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京百名诗人参加朗诵会纪念海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2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利 于 2013-3-24 22:16 编辑

南京百名诗人参加朗诵会纪念海子
2013-3-24来源:南报网

       南报网讯 (记者 储笑抒)3月23日,临近著名诗人海子去世的日子,南京高校及社会的部分诗歌爱好者近百人齐聚可一书店,参加“纪念海子暨南京•我们”诗歌朗诵会。朗诵会上,海子和部分仍然活跃在诗坛的南京诗人的作品共22首,被通过歌曲和配乐朗诵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诗人聚在一起纪念海子,同时也在探讨着中国现代诗的未来。

       诗歌在年轻人中始终未消亡

       3月23日,离海子的去世纪念日还有三天,天色有些阴沉,可一书店里却人声鼎沸。书店的电视机大屏幕上,海子的头像浮现在画面中央,默默注视着来往的人们。著名诗人雷默、育邦、半岛、梁雪波等,以及南大、南师大、南理工和南邮的许多爱好诗歌的师生近百人聚在一起,评诗品茶。每个参加者都得到了两本诗集,分别来自这次活动的两方组织者:可一书店的活动策划、诗人梁雪波以及由南京高校师生组成的“南京•我们”诗群。如此大规模的诗人聚会,在南京多年来还是头一次。

       在朗诵会上,两位在读大学生担任了朗诵会的主持人,许多诗歌的朗诵者,都是大学生诗人。据梁雪波介绍,南京地区因为高校众多,所以诗歌创作活动一直很繁盛。这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南京•我们”诗群就是其中一个活跃诗歌创作团体。诗群以各大学文学社为骨干,许多爱好诗歌的师生都加入其中。他们还定期出版诗集会刊,并在小范围内组织诗会。
        “虽然多媒体手段更加先进了,但是诗歌这种文字的艺术仍然具有着无法替代的独特性。”在昨日朗诵会开始前的诗人讨论中,诗人谭树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诗人的认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我们国家的诗歌比较繁荣的时期,那个时候刚刚经历完一个压抑的历史时期,人们内心的感情需要一个宣泄口,于是便从诗歌中喷薄而出,”梁雪波说,“但是现代媒体技术发展了,人们有了很多发泄情感的选择,比如看电影、上网聊天等,通过诗歌产生的情感喷发少了。虽然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也许诗歌确实变得小众了,但是在年轻人群体中,作为青春的一种表现,诗歌从未消亡。”

       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混合或成为诗歌发展方向

       此次朗诵会,第一个节目就给来访的诗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四位大学男生弹奏着吉他,用民谣的曲调唱了一曲《九月》,这是一首海子的著名诗作,这几个学生将之配上了音乐,编成了歌。动听的旋律和年轻男孩儿朗朗的歌声,仿佛将听众们带回了上个世纪校园民谣流行的那个年代中。

       “当下多艺术门类相互融合是一种潮流,像音乐电影一样,诗歌也正在经历融合。”梁雪波说。在广东,就有人尝试了将诗歌和舞台剧结合起来,形成了“诗剧”、“诗话剧”。当下的年轻诗人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甚至可以将现代诗与多媒体相结合,形成新的艺术门类。

       不过要与其他艺术融合,诗歌也有自己本身的问题要解决。 “古体诗词现在已经不再被人关注,但是古体诗的某些传统,比如押韵这个概念就被很多诗人所遗忘。这是因为我国最初翻译国外现代诗的时候,只注意了内容的翻译,忽视了国外诗的韵律,所以给国内诗人带来了‘现代诗不用押韵’的错觉。这种错觉会影响国内现代诗的美感,” 梁雪波表示,“不过国内的许多诗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后的现代诗中韵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3-25 12:59 | 只看该作者
南京,挥不去的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9:43 | 只看该作者
肖振中 发表于 2013-3-25 12:59
南京,挥不去的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2 20:0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