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诗荐读||安琪、嘎嘎、熊曼、李婵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7 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琪||《腾空的导弹也有优美的身姿》


但它需要血
来喂养,需要废墟里的嚎啕
或惊恐过度的失语,需要死
需要满目疮痍的国度满目疮痍的
人民踏着亲人的尸体奔往没有目的地
的目的地脸上流着泪
心里淌着恨
腾空的导弹也有优美的身姿
当它落下
便炸出了一个丑陋的世界
仅为了保存人类的完整我同意
回到石器时代:小国寡民
鸡犬之声相闻。

2018-4-21


荐读:最近叙利亚问题聚焦了世界的目光,诗人们纷纷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关切。在一个平台推出的关于叙利亚的诗歌中,安琪的这首《腾空的导弹也有优美的身姿》让人眼前一亮。我相信,腾空的导弹优美姿态的发现,绝对是一个诗人的发现,这样的发现对于诗来说,比发现战争的罪恶本身更有意义。诗人写诗,最根本的还在于“诗”,然后才是对人性、对生活的批判与关怀。正是基于对“诗意”的发现,安琪这首诗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高度和亮度,导弹飞翔的诗意,对应的就是战争对诗意的屠杀。导弹优美身姿,是弱者的血液所喂养出来的,优美身姿的背后,是满目疮痍的世界,是人民踏着亲人的尸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是留下一个丑陋的世界,因而批判的力度更强烈,爆发的能量更强大。最后,诗人痛心疾首、饱含深情地写出了自己的愿望——“仅为了保存人类的完整我同意/回到石器时代: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哪怕历史倒退到原始社会,都比战争中的所谓文明时代强千万倍。仅凭这些,安琪这首诗,就值得我们侧目。



…………………………………………………

嘎嘎||《上坟》


死去的人是真的死去了
死去的人又反反复复活过来

一朵杜鹃一年一次领回她的伤口
一把荆棘不厌其烦唤醒她的苦难

三年来,只有在清明
我们才收到母亲确切的死讯
同时又来告诉她
她依然活着的残酷消息

她的命里有稗子
她的血液里有沙砾
她的子女是一口口索爱的深渊
她的白骨是没还清的账单

我们还用粗茶淡饭
香蜡纸钱、风风火火、燕语莺声灌回她
复苏的身体,才跪下来
感谢她教会我们如何向人间低头

4.4

荐读:嘎嘎的诗歌充满着一股凌厉和狠劲,从意境的营造到词语的选择,都充满着诡异和独特的意味。在这首《上坟》中,嘎嘎试图用诗歌将坟墓里的母亲唤醒,并且告诉她,依然活着的残酷消息。如此的缅怀母亲,堪称独树一帜。母亲活着的残酷是什么呢?嘎嘎用沉痛的语言对这种残酷进行了展示:她命里有稗子、血液里有砂砾,而且,她的子女是索爱的深渊,甚至,她的白骨是没有还清的账单。这是作为母亲的苦难和不幸,也是作为母亲的伟大牺牲与无私奉献,被嘎嘎别开生面地表达。母亲活着的残酷还不仅仅是这些,嘎嘎的致命一笔还在于,唤醒母亲,不是告诉她我们在人间获得了尘世的幸福,而是“感谢她教会我们如何向人间低头”。这是令人震撼的一笔,足以戳痛我们麻木的神经。

…………………………………………………

熊曼||《深秋》

经过银行、地税、售楼部、婚姻登记所
阳光下,它们的招牌像无形的鞭子

大多数时候,人们彼此需要
但并不相爱——

经过一株高大的桂花树时
孤独的人在树下停顿了一会儿


荐读:博尔赫斯说:“对于一个真正的诗人来说,生命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是富有诗意的”。这句话出自博尔赫斯诗集《老虎的金黄》序言。昨天刚读完这句话,今天就独到熊曼这首《深秋》,感觉熊曼恰好用这首诗对博尔赫斯的观点予以印证。《深秋》其实并没有去描绘秋天的景致,它呈现的是日常生活中熟视无睹的物事,比如,银行、地税、售楼部、婚姻登记所,这些东西,并不见得多美,它们的存在,不过是因为人们彼此需要罢了,并不真正相爱。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熊曼也并未明确告诉我们,她只是蜻蜓点水般地点出一笔:“经过一株高大的桂花树时/孤独的人在树下停顿了一会儿”。或许,与前面物质需要的物事比起来,一株桂花树,更切合人们的精神所需,它至少更值得孤独的人在那里“停顿”一会。诗歌是精神的港湾,对物质的书写,最终要抵达精神的境地。熊曼这首诗看似漫不经心,看似绵绵用力,但寥寥几行,诗意已破壳而出。

…………………………………………………


李婵娟||《我需要这样一个男人》

一个陌生的男人
可以是别人的儿子、丈夫或者父亲
他一生都在不停地给我写信
把压扁了的花花草草夹在信中
因为喜欢,他把心掏出来给我
因为害怕失去,他从不真正靠近我
我需要这样一个男人
他用无与伦比的才华
勾引我
招惹我,玩弄我但从不抛弃我
我需要就这样爱着一个虚无的男人——
像一生都在用纸包着火

荐读:李婵娟这首诗写得大胆而率真,诗歌紧紧围绕“需要”而展开,正面强攻、直截了当、痛快淋漓。因为太直接,因而它几乎没有解读的必要。但我以为,这种“需要”的确是饶有趣味的,它或许代表了某一种比较普遍的“女性意识”。这种需要,看似不合情理,与传统的价值观背离,而实质上它与欲望无关、与伦理也无关。它只不过是一种“爱”的需要,这种“爱”,不仅展示了爱的要义和价值,而且反衬出这个世界上,真爱的难寻觅。更重要的是,诗人通过对一个虚无的男人的虚构与想象,带领我们游历了一个女人(甚至是整个女性)的心空,并通过这种游历,重新思索和定义关于“爱”的命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8-28 11:30 | 只看该作者
对几首诗歌进行了人文意义上的解析,挖掘着大爱,赞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20:31 | 只看该作者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8-28 11:30
对几首诗歌进行了人文意义上的解析,挖掘着大爱,赞个。

谢谢推荐。这是对好诗的认可,也是对我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8-29 12:14 | 只看该作者
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8-30 15: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6 10:2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