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倾斜的教育悬崖上勒马,救救孩子
————浅析楚楚的诗《迷失的青春》
迷失的青春
文/楚楚
校车很久没走这条路线了
因为市政府的修造大桥和水坝
又轮回到这条老路线上了
四月的春光似乎是全新的
校车沿着大堤下弯曲的凹凸不平的小路行使着
还能看见大堤外那高出来的杨柳青葱树稍
那是一处大堤下拐弯三角
两棵水杉树像座标一样还在那里站着
我的心一阵阵发怵
有多少个青春在这里死亡
有多少个二十岁在这里迷失
这个老刑场
我轻叹一口气,脸贴近玻璃回望渐行渐远的悲凉
2012年的一个冬天的早晨,天地冻得煞白,北风紧
一声枪响,杀人犯,强奸犯,盗窃犯张亚磊被处决了
我校的一个二十岁的男学生
生命终结在这个冰冷的早晨
那处老刑场,一处教育和家庭双败的结束
2018,4,11晚
这首《迷失的青春》,读第一遍时就很有痛感!一首能打动读者的诗当属好诗,而一首诗读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则更好。这里且不论诗歌的语言与技巧,单从一首诗歌的书写意义来说,它让读者警醒与反思,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它就是成功的。
这首叙事诗的背景是灰色的,诗者把冷静的思考融入到平静的笔调中,并未从主观上表达更多,但是非常明显,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高涨、汹涌的,但因主题需要,明显偏向于哀伤与无奈,灰色的线条似乎占据了整首诗意。
楚楚的这首诗,抛出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究竟在教育孩子学会什么?从某种角度上说,张亚磊也是一个受害者,谁害了他呢?家庭?社会?体制?太多的因素,促使他伤害了他人又害了自己。表面来看,张亚磊得到了法律的制裁,被枪毙了,这就像西医一样,人体某处长了一个恶瘤,就被动地做手术挖掉,但内在的不调毒素仍在持续,那么迟早,新的问题又会出现。纵观现在的教育体制,几十年来,人们提出各种呼吁与改革,可是效果呢!可怜天下父母心,仍然一代一代,只抓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略孩子的人品构建,恰恰为人处世这方面,是今后,孩子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后的关键点,人都没做好、品德败坏,成绩好、考试好又有何用呢!孩子不争气,家长很沮丧、很可怜,但是,罪魁祸首还是家长、是社会的一种错误的引导,是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注重人格与品德的塑造,这点上,古人比我们现代人,做的好得多。“岳母刺字”、“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很多古代经典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做人的担当与品质的重要性。而今,科学在迅猛发展,时代在日新月异地更新、进步,但是,现代人的整体品德与操守,却在倒退、下滑。几年前上海虹桥机场留学生刺母案,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还有今年6月1日上午,重庆清华实验中学14岁的孩子为芝麻粒大的小事杀同学案。。。。。。太多惨痛的教训在提醒我们,片面追求孩子的考试成绩与升学的理念,错得多么严重。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国,就是由无数个家庭构成的,家庭中对孩子教育上的失败,最终也会延伸为国家与民族的失败。
当一个孩子受不得半点挫折,选择跳楼或者杀人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无法抑制的整体悲伤与失败也就由此开始。
忽然很怀念,没有智能手机与电脑的时代,那时候没有互联网的概念,身在异乡,给亲人写信时候的那种思念以及收到家书时的温暖、激动与喜悦,这种美好的感觉,再也不会回归了,我们越来越习惯冷漠与自己精心构建的小小的围城。
而狂风暴雨,似乎早已瞅准了我们的软肋。
2018年5月8日于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