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光明
在我短暂的诗歌史中,对陕西90后诗人王磊的关注和阅读算是较为持久的诗人之一了。
最早结识王磊是在中国诗歌流派网。长期以来,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偶尔会在网上发诗,更多的时候则是默默的读诗,但我一直很少跟帖说话,其原除了时间有限之外,还有就是因为自身修养不足,怕一开口便说错话煞了热闹的气场。在中国诗歌流派网,王磊有一段时间非常活跃,我就是在那一段时间“盯”上他的。
尽管对王磊有了较长时间的持续阅读,但在写拙文之前,我仍不敢掉意轻心。一是去找他本人讨了一本他2012年出版的的诗集《诗生活与鸟日子》来,王磊倒也大方,不久便拍了一封快递把诗集给寄了过来,二是跑网上去把他今年的诗歌能搜罗到的诗歌通通找来去印刷厂打印了一份以便阅读。综合阅读之后,对王磊的诗歌得出以下总体印象:王磊的诗歌读罢是可以让人的眼睛一亮的,他的观察视角独特,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他的写法也较为别致新颖,且很多诗歌都带有戏愚的成份,但他的主题往往又是非常严肃的,他的思想又是非常深邃的。所以我想说,接下来我要谈到的王磊的诗很不简单。
王磊的一首《草民》引起了我很深的共鸣:
草民就是
像牛、像马
吃着草操劳一辈子的人
草民就是
风吹、雨淋
在地处艰难生存的人
草民就是
一根,一群
随风飘荡没有份量的人
当然
草民更应该是
野火烧不尽的种
春风吹又生的根
像牛像马吃着草操劳了一辈子的人,风吹雨淋在地处坚难生存的人,一根一群随风飘荡没有重量的人。对于我们这些社会底层的草民来说,还有比这更为多么贴切形容了吗?最难为可贵的是,王磊没有和其他人一样一味地为我们这些底层的草民唱着悲歌,深深陷入悲悯而不能自拔。王磊清楚地意识到了“草民更应该是/野火烧不尽的种,春风吹又生的根”,由此,这是诗歌除了有了情怀之外,更有了力量。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读过很多把草与草民放在一起写的诗,而王磊这一首是最优秀的,只有最优秀,没有之一。王磊写草的诗,还有《草原印象》也很优秀,从中我读到了诗人王磊对草原上齐刷刷的疯了向上生长的草的向往。对齐刷刷的草的向往,也就是对自由、对平等、对幸福的美好向往。
王磊的诗,不陈乏,不单调,很有意思。读着读着能让人产生一种愉悦感,不过这愉悦感不会保持太久,马上你又会心头为之一震,让你怀着敬意去读他的诗。这样的诗,以《孬种》《外公又当官了》《光头的好处》等作为典型的代表。
亲情、爱情、友情,几乎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这一方面王磊也不例外,他在《我是母亲眼里的钉子户》中如此写到“她嘴里念叨的名字越来越少/心中惦记的名字挨个离去/于是他的眼睛小得仿佛只能容下我”、“得随时和他保持联系/生怕一不留神/就被拆迁队铲除”,用社会最时髦的词语钉子户,解读文学(生活)最永恒的词语母爱。这就是王磊,读了他的诗后,钉子户在我的脑子里又多了一层含义。诗歌进入新世纪以来,似乎写亲情的诗歌日渐增多,而写爱情写友情的诗歌日渐减少。至于出现这种文学现象到底是因为什么?可能是因为经济社会以来,爱情友情逐渐减少,而亲情因为血缘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少。可能是……,可能是……,很显然,这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问题,这这不是我能说清的问题。所以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要说的重点是王磊偏不随大流,爱情主题的诗歌王磊不仅写得多,而且写得好,试着一起来看他的《阴天》:
天又阴沉沉的
就是不下雨
两天两夜都是这样
就像我想起你
心很痛很痛
就是不落泪
两天两夜都是这样
还像我们第一次同居
30元一天的小旅馆
两天两夜
只亲过嘴
多么简洁、朴素的一首诗啊,就像这对小情侣一样。诗人周瑟瑟曾说:这是一首读了能让老男人为之流泪的诗。面对这样纯洁的一首诗,这样纯洁的爱情,谁又能不为之动容呢?反正老男人周瑟瑟会、小青年光明同志会,就是不知道你会不会了。还有,我们还看到了这样一个王磊,单纯,倔强。关于他单纯的形象,我们还可以从《性时代》这样一些诗中看到。王磊写爱情的还有《多余的悲伤》写得也很不错,写出了爱情的朦胧、委婉、痴情、幽怨之美。同样,这首诗也是语言简洁而朴素。关于王磊写友情的诗,不知他有没有写,反正我没有读到。不过,我倒是看到了他有把友情诗写在生活中,不留半句半行。他为人仗义,有北方汉子的豪爽,是个值得交往的朋友,是个值得拜把子的兄弟。就在他给我寄的诗集扉页上,他还邀我到西安去一起喝酒谈诗。我身体不好,一直不会喝酒,看来以后得多学习学习了。如果有机会和王磊见面,我是肯定会与他共同写一首不留一字一句的优秀的友情诗的。
王磊让我感动的诗太多,单单从诗人情怀来说,排行一二的非《迪厅里的蚂蚱》《那个修鞋的女人》莫属。先看她的《迪厅里的蚂蚱》节选:
她们是不是失业的,失恋的,失足的
蚂蚱
她们是不是悲痛的,悲伤的,悲惨的
蚂蚱
她们是不是打鸡血的,喝咖啡因的,吃兴奋剂的
蚂蚱
整个夜晚她们都在拼命地蹦跶,卖力地蹦跶
蹦松了骨架,蹦僵了腿。依旧不肯停下来
也许蹦得再高些就能碰到灯泡
甚至会冲破屋顶
仿佛屋顶外就是西天
就是极乐世界
可是我这个刚从外面进来的人
只能悲伤地告诉这些蚂蚱
头顶只有连星星和月亮都看不到的
布满雾霭的黑夜
答案无须言说,是,是,是,肯定是。诗人王磊使用了一连串的疑问,不,不是疑问而是质问。王磊字字切肤的质问着失意的青年人的痛,病态的社会的痛。痛,触骨惊心的痛。再来看看他在《修鞋子的女人》一诗中写下的句子:“她的一生修补好了那么多只断了后根的高根鞋/可唯独垫不起自己命里短下去的一小截”。这是一段和唐诗里的“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有些异曲同工之妙的诗。读过那首唐诗的人,对这首诗的重量的理解,这里也就无需我再过多的废话。
王磊的诗整体水平相对较高而且平稳,据我关注他的创作状态一直不错,而且创作热情也还一直很高。他曾说过:这个时代能让他疯狂乃至死亡的也只有诗歌了。我想诗歌之所以能让他为之疯狂,可能更多的是诗歌替他说出他要说的一切!
2013年10月27日匆匆草就,有待修订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