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大教授李永毅(灵石岛岛主)获鲁迅文学翻译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9 17: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南宁国 于 2018-9-29 17:37 编辑

http://news.sina.com.cn/c/2018-09-29/doc-ihkmwytp8141395.shtml

初次见面,李永毅教授穿着休闲裤和衬衫,笑容谦逊的和记者打趣,说自己走在校园里还会被当作大学生,“我不想把自己置于一个长辈的地位。作为同伴,大家都是学习者”。






李永毅,本硕博都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现在是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重庆大学高研院博士生导师,英美文学和翻译硕士生导师。他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已有20年,曾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奖,先后讲授文学、翻译、文化方向二十门课程,在2012年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共发表过论文64篇,出版著作23部。

李永毅在学术路上走得踏实,在教学路上更是深受好评,而这些成绩在他看就是普通的工作,是学习,也是爱好。“工作的本质不仅是为了挣钱。教书本身是我的兴趣,科研也是兴趣,我觉得这很幸福。”

当老师要坚持“本色”

在教学上,李永毅认为虽然需要一定技巧,但更重要是坚持“本色”,即把基本功练好,“我教文学,就要对外国文学特别熟悉,这是最起码的。但这样还是不够,你需要一个更完整的知识结构,例如有知识涉及到日语,就需要对日语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当讲到英国文学翻译,有时会出现法语、德语,或者拉丁语、希腊语,我也需要学习这些知识。”

有的课堂可能用气氛来吸引学生,但李永毅是靠知识本身让学生感兴趣。他的课堂从不点名,一堂课下来像是参加完一场讲座。在课上,他并不只是一个老师,而是一个学者,会用理性的视角谈论每个问题,分享自己思考角度和观点。例如上《宗教与神话》,讲到雅典城邦关系时,会谈到当前的国际局势;解读《变形记》中古罗马、古希腊人的宇宙观,会延伸到平行空间理论,以此对比古人和今人的宇宙观差异;当讲到希腊的罗马神话故事,会分享故事在艺术形式上的再现:绘画、雕塑等。他讲到圣经《新约》耶稣的神迹时,以《三国演义》中各式各样的“神迹”举例子;他还会分析同一个主题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方式,古典文学对于现代艺术、文学等的影响……这种串联古今、跨文化比较的视野非常接地气。

要掌握学习的能力,因为知识本身会落伍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李永毅认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他在采访中聊到AI(人工智能),“这(AI)是时下的热门领域,不感兴趣都不行,它的出现会改变人类的生存状况,很多人开始讨论大家将来都会失业。这个危险是真实存在的,AI对很多知识结构提出挑战,它的学习能力很强,你学50年,它只需要一天。因此,我们学的知识很快就会落伍。知识本身就会落伍,我们人类如何保持不会掉队呢?那只有提高我们学习知识的能力了。”

李老师的理想状态,是在课上引导学生学习,但不要约束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力,学生会慢慢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技能,同时还能意识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如果能做到这点,那我觉得当老师的就功德无量了。”同样的,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你得对很多东西感兴趣”,保持一颗好奇的心,这样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知识,并把这些“新发现”和学生们分享,不要照本宣科,也不能只看书,既要读有字的书,更要读无字的书。

“你们是知道我的,一定要确认它的源头,才能让自己信服”

李永毅目前主要在用他的“第四外语”进行研究。“我的一外是英语,官方二外是日语,学了8年。但职称外语又考的是法语,是三外。我现在研究古罗马文学,基本都是用的拉丁语,就是用的我的四外。” 李老师笑称自己对二三外有些忘了,只有“四外”一直在用。

拉丁语是一种历史中的语言,目前全世界只有梵蒂冈教皇国还会使用。这种语言拥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和希腊语都是西方语言文化的源头。拉丁语的著作虽然有英语译本,但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信息损失,甚至翻译不当等问题。通过溯源——对拉丁语的掌握,他希望读到作品本来的样子,这样更有利于理解和研究,“你们是知道我的,我一定要去把最初的原文找出来。我要确认它是什么意思,才能够让自己信服。当我听到别人怎么说时,未必能够信服。”

问及从事拉丁语的研究的困难,李永毅说:“国内第一个拉丁语专业在北外,只有这一个,本硕都没有,工具书很少,好在现在是互联网时代。” 他会向同事夸耀自己拥有的“几亿资产”,那都是从国内外各个电子图书馆下载的书籍,“这些书价值3亿人民币了!”

他说,外国文学和哲学领域很多重要的文献现在还没有翻译过来,很多译者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作”。“在这点上我们做得很不好,比如说法国人出版一本书,三年必定会有英译本,这就很利于学术交流,咱们也应该这样。”

李永毅介绍起自己翻译的《贺拉斯全集》,这本书从拉丁语翻成中文,加上译注共有1800多页,从前期准备到完工用了将近十年,将在今年八九月份出版。翻译诗歌是最难的,不光是诗本身,还有注释,为了能让普通人都读懂,他必须在每一处原文都弄透彻了才翻译。“贺拉斯在文学和美学领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要想知道他到底写的是什么,就需要翻译。”而一直到2010年都还没人去做这件事,于是李永毅拾起了这根“难啃的骨头”。翻译工作很辛苦,稿费低,做纯学术翻译更是没有稿费。最忙碌时,他严格规定自己一天连续工作12小时,每小时休息10分钟。


别被“优秀”绑架,别太计较得失

谈到学生培养问题,李永毅认为当前人们太强调“成功学”,“我们容易被‘优秀’这个词绑架,但我希望我的学生和孩子大器晚成”。 好的教育应当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培养上进心,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他说“大器晚成”有个好处,就是一辈子都在发展,并且在早期没有太多干扰,他人不会对你寄望过高,压力就少。“我希望一辈子都有学习的动力,每一年都比前一年有进步,这样无论如何,到最后他都会有成就。” 他聊起自己教过的“好学生”都有个特点,多多少少有点“不务正业”,意思是说不止专注于某件事上,而是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都想尝试,眼界开阔。他会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培养人文情怀和全球视野。他借用韩愈的“无诱于势利,无望其速成”告诫学生,不要被短时期的势利诱惑,把时间省下来用在该用力的地方,会有大作为。以学习外语为例,任何一门外语想学好没个10年8年是不可能的,不要期待速成。

在李永毅看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现在“成功学”给人灌输了一种“你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的观念。其实,能否“成事”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在掌控之外的,“我做了所有我该做的事情,这一辈子就满足了。在失败的时候也就不会太痛苦,就不会太计较得失,因为我做了喜欢的事、有价值的事,结果是什么那就管不了了。”

作为一名父亲,李永毅对儿子的要求也很简单,“我觉得最好的教育要顺着孩子的天性,顺势而为,减少干扰”。李永毅还说自己从儿子身上学习了很多,按美学的说法:“小孩教会了我们陌生。”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不稀奇了,当你和小孩相处的过程中,他会带你去重新发现。抚养孩子和培养学生都是类似的,要观察学生的天性、学生的爱好,才能做到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 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因此榜样的作用也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要敢于超越,敢于质疑权威

学生们和同事私下会尊敬地称呼他“毅帝”,但李永毅不是很认可这个称谓。“我觉得这样不好,像我这样的老师根本不算博学,如果学生崇拜我的话,就说明我们的人文还不够好”。什么时候等学生不崇拜师长了,觉得“老师也就那样吧”,那时就说明他们要超越这些老师了,是好事情。作为学生,可以敬佩某些学者,敬佩他们的水平高、人品好,但是不必崇拜。“我可以比他笨一点,我可以比你基础差一些,但我们在精神领域里应该平等交流”,中国的学生要更勇敢地公开向老师发问。

国内基础教育阶段太强调应试,导致学生思维没有活跃起来,到了大学这种互动的教学形式,部分学生就不适应了。有些同学想跟老师讨论,但思维不够活跃,会出现冷场,“所以在大学的教学中互动很重要,有的老师把课堂氛围调动得很好,这方面我还需要学习。”

他时常劝诫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兴趣,求知欲产生于好奇心,要善于自学。学习时要有主动性和很强的目的性,老师的帮助有限,不要总是指望有“高人”在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告诉答案,“我希望等学生走到99步,差一步时,我再告诉你。但前面的99步,你要自己走,这就是大学要做的事情。”



生活还需要一些诗意

写诗是李永毅多年的爱好。他11岁开始写诗,中学阶段一天到晚都在写,现在偶尔有灵感还会写,差不多写了30年,他还时不时把自己写的诗和同学们分享。他在1999年还创建了自己的一个诗歌网站“灵石岛”,笔名灵石,“石头在中国文化有特殊含义,比如《红楼梦》又叫《石头记》,宝玉的那块石头就是灵石。”出版的诗集《侠血诗骨》收集了他从14岁以来的创作,其中还有许多作品是和儿子合作,“儿子提供很多灵感给我,孩童的话很[有]意思,我就根据他的话去写。”

对李永毅而言,对诗歌的热爱和科研工作不一样,科研是我们经常说的成果,诗歌则是生活的一部分,诗意完全凭着灵感而来。“你今天写了一首诗,会觉得这一天完美而轻松,而非完成任务;科研工作多多少少还是一种契约,有一分责任感在里面。”工作之余,他会抽出时间陪家人走进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甚至是大半夜躺在草坪上仰望天空。

同事和学生心目中的“零差评”老师

记者随访了李永毅教授的同事和学生,他们眼中的李永毅,有着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人谦和豁达,做事勤恳敬业。

一门仅有两名学生的拉丁语课,他要坚持上到学生毕业。尽管上课、科研和事务性的工作非常多,但他的课堂从头到尾没有一点儿懈怠,课上的90分钟非常扎实,从没混过时间。自己总是埋在一堆书里,怕麻烦别人,或者是面对镜头。学生告诉记者,“有次陪老师出去参加交流会议,主办方坚持要送我们回来,最后李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偷偷溜走了。”

他是学生心目中的大师,却从不夸耀,更不会抱怨。很多时候连旁人都看得出他很累了,李永毅却绝不会说“不行了”、“不做了”。“他太正能量了,我们重大有这样的老师,特别骄傲,他是我们的榜样。”同事感叹,李永毅靠自己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埋头苦干,用正直的人品和这样的学识,让人知道现在的学术圈还能诞生这样的人,让人相信坚持学术理想、教育追求是充满希望的。

李永毅就是这样的人,能用自己的方式,平淡的,波澜不惊的,用智慧、理性和知识去说服讲堂下的这些学生。这就是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9-29 1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南宁国 于 2018-10-3 11:06 编辑

“超级巧写作流派”名称来自本人与诗人李永毅20年前交流中他根据本人诗作提出的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5 13:2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