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乡苍茫(散文诗系列)
之二:妈祖庙
一
雨水遮住了明亮,黑夜重启。
那唯一的缝隙,是舞水回溯的余音,引领的一条暗道,潜泳而去。
青石浮雕。岁月的深处,一声大雁的悲鸣滑过高墙、飞檐,溅起水花,婆娑了游子的怀想,让所有感动潮湿,步子沉缓。
迷蒙里,愈发突兀起来。
安详。静谧。
不仅仅是象征和隐喻,乳名被唤醒的那刻,强劲的风都碎了,碎成一瓣瓣月色,独自凄清。
时光再次流转。
胎痕,在被注视的时候,还有痛感。
锈蚀。
唯目光依然锋利,切开流水的纵向,呈现流浪的初始,那最虔诚的皈依。
守候。石板铺成的街巷,沉淀的脚印不染尘埃,只有风寒与酷热打磨的亮色,熟悉,亲切。
哑默。千山万水归于一瞬。
二
想说的话,以祈祷的方式默诵。
已接近暮色。
在佝偻里塌陷,不知不觉。
皱纹里的深渊,荡起牵挂的回音,延绵不绝。
站在岸边,让心跳随浪涛漂泊。
分离的悬崖,隔绝了依存,和抚慰。
马帮的吆喝,纤夫的号子,像一条绳索紧紧地拉扯着过往,返回艰辛。
一条路总有天涯海角,也总有回程,被一双眼睛眺望,穿刺颠簸、曲折。像迷途从浓雾散去,终点也是起点,也是无奈之后的深呼吸。
春夏秋冬。山一样伫立于等待中,感慨。
似乎听见抽泣,在每一声风中。
哀怨。想念。
三
从一只帆影里离开。
往那奔腾的源头而去,直至山峦围抱的寂静,让心事逐渐舒缓、安宁。
放下的远方,那一片沉陷的海。
白云呼喊着归途,飘荡。蓝天放养的梦,显出原形,那赤裸的真诚。
青色,照着相同的命运。
祖辈相传,因一个姓氏的图腾,被赋予了薪火的光耀与意义。
庇佑,以牺牲颠覆了生命,无怨无悔。
血脉相通。在香火中,手捧族人的愿望,叮咛。
庭院深深,像母亲的胸襟,装满了云天和潮水,源源不断地流淌仁爱和教义,却将幽怨深锁,只开放桂香和阳光。
那回廊,那天井,那后院,满溢了回忆和温馨。
梦的开始。
四
一千年。一个相同的故事。
这故事,是一根藤,世代开花结果。
这根藤,牵着一个个日子,牵着一个个远方的儿女。
苦涩。青葱。
一只浮沉的船。
锚,在心中。钩着侗乡的风雨,钩着亲人的挂念,钩着光阴的河床。
傲立。不曲饶风蚀残年。
像这碧波无尽地流淌,将黑夜带进沉睡,将白昼装饰艳丽,将洪浊沉于泥沙,将苦难涤荡尘烟。
坚忍。包容。
烟火不绝。钟声相连。
雨水盥洗着容颜,留下斑驳,和苍茫。一箬篷小舟正拍浪穿行其中,现实在传说里演绎,变迁。
妈祖,祖先。
哦,无数次呈现的翘望,是影子反复开花。
那欲哭无泪的呼喊:妈妈。
2013年6月27日凌晨长沙金域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