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汉俳诗(和巫老一首) 文/天上人间/2009-8-18
巫逖原作写道:
等你,站在新汉俳门槛
——写给新汉俳人
眉间句
十一字成就
樱花透
(写点顶尖作品;写点新派理论。谢谢。)
和一首《翘首》/天上人间
桃李柳
新诗门前走
指尖流
575汉俳:十七字,分三句,为“五—七—五”的体制。分自由体和格律体两种。无论是自由体还是格律体都有季语(又称“季题”),季语通常放在首句。自由体又称散体、新诗体,即无任何平仄和押韵规定,可用白话文写作,近似新诗。格律体规定平仄和押韵,这是因为汉语的发音较日语复杂,为了顾及音乐性而要规定格律。用文言写作,近似词的小令,所以亦可视为一个词牌。
押韵可以是三句全押、首尾押韵和后两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
2005年3月23日,中国汉俳学会成立,近年因特网的普及,一些同时喜欢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学的年轻华人亦有不少加入创作行列,令汉俳成为网络文学受欢迎的体裁之一。
汉俳俳人(部分)
海子
赵朴初
林岫
张建华
林林
晓帆丁枫
一木禅风子 1980年5月30日,中日友好协会接待了以大野林火先生为团长的日本俳人协会访华团,他们带来了日本古代俳人的诗集。在场的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诗兴大发,参照日本俳句五七五句式,写了三首短诗。于是,用汉字五七五句式、十七节音节创作的诗就定为汉俳了,赵朴初因此被称为汉俳诗第一位诗人,也就是说在1980年5月30日之前,中国文学史上是没有汉俳诗和汉俳这个名词的。
如赵朴初的:
绿阴今雨来,
山花枝接海花开,
和风起汉俳。
353汉俳:11字组成,三句而成,以“三--五--三”为体裁。不强求季语,不强求严谨的平仄韵律,尾韵以近韵、同韵为主,以便读者朗朗上口。
无论是575还是353的汉俳,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一是短小灵活,百变不离其中。二是它的格式相对稳定,较易把握。三是无论精通诗律的行家里手还是初入诗道之爱好者,都可借以感事言志,消遣情怀。
现在的353汉俳在575汉俳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那就是字数更少,更加精炼,更为诗歌爱好者容易上手喜好。
一首好的汉俳诗歌,要达到炉火清纯,更高的水准,我以为如下:
所谓语言是指作品的内涵载体。可用文言或现代语言,视题材、内容和个人的喜好而定。
最重要的是通顺、达意、传神、精炼、有节奏和声调美。汉俳的好坏与文字的功力关系重大,而千锤百炼的浓缩功能也很重要。
所谓艺术技巧就是指作品的创作手法。可以借鉴古典诗词、小令和现代小诗的艺术技巧并结合日本俳句令人回味的特点,进行创作,强调意象美、意境美和含蓄美。这三种“美”的解释如下:
1.意象美:意象包括情和景两个因素,是在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是外在的景象与诗人内在的情思的统一。写汉俳,经常是又写景又抒情,并取得情景相融的效果。
2.意境美: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和所抒写的物境。用明朝朱承爵的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意境在汉俳中很重要,当然,这种意境是合情合理和符合逻辑的,而不是虚无飘渺和低级趣味的。
3.含蓄美:含蓄之意,苏东坡有言:“言有尽而意无穷。”而白居易则说:“为诗宜精搜,不得语剩而智穷,须令语尽而意远。”含蓄是中国诗歌的风格,汉俳要力争“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才能引人入胜。
汉俳是一种微型诗体,用来写景抒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身边的一事一物,都是汉俳的元素。经过诗人的升华、提炼、浓缩,就能写出优美的汉俳,从而达到讴歌大自然、描绘社会、颂赞人生的目的。
汉俳的同胞诗体-日本俳句的特点之一是与禅宗思想高度统一。禅宗思想从中国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学特别是俳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日本俳句蕴涵着自然、空灵、清幽、闲寂、凝练、含蓄的禅宗思想,这是值得汉俳创作借鉴的。
由于汉俳体式较小,最好一景一咏,一情一抒,一事一议,有道是愈小愈难写。内容、语言应高度凝炼。结构要严谨,章法要分明,要有精品意识。如林岫的《咏箭》:
百步可穿杨,
最怕飞来冷不防,
奇祸起萧墙。
这首诗律法、韵法规范,章法严谨,形象鲜明,语言流畅,感情浓烈,有着深厚的内涵和时代气息,读后令人深思。
此外,季语是俳句的特征,分时令、天文、地理、人事、宗教、动植物、花卉、节目等的词汇,有象征的意味。汉俳对季语不强求,视题材和需要而定。若使用季语,每首用一个就可以了。如:“春在杨柳城”、“星贴山尖夏月斜”、“正是初秋凉爽时”、“冬雪映窗明”等。春夏秋冬是季语,也可用花来表示,如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也可用风来表示,如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等用来表示春夏秋冬。还有些暗示季节的,如:
“一枝枫叶任飞扬”,表示秋季。
“家家角黍香”,表示端午等等。
季语一般在游览、咏物、抒情等诗中用的较多,在言志、理趣、调侃等诗中用的较少,但汉俳并不强调用季语。
希望这篇汉俳网摘和自己学习汉俳的体会浅论,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预祝各位学习汉俳的过程中开心愉快,有所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