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哲学
——读沈天鸿《海的解释》
宫白云
沈天鸿先生既是诗人又是诗歌理论家,可谓左手诗歌,右手批评。我曾在沈先生的一篇理论文章里看过他这样一段话:我的文学理论如果浓缩成六个字,就是“文学就是意味”。意味包含诗意,在文学文本中则自然生成诗意。诗意也并不是或不仅仅是通常所理解的诗情画意那个层次的。那是最低层次的诗意。
对沈先生的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特别在看了他的诗《海的解释》后,更加理解了“文学就是意味”的深层含意。沈先生这首《海的解释》写于2002年,这一年正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步入全新开放阶段的时期,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和申奥的成功,2002年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下,沈天鸿的“海的解释”必将涵纳诸多的因子其中。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像海浪冲击着人们,因而诗人“海的解释”的核心应是诗人对这个时期乃至社会、人生的认识或者说思考,用“海”的意象传达出来。诗人的深层意图与开拓性的眼界赋予了这首诗哲学的力量与内涵。哲学的关键在于思考与修正,从西方最初的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到卢梭,再到黑格尔,到尼采,到斯宾格勒,到马克斯、恩格斯,都是不断修正的过程,都是在否定了前人的观点上,提出了更有深度的看法。
而沈天鸿的诗“海的解释”的关键就是其思考的力量,诗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解释”了最深邃的哲学意味,简单中蕴含大的智慧和大的气量。请看:
许多人看见风景,而我
看见海
风景处处都有,而海是唯一。海不是风景,海是博大与精深。能够懂得海的人势必是与海一样具有胸怀和深度。诗人在这里用一个“我”把自己与“许多人”区分开来,那么诗人看见的海,它是什么样子呢?
它与我想象的
不完全一样,它不适合做梦
也不适合弹奏
它呼啸着退去又复来
“它与我想象的/不完全一样”,想象与现实总是存在距离,那些美好——“梦”与浪漫——“弹奏”,是不适合“海”的,海的本质是永不停歇,“呼啸着退去又复来”。诗人所使用的语言虽然简单直观,甚至说很单纯,但细细品味却是饱含了海深刻的内涵,潮起潮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是海永恒的命运,也是一切事物的命运,“退去又复来”包含的哲学思想是诗人借用“海”留给整个世界的思索。
没有人饮用海水——
它里面有盐,气味像血
但滋味是苦的
沈天鸿对于现代诗歌写作有个表述:“技巧即思想,思想即技巧”,可以说从这一节就有充分体现,可见沈先生也是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者。“没有人饮用海水——”这是众所周知的,诗人用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巧妙地转换出下面的思考:“它里面有盐,气味像血/但滋味是苦的”,海水里有盐,大家都知道,但“气味像血”许多人就匪夷所思了,但如果把它放在哲学的角度就不难理解了,社会滚滚向前发展,哪个阶段不充满血雨腥风?其中的成败滋味怎么能少了苦涩呢。用现象引发思考,让我们见识了诗人谋篇布局的功力。
它自说自话
就像它哪儿也不去
它只说给自己听,仿佛
自身就是目的
这一节对海的深刻体悟展示了海深层的内质,借海喻世、喻己,世上万物都是个体的存在,都是自身,都是独特的个我,正如海就是海,就是海之自身,什么也替代不了海,它“自身就是目的”。它的动人之处就在于“自身”达成的哲学意涵,它是对海本身的超越,让海的意味在平奇中顿上层楼。
没有谁能把自己加入进去
成为海的必需元素
那些正在游泳的人
也仅仅是泡在海里
这一节是对上一节的进一步延伸,“没有谁能把自己加入进去、成为海的必需元素”,海不会因为某个个体的丧失就不成为其海,个体不是“海的必需元素”,而“那些正在游泳的人、也仅仅是泡在海里”。的确如此,不能说身在海里,你就成为海本身了,“也仅仅是泡在海里”而已。
相对于海
一个人什么也不保存
这就是我们
饥馑与渴望的原因
海包罗万象,人在海的面前何其微小,“相对于海/一个人什么也不保存”,正因其严重贫乏、空空如也,所以才“饥馑与渴望”海的丰富与浩瀚。
很少人懂得这一点
我幸运地是其中之一
的确是“很少人懂得这一点”,许多人只是活着,并不去想应该怎样去活?并活出质量与意义,像海一样具有博大丰富的内涵。“幸运”的是诗人恰好是懂得怎样去“活着”的“很少人”之一。因此诗人说:
海没有赝品。
海不可复制,诗人亦是如此。海与诗人都是独一。
读完整首诗,让我又想起沈先生的诗学表述:“通过无动于衷达到激动,不加解释得到解释,以疏远冷漠显示关怀,平静呈现求得深沉。”我想,这是沈先生之于这首诗最好的诗学实践。
201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