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诗歌评论】反复地停顿与跳跃 [打印本页]

作者: 叶暮合    时间: 2013-1-2 08:07
标题: 【诗歌评论】反复地停顿与跳跃
本帖最后由 叶暮合 于 2014-9-13 11:33 编辑

反复地停顿与跳跃
————从《在环山公路》,看来小兮的诗歌特点


    来小兮的诗,仿佛是由一些断句,或词语组成。让习惯性的阅读变成了障碍,语速滞缓,不断地停顿。让阅读者付出了足够的耐心。我们如同寻着高出水面的石头,思想随着她的安排,跳跃在文字的河流中前行。她习惯于制造这些“连接的想象空间”,并把它作为一种“省略的果实”,让阅读者去采摘品尝。

    当然,这种表达形式在朦胧派和意象派诗歌里,也有出现。但来小兮的诗,舍弃了抽象、含蓄,更接近于“传统的叙述”,更口语化一些。仿佛是对传统抒情语言,进行的一次提炼和变革。

石头临近。红色的叶子舞者
左转。裸露出你的天堂
盘旋,盘旋

石阶一层层的停顿,倒向
我深陷的人间

右转。飞鸟在这里复活
在你松枝滴下的光线。在山顶
在脚趾

环山公路上,他告诉我平衡的答案
他放大了声音

    《在环山公路》这首诗,起句就让我们看出来小兮诗歌的语言凝练。“石头临近”,在徒步行走的过程中,“石头”“临近”的感觉应该是不明显的。况且,在偏远的山区公路上,徒步也不太现实。诗人应该是坐车前往的,行车中的速度更有“石头”“临近”的感觉。“红色的叶子舞着”,这里的“舞”有两种可能:一是风在吹。二是车行中,车窗外的旋转感觉。所以,开头的诗句就有文字的省略。这种省略,诗人是通过“让物体说话”来实现的。并且,在全诗中有多处出现。譬如:“倒向我深陷的人间”,“他告诉我平衡的答案∕他放大了声音”等。

    人称的变化,其实是观察角度的转换。在一首诗里,对一个主体使用两种称谓的现象,绝对少见。“左转。裸露出你的天堂”:向左转,一条马路在寂静中自由地延伸,没有任何的阻隔。这里的“你”,是诗人对眼睛里“表象世界”的称谓。“他告诉我平衡的答案∕他放大了声音”:大家知道,山是有坡度的。如果从山脚笔直地向山顶行走或驾车,不但不会“平衡”,甚至无法迈出半步。而“环山公路”,尽力降低了山的坡度,使行走更加“平稳”。所以,这里的“平衡的答案”,就是旋转。另外,山路从山脚往山顶上旋转,人的视界会越来越开阔,空间会越来越大。这就如同声音被一次次地向上扩大。这里的“他”,是领悟发现,是对“隐含世界”的称谓。

    修辞手法的运用。“红色的叶子舞着”,这明显是一种拟人的手法。让红叶的形象变得飘逸妩媚。“飞鸟在这里复活∕在你松枝滴下的光线。在山顶∕在脚趾”, 这一句把光线比喻成一种液体,使表达更加有质感与动感。这里的“脚趾”代指脚下的山林,是修辞里的借代手法。另外,“石阶一层层的停顿,倒向∕我深陷的人间”,这一句比较复杂,诗人使用了复合修辞。首先我们来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当我们站在山顶上的环山公路边,向下望时,我们只能看到自己所在一侧的部分,并且从上往下,山路是呈阶梯状停顿在脚下。所以,这里“石阶”代指了“环山公路”。 “停顿”使用了拟人手法,并且,它还代指了“环山公路从山下到山上的一个侧面”。 两个动词“倒”和“陷”都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人间”代指“大地”。

    当然,一首小诗无法反应诗人的全面。但我想,它是一扇窗口。


      作于合肥20121228    1838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3-1-2 09:23
{:soso_e181:}欣赏!深入浅出地解读到位。
作者: 叶暮合    时间: 2013-1-3 17:02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3-1-2 09:23
欣赏!深入浅出地解读到位。

多谢支持问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