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叙述的呈现与抒情的反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叙述的呈现与抒情的反映

----序沈健诗集《故事会,或者年代戏》

杨林



    英国诗人华滋华斯说:“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心情。”读沈健的诗歌,让我引发了对诗歌本质特征以及诗歌发展方向的思考。通览他的诗歌集《故事会,或者年代戏》,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意图:试图通过时间的标注,来呈现所叙述的经历与情绪,反映他对历史事件与事物在个人心灵的投射,从而重现生活的“故事”,以及经过的回味。

    新诗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呈现一种多元的格局,至今无法形成统一的审美标准,但我们不难发现,当下的创作潮流,更加注重通过叙述、叙事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呈现,力求摒弃语言修辞和技巧,弱化了诗歌的抒情性。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诗歌的散文化、口语化和繁复化倾向较为严重,导致诗歌个性抒情品质的丢失。而浙江诗人沈健,在他的诗集《故事会,或者年代戏》中,用简洁、凝练的诗歌语言,对历史事件、生活的叙述,融合个人心灵的情绪和思索,完成了时间的重构,并对未来寄予了美好的想象。他的诗歌具备了叙述的客观呈现和个性的抒情品质,这样的诗歌文本创作经验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注重感性情绪抒情内质嫁接于对客观事物的呈现中,体现了感性、思想、经验的多元内质。如他的《流淌,年代不明》:“小镇没有丰满起来/却是越发瘦了/河流是凝固而静止的,桥在流淌/从越来越瘦的秋天的小镇出发//流淌,抵达我稀奇古怪的梦境/和一滴泪水一起流淌”。这是诗人对小镇的描写,更是诗人从现实进入理想梦境的情绪流动,诗歌既是叙事性的,也是抒情性的。正如他自己在诗集里陈述的时间意识:“每一个年代有每一个年代的事情。重要或者不重要,多或者少。年代大戏或者小剧,每一天都在上演。用现代诗,写现实中的年代中的现实或者梦幻,以及它们的倒影。”这就是诗人用时间对生活的重构,更是诗人心灵感悟的重现。再看他的另一首代表作《苕溪上的梁祝,1933年》:
一只水鸟,贴在西苕溪的水面低低飞舞
一块石头,落在西苕溪的水底痴痴等待

她就是那块石头,他就是那只水鸟
梅溪古镇的水上,流传了多少年的凄美故事

他曾经远远地飞离家乡,她抛自己于苕溪里
他以水鸟的身份幡然悔悟,于苕溪上终老一生
      沈健将发生于1933年的梅溪古镇上一个女人的凄美爱情故事,用西苕溪的水鸟与石头的意象,加以精妙地描绘,让悲戚、沧桑的情绪在叙述中流动起来,深深地感染和打动着读者。

    注重以叙述为主的表现方式,简洁而形象地反映了主体意识,重现生活的原味。沈健对大事件的重现,是叙事性的,但又融入了主体意识。如他写的《出海,1949年》,通过出海这个意象,描写了两岸分离的现状,和个人期盼统一回归的心情。“出海的人应该回来,必须回来//出海的人/从此没有回来//船没有沉没/岛屿没有沉没/海水——没有告诉她为什么”。又如他描写父亲年轻时的英俊、潇洒,就如同一张网,一直网住了生活、网住了诗人。《撒网,1959年》:

西苕溪上,梅溪古镇

父亲,撒下一张自以为最大的网



父亲强壮的手臂,起网时

潇洒年轻的姿势,一些主动的鱼



自动入网,骄傲的父亲

闪闪发光的黑眼睛,被我的眼睛追踪



    注重意象经营忽略修辞,通过意象来凸现诗意,抒发情感。沈健的诗歌很少用修辞的,直接运用描述性语言,集中一个或几个意象进行铺垫、建构和重组,从而将历史的客观事情、生活场景再现于诗歌里。如他的《木鱼,1963年》,就是诗人描写中国历史上三年自然灾害的情景,通过木鱼这个意象,传达了对生存的渴望,以及生命意识的强调,抒发了诗人对沧桑往事回忆的主体情感。
鱼从水里游上岸,游成了一条又一条木鱼

游上千家万户,在大年三十和其他
节日或者祭日的饭桌上……那是哪些年?

我看见了另外一条游上岸的木鱼
那是今年,在离灵隐寺不远的灵峰寺
袅袅娜娜的香烟里——我听见了它在喊痛

    注重借助叙述语言隐藏的暗喻、暗示来表达思想感情,语义含蓄多解引发思索。对于诗人的年代叙述,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疑问,这属于诗人个人的密码,也是诗人个性情绪的偶然流动。我们只能通过叙述的文字,做自己的揣摩和理解,这些留白也为诗歌的含蓄和多义带来魅力。他的《黑色的梅花,1978年》:“一滴墨汁/在纸上盛开//想画梅花时/书桌上只有墨汁/想到梅花时记忆正好是黑色//黑色的梅花,依然是梅花”,其实就是诗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事件的思考,美好的事物也有黯淡的记忆。 再读他的《翻译,2010年》:
我想用汉字
翻译一群毛竹的发言

风也想翻译,风说
它听着毛竹们发言可已有很多年了

毛竹们在风中摇晃,为了表达和平愿望
我对着风挥一挥右手——决定:沉默是金
    诗人通过对毛竹的意象,暗喻一些人的空洞语言,并寓意对这些“发言”失去了“翻译”的意义。诗歌的语言既简洁凝练,又诙谐讽刺,反映了诗人的极具个性化想象和思想情感。

    注重叙述的留白空间,不拘泥于详尽的描述,呈现了诗性美。沈健对叙述的专注是胜过抒情的,但是他在叙述中非常注重语言文字的高度简练,通过截取某个事件、事物的片段和情节,构造大量留白空间,留足读者参与再创造、再思考的空间和余味,使诗歌充满了额外的诗性审美。他的《人民,2020年》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人民大会堂/一些人民正在开会//一排排座位上/坐下来的每一个,都是人民//都是——一粒汉字/什么时候,名词才会变成动词?”,他提出了反问:人民,什么时候才能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真正当家做主的主人?他的另外一首代表作《灰烬,2019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叙述里通过递进的呈现,以及对花开不结果的描述,反映了分手即是灰烬的情感。同时,以灰烬这个意象,延展了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忧伤,从而达到了诗歌深刻的审美效果,给我们呈现了诗歌隐喻的诗性美。
为了喝醉
我预备了悲伤

为了悲伤
你预备了分手

花开了,不结果
谁——预备了凋谢的灰烬
----《灰烬,2019》

    注重心灵感悟投射于现实生活中,展现主体的个性经验。在叙述的过程中,为避免枯燥的呈现,体现诗歌的抒情品质,沈健将个人的情绪、对事物的分析通过诗性语言,巧妙地融合进叙述中,强化了叙述的抒情性。如他的《仁慈,2012年》:“世界是仁慈的/吹走了一张落叶,一张新叶子又已在发芽//已在寻找我的路上,已经走来/我空空的双手,依然可以抓住远方的好时光//在我保留赞美上帝的权利之前/我要先赞美这个秋天,从天而降的爱情”,体现了诗人内心对生活、爱情的热爱,对美好事物追逐的仁慈之心。再如他的《灵魂,2055》通过复沓的叙述手法,将自己的灵魂托付于蝴蝶的美好之上,“只可能轻盈,不轻易向往沉重”:

只可能在翅膀上

只可能在蝴蝶的翅膀上



只可能是成双成对的蝴蝶

左边的那一只,有时是上边那一只



有时候在下边飞,哦我的

灵魂,只可能轻盈,不轻易向往沉重

    沈健的诗歌具备了叙事诗歌的抒情品质,也符合诗歌语言凝练、含蓄的审美特质,同时兼容了现实性、思想性,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不过我也要提醒他,在诗意地表现生活上,叙述的呈现不仅仅是呈现,更要附加更多的意境、意味,毕竟诗歌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但是应该高于生活。

    瑕不能掩玉。沈健的诗歌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具备了自己独特的内质。我期望他在诗歌的创作道路上,有更多的故事,超越生命、超越时代。



2013年6月8日长沙金域府



附:沈健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adb399900101i9tr.html



作者简介:杨林,中国作协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侗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文促会新乡土诗歌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签约作家。《诗品》诗刊副主编,已出版《花开花落》、《潮起潮落》、《春夏秋冬》、《侗族大歌》、《杨林爱情诗选》等六部诗歌集。《春夏秋冬》获2011-2012中国当代诗歌诗集奖,2012年湖南十大文化人物候选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6-27 16:16 | 只看该作者
“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心情。”——新说辞。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4 17:2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