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里雯 : 余杰今天下午离开中国。相识十多年,我一直知道今日会来,它果然来了。我给他临别的信,发在这里,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知道他,开始搜索这个名字,和他写过的东西,一起醒来。
@萧瀚继续说 : 【离别】下午17:21一老友短信:“我们顺利到了登机口,盼早日重逢。”此前,他将精挑细捡出来的一千册书花了四万元邮费寄往美国,房子也低价甩卖了。他们夫妇,还有包括我在内的一群朋友都知道,这一走,不知何年回来。现在他们一家已在去往美国的飞机上。朋友,珍重。(这是十天前给他拍的照片)
@诗人刀哥 :早年有一个朋友去了美国,我很兴奋。后来就不兴奋了,他叫黄翔。今天又有一个朋友去了美国,我很悲伤。后来,将一直悲伤,他叫余杰。
(附:余杰百度百科:
余杰,一九七三年十月生于四川成都。十三岁开始尝试写作,中学时代发表文学作品十余万字并多次获奖。一九九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二零零零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在北大求学期间,创作近两百万字的文化评论和思想随笔。一九九八年,部分作品结集为《火与冰》出版,以对北大现状和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尖锐批判,在读者和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短短两年间印行上百万册,被视为九十年代以来知识分子批评立场回归的标志之一。
作为一名独立作家,一直致力于文化和时政批评的写作,是近年来若干文化论战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大陆最关注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作家之一。同时,还从事小说、游记、诗歌、报告文学和电视记录片等跨文体写作,并继续近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方面的学术研究工作。出版作品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