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0|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诗歌缺失了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2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代诗歌缺失了什么?
2013-10-24 来源:山东商报   
  张晓媛:几个大型诗会日前在泉城陆续登场,一批顶尖诗人与诗评家如谢冕、唐晓渡、欧阳江河等近期也在济南集中亮相。最近诗歌好像有点热,但也有人早就说,诗歌已死。二位觉得诗歌所应有的追求方向在哪?

  逄金一:一直以来,诗人有一种很明显的倾向,是拼命地变着法儿将诗写得连自己也看不懂,用语晦涩,藏藏掩掩,故作高深。离开了阐释而不能理解的当代诗,我不会称之为好诗。连我这个在中文系呆了十年的人去理解一首我同时代的诗,居然还要借助于专业评论家的阐释,那些一般读者该会怎么办!用最简单最朴素的语言写出最深刻、最有意义的生命体验,这才是诗歌所应有的追求方向。诗首先要使人懂。用明白的语言说出大家不明白的事和应该明白的美,这才叫好诗。简单而丰富,这是我的坚持。

  孙书文:我的希望是,诗要保持常温。诗不能太热。我们曾有过诗情狂热的时代,十个人中有九个诗人,但时移事易,这段历史给我们的文化没有增加含量。同时,诗不能太冷。诗对一个民族是重要的,对人类是重要的。诗的发展方向是以下三者的结合:其一,包含人间意识、宇宙意识的悲悯的情怀;其二,在其一基础上的对人的生命的深切的体察;其三,基于前两者基础上,诗作所体现出的温暖感。

  张晓媛: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逄金一:不管诗人行头如何,不管名气如何,我只看重作品。好诗的标准自古以来就没有变。这个标准仍然还是屈原、李白、苏轼、艾青、北岛的标准。除此之外的诗路,都只是一些暂时光鲜而终将回归的歧路。孙书文:人间处处有好诗。还有一句话,叫做真诗在民间。花儿、信天游等中国民间作品中的精品都是好诗。好的诗,要有真情融入。在此基础上,须补充的:其一,语言要平淡而有弹性。仅有情感,诗人找不到契合的言辞,自不会有好诗。甚至可以往极致里说,没有契合的语言,就因为没有酝酿醇厚的感情。各色语言尽可入诗,但须有弹性,有嚼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这四句诗用四句十六个常见字就把大海的壮阔写出来了。其二,要有“真理”存焉。这个“真理”指的对人生的深刻的体味,对宇宙造化深沉的体味。“尽挹西江,独斟北斗,万象皆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孝祥的词句中有深沉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托起了作品的境界。

  张晓媛:近三四十年来,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还是“朦胧诗”,二位如何看待这一诗派?

  逄金一:“朦胧”其实是时代特征,反映了人们半开放半封闭的心态以及整个社会现象的不明了性和政治的半透明。朦胧对应的是猜测、流言。当它用于描述诗歌时,其实说的是含蓄与诗意。北岛们对青春年华消失的惆怅,对憧憬和梦想的幻灭的抗议,恰恰表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执着和认真。

  孙书文:朦胧诗的崛起及此后的落潮,与其说是诗的事件,不如说是一个文化事件。正如逄老师所说,它带有鲜明的时代的特征。诗往往是时代的报春鸟,如鲁迅先生所讲,“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对于前驱者的大纛”。它们具有时代的意义,在为新时代的助威的意义上讲,功不可没。但,从诗史的评价上说,这一诗派的作者,还大多是本色诗人,个人的生活写完了,诗的力量也就消减了。这一派的诗作,今天看来,多一己之感,少在一己之感上的人间情怀,更少宇宙情怀,分量上弱了些。

  张晓媛:中国诗歌缺失了什么?

  逄金一:中国诗歌在主题上至少比较缺少哲理探索、人生追求这类表达,像屈原的《天问》那样的探索诗,在中国诗史上是极少见的,中国人很少怀疑与探究天空,而更多愿歌颂、亲近大地;中国诗歌在题材上至少比较缺少一些抽象主题,如死亡、罪恶、性—当然这也不一定是坏事,中西各有特点。
  中国诗论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性质,讲气、如气脉、骨气、气象;讲神,如神韵、神髓;讲境,如境界、意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写境、造境;讲味,如滋味、至味、余味、真味。中国诗歌的这种感悟性在某一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诗人体质的软弱特征,更主要透现了国人心理弱项。国人重感性,因而诗歌重抒情、婉约;如果重理性的话,便会写长诗、叙事诗—而中国诗缺少这些。
  汉族没有史诗,中国诗史上也缺乏大气磅礴的长诗,多以浅吟低唱、弄花嘲月的文人画一般的诗为主,而没有《马楚比楚高峰》,没有《草叶集》……当然,对很多人,有李白和苏东坡,已很觉中国的伟大了。好的诗,如《伊利亚特》、《奥德赛》、《摩诃婆罗多》、惠特曼的诗、聂鲁达的诗,都与当时的社会良知、民族要求、人民呼声、国家命运、时代风气息息相连。而中国当代诗坛缺少的正是这些,却多个人狭隘体验,远离大地,远离民众,远离历史,远离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孙书文:当代中国不缺少写诗的人,缺少诗人写的诗。写诗的人与诗人是有区别的。清代人袁枚曾说:“所谓诗人者,非必能吟诗也。果能胸境超脱,相对温雅,虽一字不识,真诗人矣。如其胸境龌龊,相对尘俗,虽终日咬文嚼字,乃非诗人矣。”十几年以来,在中国,诗人往往与“非常态者”同义。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也有写诗的人本身的问题。健康人所写的健全的诗是这个时代所缺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0-25 09:5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当代不缺少写诗的人,而缺少诗人写的诗。——一针见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17:55 | 只看该作者
王浩明 发表于 2013-10-25 09:54
中国当代不缺少写诗的人,而缺少诗人写的诗。——一针见血

欢迎临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0-25 20:1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当代不缺少写诗的人,而缺少诗人写的诗。
——为什么?
松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0-25 21:05 | 只看该作者
用最简单最朴素的语言写出最深刻、最有意义的生命体验,这才是诗歌所应有的追求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0-25 22:14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10-25 21:05
用最简单最朴素的语言写出最深刻、最有意义的生命体验,这才是诗歌所应有的追求方向。

受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6 00:53 | 只看该作者
昌言吉康 发表于 2013-10-25 20:14
中国当代不缺少写诗的人,而缺少诗人写的诗。
——为什么?
松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6 00:53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10-25 21:05
用最简单最朴素的语言写出最深刻、最有意义的生命体验,这才是诗歌所应有的追求方向。

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6 00:54 | 只看该作者
冻雨 发表于 2013-10-25 22:14
受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0-26 19:42 | 只看该作者
清代人袁枚曾说:“所谓诗人者,非必能吟诗也。果能胸境超脱,相对温雅,虽一字不识,真诗人矣。如其胸境龌龊,相对尘俗,虽终日咬文嚼字,乃非诗人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9 10: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