把他当小孩对待。但可怕就怕我们这些成人,包括那个首都的司机,我们国家如果不泛这样的人,谁又能担保多少年后我们的下一代人不被污染,而他们又会污染他们的孩子呢。我们的国民素质何在。今天,我们缺少的已不是钱,而是缺少为了社会的纯洁教育下一代的觉悟啊。
       事后,我惭愧地悄悄告诉妻子,不要把我给司机100元的事 告诉儿子,让孩子保留一点对我们大人的敬意吧。但我总不能一直欺骗儿子吧,我或许在他以后明白了更多的东西后,再告他就不至于失去对我这个父亲的信任和减轻一些对孩子的伤害吧。我终于藐视自己对儿子的教育窘迫到拿假话敷衍的可怜的地步。
       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在其《一件小事》的最后一句话“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现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时易世移,虽然我们的时代已今非夕比,不可同日而语了。但鲁迅对国民的精神层面的剖析自新与鞭挞是历久弥新,永垂不朽的。

                                                                                                                                    


                                                                                                                                           写于2013年11月10日夜深太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8-23 08:46 | 只看该作者
首赏,这是散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8-23 09:32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在其《一件小事》的最后一句话“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现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时易世移,虽然我们的时代已今非夕比,不可同日而语了。但鲁迅对国民的精神层面的剖析自新与鞭挞是历久弥新,永垂不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8-23 09:3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8-23 10:2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新作,问候上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8-23 16:30 | 只看该作者
一下西站,我和孩子提的大包小包,眼前满是人和车,妻子当年在北京当兵四年的导游也失灵了。想借助出租车,他们就是不理人,连看一眼我们也不屑,据说是到宾馆的路短不挣钱。有些太过热情的没有挂牌的拉客,我们也不敢相信。还好儿子利用手机的向导,我们才靠自己找到住的宾馆先按顿下来。
       在以后的几天,我们游览了天安门,故宫,水立方,鸟巢等。这次给我的感觉,北京的游人特多,管理细的惊人,到处设有围杆,去一下天安门,眼看就在跟前还得绕许多路才能到达。较上次不知道多走多少路。故宫的人山人海;水立方、鸟巢 的空洞,人情的吵杂陌生,行路的漫长好像与过去有了天壤之别,有利就有弊,我完全能理解这是祖国经济发展的结果。好在儿子和他妈妈的兴致很高,短暂的北京之行就这样匆匆结束。
       离开北京转大学所在城市,我们以为还是到西站坐车,从宾馆好不容易拿着大包小包,到了西站一问是到大前门的北京站坐车的。我们是网上的定票,如果不误点,我们必须尽快转站。公交车是不能坐了,我就仓促拦了一辆出租,事情就发生了。
       在赶往北京站的路上,我正庆幸有车拉我们,尽管要的价过高,不要误点重要,省的误点后的一系列麻烦。司机是个中年人,穿着朴素,也有讲究,也和蔼,我几乎对他心存感激。
       儿子忽然和司机说起了价钱,我怕司机半路停下来,就用粗暴的语言制止了儿子。
       在我的观念中,出了门这些事就是大人的事,于小孩子无关。小孩也只有卷缩在大人的怀抱受保护的份儿。我也习惯了我一人说了算的习惯,或许儿子也是习惯了我的专制,就停止了自己的言行。



娓娓道来的一件小事,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8-23 16:30 | 只看该作者
散文格式,问候!多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8-23 19:1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一件小事,作为散文,精练一下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3 07:5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