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0|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培浩:“梦”游者说——读林溪《大梦谁先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0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溪 于 2013-5-6 10:51 编辑

“梦”游者说
      ——读林溪《大梦谁先觉》
                   作者:陈培浩


梦是一面多棱镜,承载着多层面的雕刻和解读;梦也是一个热词,分享着当代中国主流的意义期待。梦之于人,可能是生理性、社会学的;梦进入文学,却常常是修辞学的、精神分析学的。那么,梦又将以何种方式入诗,或者说,梦如何被诗化并彰显其诗性品质呢?

林溪的长诗《大梦谁先觉》提供了一个可供分析的优秀样本。全诗由序和6节构成,序分2小节,其余每节各包含7小节,每小节5行,全诗共220行。诗题“大梦谁先觉”,主旨在“梦”,那么,透过梦的镜像,林溪让我们指认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以诗造梦,化梦为诗呢?

序中已经出现了全诗的一个典型情境:

多年以来,我一次又次
被一根绳子
从同一个梦拖进拖出

而“你”则无能为力又置身事外地凝视着“我”被“拖进拖出”。此处“你”毋宁视为“我”的分身角色,此时的“我”正是被锁于旧抽屉之中,透过缝隙窥视世界的受困者。垂下之绳和抽屉是贯穿全诗的核心意象,抽屉是林溪为精神困境提供的新意象。在此之前,相关的文学符号是城堡(卡夫卡)、无物之阵(鲁迅)、围困狮子的铁笼(里尔克)等等。诗歌开篇便在一个充满哲学意蕴和诗学互文性的场景中展开,它暗示了此诗要借助“梦”去探讨现代的精神困厄及突围的宏大命题。

第一节,承接着序中的典型情境,被自己反锁于抽屉中的人,“梦”于他而言是否正是天花板上垂下之绳呢?而结果并非是“我”顺着绳子爬出抽屉,却是“你”顺着麻花绳子从上面下来。这是一个关于围困与突围的主题,这一节也许处于梦前阶段,“我”想象着“终究会有人预留一道缺口/让我抽身离开”,想象着“母亲拿着钥匙/亲手打开那把锈迹斑斑的锁”。

第二节在突围的命题中呈现了第一次梦的失落。第一节诗人还想象着“四处散落的春天/蛱蝶的翅膀野花一般盛大”,此处却转化为“灵光闪现的春天/在这冷冰冰的空气中阵亡了”。这实在不过是一个“虚无的梦”,一次自我内心的争吵和对峙,也许正是梦本身把人引向歧途,“只要醒来便可相安无事”。梦贬值了,不再是精神的燃料,却成了陷阱本身。这大概是诗人林溪对以梦为马时代逝去的强烈惆怅,在以梦为毒药时代所感到的强烈不适。此时,“梯子”成了另一种期盼,“梯子”化解了绳子绝望般的垂直,为脱困和解厄提供了方向和步骤。因而,“梯子”便是美妙之物,“上帝一样,亲吻了我的骨头”;“梯子”也便勾连着“遗失的钥匙”,通往“故乡、河床、麦田和脸庞”,那里“我们可以饮酒也可以拥抱/我们孤独又美丽”。可是,这也只是梦,“终究是没能绕过纠缠的幻觉/房子里依然空空如也”,“我”依然被纠缠定位于绳子的另一端。

第三节于是便有梦碎之痛,“用隐忍收割了无数个空洞的下午/黄昏时的寂静,如此苍白”,“那困他于现实的床榻/多像我的抽屉/一个在梦中被呈现的牢笼”。但林溪还从梦碎的声音进入了自我的冥思:

空房子中的这个人是我吗?
那绳子另一端的人又是谁?
躺在那里的一具臭皮囊是我还是他?

做梦者诚然遭受着现实的遗弃,可诗写主体却在精神分裂的时代努力确证那个做梦自我的价值。何谓诗人?我以为诗人便是能够在现实的层面中分身,对世界投以非功利打量者。诗人注定成了这个功利现世的零余人,诗人之可贵可感,又在于他始终不离弃身体里那个“无用的”、绝望的,被“同一个梦拖进拖出”的自我。面对这“两个不同的灵魂”,诗人发问“我是否仍然愿意省略掉棱角”?

第四节展示了一个具有私密性的内心场景。在无法种植梦的时代,“两岸的树,互相招着手/却没有人愿意从我的梦境中走过/那个扛着梯子的人没有来”。在这种绝对的孤独中,诗人寻找与自己相安之道——“掀开被麋鹿压着的被角/坐在床边/或躺回熟睡的身体”,以及等待呼啸而过的“火车”,打出“子弹”,这些无疑都包含着鲜明的性意味。可它又并非性的生理学层面,此处的性包含着孤独中对身体丰富性的敞开和发现。身体快感常常是此岸无望等待者赖以自慰的引渡船,身体是感觉到自我存在的重要见证。可是,身体快乐便隐喻着自我对各种宰制之物的偷袭;而“幸福”的稍纵即逝却又意味着冥思的漫游者始终难以逃脱空房子的牢笼。

第五节又否定了“子弹”和“火车”制造的“羞于启齿的幸福”,“我所做的一切都被你否定了”“被射出的子弹,弯曲着垂了下来”,“我”和“你”——或者说我的两个不同的灵魂,开始了漫长的交谈。聊聊爱情,聊聊家族和亲人,聊聊工作。这里“聊”成了桥梁,成了隐喻,成了沟通自我内部冲突和困境的重要方式:

是否该谈谈未来,把这个梦丢弃
所有抽屉和枷索都被打开
锃亮的铁轨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地方
子弹可以响亮地钉在终点

如果说第一节是梦前阶段,第六节则是出梦阶段,“渐渐衰败的肉体被一只手推醒/黎明如微胀的小腹/我要回到那些触手可及的事物内部”。这不是一次绝对的解决,“我”注定将循环往复地陷入内心的困厄和突围之中,如不断推石上山的西绪福斯,所以,注定“你必定又一次从上面下来/顺着一根麻花状的绳子……”

无疑,《大梦谁先觉》在形式上模拟了一次场面无眠、半梦半醒以至天光重临的神思漫游,在内容上“梦”的内涵则体现为无梦或残梦时代诗人自我的分裂和争吵,诗写主体对“无用”、“冥思”的这个灵魂层面的坚守。诗歌虽题为“大梦谁先觉”,但却并未简单给出一种通往“觉”的通途,而是把梦和觉表现为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谁能说这不是更严肃深刻的表述?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梦谁先觉》在诗学修辞上呈现了突出的“隐喻剧场化”的特征。诗人诚然动用了大量的诗歌隐喻:空房子、绳子、抽屉、梯子、火车、子弹······可是这些隐喻不仅作为孤立意象发生作用,它们都是某个词语剧场的重要构件,意义在剧场化的过程中发生了溢出和渗透。

那从上面垂下了的麻花绳子不断出现在各节中,并把全诗的诸多意象串成一个有机的词语剧场:梦游者仰卧于空房子间,望着垂直向下的天花板上落下的麻花绳子,绳子垂钓着他,或者说一个自我在垂钓着另一个自我,仰卧者就此进入了精神的漫游。不难发现,每一节的意义建构都离不开那些具象化的语言道具:抽屉和钥匙、绳子和梯子、火车和子弹这些词语兼具了隐喻性和道具性,它们既作为单独意象喻指着禁锢、受困和脱困、突围,可是它们作为道具构成的场景,构成一个更具渗透生发性的意义结构,这正是这首诗所谓的“隐喻剧场化”特征。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此诗艺上最独特之处。

在中国传统诗学中,意象带出了一种在诗歌听觉之外的“可视性”的追求。诗歌不仅有音韵维度的理想,也不仅是要讲济世之大道,诗歌必须有奇特凌厉、鲜明逼人的形象感和“可视性”。它不是指“可理解性”,而是某种形象与抽象相遇的直接性和形象中介。这个中介在五七言诗的语言体制中,往往是意象。在现代汉诗更弹性自由的语言体制中,它有时会被发展为“词语场景”,但是把诗歌的“可视性”发展为一个完整的词语剧场的并不多见,《大梦谁先觉》无疑有一种诗学的突破。

梦从来都是中国新诗的重要想象空间,最典型的是鲁迅的《野草》,《影的告别》《墓碣文》《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等篇都是以“我梦见”开头,这意味着《野草》正是借助着“梦”这个想象平台来展开的。借助隐喻和象征的通道,诗人打开了现代深度自我的无限秘密。可是这条道路很快被革命的巨石所阻断,在革命诗学的写作伦理中,自我、内心深度被无可疑义地归属于没落的“小资产阶级”趣味。新时期诗歌中当然不乏关于梦的别致表达,如陆忆敏的《梦》“我希望死后能够独处/那里土地干燥/常年都有阳光/没有飞虫/干扰我灵魂的呼吸/也没有人/到我的死亡之中来死亡”。

在现代汉诗的写梦光谱中看《大梦谁先觉》会发现这首长诗的特别:它着力拓展了梦作为一个诗性空间的象征性、剧场性和哲思品质。“我”既是梦中人,又通过诗歌造梦,观察梦。概言之,“梦”既为此诗提供了形式和结构,也为诗歌提供了精神镜像,折射着现代孤独者内心的争吵和分裂,认同的离合和困境,和困境中永恒的挣扎。


陈培浩,广东潮州人,1980年生,任教于广东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2011级博士生。已出版《迷舟摆渡》、《完整性写作》(上下卷与世宾合作)等著作,曾获首届广东青年文学奖文学评论奖、广东省现代文学研究会2011年“南方批评”一等奖。

附林溪长诗《大梦谁先觉》


★大梦谁先觉




多年以来,,我一次又次
被一根绳子
从同一个梦拖进拖出
你就在不远处
静静地望着我爬上爬下

你说多么可怜的孩子
一只旧抽屉锁住了他的一切
缝隙中露出的目光
偷偷地窥视着外面的世界
胆怯、羞涩、不安、迷茫、充满希望

一、

每一次都是这样
夜色拉开帷幕
被点燃的烟草兴奋地举起右手
盘旋而升的烟雾
没有规律却也清晰可见

天花板垂直向下
垂直向下的
还有模糊的面孔、翻飞的石头
你也从上面下来
顺着一根麻花状的绳子

我伸出的手又缩了回来
所有的试图和想法
按兵不动
等你再一次隐入墙内
隐入我的颅骨

或许你可以一直滑下来
悄悄潜入梦境
此时
我是我自个儿的抽屉
我把自己反锁

我怀念外面的世界
四处散落的春天
蛱蝶的翅膀野花一般盛大
可她们都被锁在外面
黑暗没过胸口

终究会有人预留一道缺口
让我抽身离开
空荡荡的抽屉留在角落里
上面落满灰尘
叹息之声从夜色中隐去

和许多年前一样
早晨的阳光漫过远处的枝叶
静谧、芳香、舒展
母亲拿着钥匙
亲手打开那把锈迹斑斑的锁

二、

有时候
我会避开人群,绕过纠缠的幻觉
顺着绳子向上
绳子上面长出马鞭草
秋天的亚麻上长出一个春天

它牵引着我
一直通向另外一个房间
四壁坚固、冰冷
如同一个寡居多年的老人
心里全是沉默的冰块

灵光闪现的春天
在这冷冰冰的空气中阵亡了
还要继续向上吗
其实这只是一个虚无的梦
只要醒来便可相安无事

怎么办?怎么办??

就在这寒冷的绝望
灌入肌夫之时
有人扛着一架梯子出现
啊,这美妙之物
上帝一样,亲吻了我的骨头

时光突然变得缓慢又缓慢
这尖锐的关注
令我蛋疼
我又多么渴望那个扛梯子的人
能坐下来陪我聊聊天

让遗失的钥匙重新回到手边
拧开锁孔
流出故乡、河床、麦田和脸庞
我们可以饮酒也可以拥抱
我们孤独又美丽

终究是没能绕过纠缠的幻觉
房子里依然空空如也
绳子的另一端躺着另外一个我
马鞭草开出花来
仿佛这一生结满了健康的疙瘩

三、

绳子另一端的那个我
用隐忍收割了无数个空洞的下午
黄昏时的寂静,如此苍白
若在此时开启回忆的闸门
再丰满的理想也抵挡不住生活的

悲伤。那困他于现实的床榻
多像我的抽屉
一个在梦中被呈现的牢笼
锁住了我的悲伤也锁住我的欢愉
这隐于内心深处的绝症

草药已经绝迹
我必须和着寒星的光芒
捣碎文字、捣碎怀念和被调回的钟表
一起服下
然后像等待死亡般等待新的一天

怎可如此冷漠
弃他于疾患中而不顾
空房子中的这个人我是我吗?
那绳子另一端的人又是谁?
躺在那里的一具臭皮囊是我还是他?

他是谁?我又是谁?
没有他的我,还是我吗?
同样没有我的他,也还是他吗?
一把锋利的匕首横在中间
它要迅速划开大地陈旧的子宫

有人的地方就有阴谋诞生
他们要在子宫的深处建造一座暖房
那里可以孕育两个不同的灵魂
专人为他施肥、摘草、除虫
也有人会为他修剪掉伸出墙外的枝干

顺从的植物,笔直而茂盛
如果有台风经过
在天亮之前掀开密封的房顶
沉闷和单调被打开,阳光雨水般隆重
我是否仍然愿意省略掉棱角

四、

别担心
没有人会因此而否定一切
就像被过度的关爱打磨掉的棱角一样
因为它存在过
即使虚无、即使没有意义

朝向人群的窗户被打开
阳光透过两旁的行道树溢满街道
我探出半个身子
试图从这个坚固而冰冷的房间脱身
此时门铃被按响

头顶上缓慢移动的脚步声代替了
昨晚的争吵和打骂
我缩回的半个温暖的身子
僵硬起来
外面流动着阳光的河流僵硬起来

两岸的树,互相招着手
却没有人愿意从我的梦境中走过
那个扛着梯子的人没有来
你也没有来
只是站在远处,一个若隐若现的背影

倦怠。一想到这个词
我就有意顺着绳子滑下去
回到原处。掀开被麋鹿压着的被角
坐在床边
或躺回熟睡的身体

点燃一支香烟
用一场焰火掩盖所有的真相和不安
看上去一切都安之若素
那些被杂草覆盖的河床
冲动地流出眼泪,让人满心欢喜

这点幸福真让人羞于启齿
自由在枷锁之中等待一列火车经过
铁轨穿过墙壁,干脆。响亮。
像一把手枪被扣下板机
子弹飞了出去

五、

事实上,我什么都没做
至少我所做的一切都被你否定了
有那么一瞬,我们几乎到达了终点
但铁轨开始断裂
被射出的子弹,弯曲着垂了下来

没有想到
这个疲惫的夜晚会如此漫长
远处的湖泊里
那些迷恋星空和月色的鱼游出水面
岸边的岩石松动、哑默、倔强

躺在床上的那个人一直沉默不语
多想他能睁开双眼
让目光越过远山,在我身边停下来
所有事物都在这一刻隐去
镜子在夜晚变黑,世界空空荡荡

多么好的机会,我想和他促膝
聊聊我们的爱情
气候这么恶劣,她会不会因此而干涸
这让人焦虑的话题
上面长满了锈迹斑驳的思念

话题如果再深入下去
我还想和他聊聊我们的家族和亲人
善良却不懂得和睦相处的女人们
常因小愤怒而撕咬起来
然后哭天抹地地去找他们的男人

还可以聊聊我们的工作
九年如一日地做着别人的事业
被排挤、被算计、被无端端地猜测
也被关心、被友情、被当做自己人
还要去相信生活的雨水

会不偏不倚地落在每个人身上
是否该谈谈未来,把这个梦丢弃
所有抽屉和枷索都被打开
锃亮的铁轨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地方
子弹可以响亮地钉在终点

六、

梦和现实之间,仅隔着一张脆薄的纸
渐渐衰败的肉体被一只手推醒
黎明如微胀的小腹
我要回到那些触手可及的事物内部
马桶,一只张着嘴的空椅子

在等我急促的停靠
水杯、钟表、电话、一株长青的植物
停靠在客厅的电视机旁边
时间永不会停止,它总有载不完的货物
带着衰老和透明的早晨离开

夜晚粗糙的心跳和孤独
在早晨的阳光和春风之中,越来越细
寂静。安份守己。
我忽然讨厌起这两个词来
像讨厌我自己的一无是处似的讨厌

那些在早市中移动的人群
倒让我倍感亲切。一路溃败的负债者
用谎言抓伤了自己
犹如晨光中浮现的尘埃,被遗弃的
幽灵。犹如温暖的潮汐被盗贼不断篡改

陈旧的伤口,已经无法愈合
它们在午时三刻的眩晕之中保持沉默
菜市场临近十字街
晃来晃去的人头,摈弃了黑暗
重金属击打出来的音乐摈弃了天空一角

黄昏的暴雨突然降临
我在一场虚词的盛宴中又一次迷失自己
病灶永不被切除
暴雨洗净了这个世界,却洗不净内心
在午夜到来之间,我需要睡眠

和上一次一样
烟雾渐渐散去。天花板垂直向下
无法避开一张张模糊的面孔
翻飞的石头。你又一次从上面下来
顺着一根麻花状的绳子……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5-6 09:26 | 只看该作者
有空把兄弟220行的长诗找来认真读读,最好是晚上,临睡之前,靠着床头,伸展四肢,浮念皆无,心境透明地看。。。。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5-6 09:27 | 只看该作者
读罢诗评,从外围对林诗弟的《大梦谁先觉》有了初步了解。先祝贺大作问世,再争取细读,220行,不算多!{: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5-6 10:15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得通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5-6 10:33 | 只看该作者
应把原作录在下边。{: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5-6 10:33 | 只看该作者
诗评后面最好能附上原诗作,这样方便对照阅读。问好!{:soso_e1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5-6 10:42 | 只看该作者
多年以来,我一次又次
被一根绳子
从同一个梦拖进拖出

空房子中的这个人是我吗?
那绳子另一端的人又是谁?
躺在那里的一具臭皮囊是我还是他?

是否该谈谈未来,把这个梦丢弃
所有抽屉和枷索都被打开
锃亮的铁轨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地方
子弹可以响亮地钉在终点

好诗、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0:52 | 只看该作者
秦时月 发表于 2013-5-6 09:26
有空把兄弟220行的长诗找来认真读读,最好是晚上,临睡之前,靠着床头,伸展四肢,浮念皆无,心境透明地看。 ...

我把原诗放在后面了,秦大哥多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0:53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5-6 09:27
读罢诗评,从外围对林诗弟的《大梦谁先觉》有了初步了解。先祝贺大作问世,再争取细读,220行,不算多!{:s ...

期待汤老师的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0:54 | 只看该作者
望秦 发表于 2013-5-6 10:15
分析得通透,学习

问好望秦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7 07: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