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寨子
作者:何春笋
遗落一声叹息
青石路 把老化的皮肤撑开
剥落的石粉 簌簌的
像眼泪从眼睛里流出
潮湿一地
野草疯狂生长
蜘蛛爬上断裂的墙头
织起了网 织出一个堂口
织出一把大当家的座椅
织出一对孤独的石犬
织出安放一柱香的神龛
隔墙有耳
听见割袍洒血的声音
听见一根肋骨断开在刀口
寨子里 一股匪气
流窜人间
碎裂的酒碗里
酒 已风干
梦的门简评:
消失的寨子,年代久了,就会成为某种文化遗址,具有了一定的考古意义。年代不那么久的呢?也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离去,往事都演化成一段段的传说,尤其加上些义气、匪气,更显得神秘,因而也让人多了些联想,多了些感叹。作者就从这“遗落”的“一声叹息”写起,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后面的抒情奠定了基调。不过,作者并没有立马陷入抒情的泥潭,而是随着脚步的移动,视线也跟着缓缓慢移,从青石路到剥落的石粉,一方面说明它的荒凉,少有人来往,另一方面也说明它的时代久远,坚硬的石头尚且有石粉剥落,何况人事,早已被淡忘。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和氛围,第二节就进一步深入,进一步展开,以蜘蛛网的物象贯穿期间,让人睹物思人,由物联系到人再联系到事,一方面增强了画面感,另一方面也让情感变得更饱满。第三节就由第二节的铺排和点染,进一步演化出剧情,情节冲突也达到高潮。也曾勾心斗角,也曾血雨腥风,写到这里,作者才亮出了最后的底,亮出了这里的匪气。也让我们对寨子的印象有了整体的把握。消失的寨子,消失的不光是野蛮,也有胆气,也有义气。最后那个破碎的酒碗,正是这样一个山寨的命运的写照。总体来看,作者分三节来写山寨,看似客观的描写,字里行间又无不透露着作者的情感,且步步为营,建构起来的山寨形象稳又扎实,让人有立体的观感。而面对这个消失的山寨,人们的内心也是五味杂陈,既有些庆幸又有些失落。这是作者蕴含在作品里的丰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染力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