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张静河:履痕处处见心声——卜白诗集《履痕》读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卜白 于 2013-11-12 02:18 编辑

[color=Blue]

履痕处处见心声
——卜白先生诗集《履痕》读后
张静河


        扬雄 《法言•问神》说,“故言,心声也”,实为至论。诗为心声,真挚的情感于心底积蕴深厚,喷薄而发,借凝练的诗歌语言表述出来,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艺术魅力。诗歌,是情感的最凝练的表现形式,无情即无诗,真情为诗歌的第一生命。

    读卜白(严希)先生诗集《履痕》,令人感受到,这些诗,是诗人38年平凡人生不同阶段的真情流露。他的真情,寄寓于山水,“石上清泉心头过,枝头叶落语沙沙。”(《游敬亭山》)牵挂着故乡,“车外云天高且阔,心中岁月密还疏。”(《回乡》);怀念英年早逝的母亲,“夜半风吹帘影动,疑是慈母下班来。”(《清明》)联系着工作过的地方,“一尺教鞭三尺案,半轮明月四根弦。”(《调离半塔中学留句》)在与亲朋相会中,“亲人聚首多白首,何日开心何日愁?”(《赴沪省亲感怀》)渗透在日常的方志编纂工作中,“呕心泣血几多时,一卷书成鬓有丝。”(《咏当代方志工作者》)在诗歌创作的沉浸状态之中,“满腹心潮泼纸笺,小溪蝌蚪梦连绵。”(《 记一首钢琴曲的诞生》)在于直率地表述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受,“从小未偷闲,努力争先,可怜事与愿相偏,来日无多何处去,辗转难眠。”(《生日感怀》)诗人一字一句,履痕处处,散发心声,倾诉一腔爱亲友、爱生活、爱世界的赤子之情。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展现出深远的意境,丰富的内涵,引发无限的联想。卜白先生的新格律诗,尤其注重这方面的尝试。许多优美的短章,不仅画面叠现,而且表现出幽远的意境。《小溪》一曲,画出了山涧溪流的清澈明净,融化了对宇宙诸多相似景象的通感:“绿林间/一根/琴弦//幽谷里/一道/闪电//拉着山/一条/长纤……”《妈妈》中的一段白描,是朴实无华的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孩子的感受经过诗人的提炼,升华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妈妈端来一盆清水/为我洗去手上的污泥/妈妈说:脏了不要紧/要紧的是必须洗干净/我用玩具小刀/把妈妈的话镌刻在心/如今,我不仅常常洗手/而且——常常洗心”。

     步步履痕,也是诗人对现代新诗理论探索与实践的结晶。古代格律诗的创作,臻于艺术至境。一百多年来的现代诗歌理论与实践,追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对传统有所突破。内容写的是现代人的思想感情与生活,自然与古人有别,无需遑论。形式上试图打破传统格律的束缚,如把握不当,就会流于散文化与口语化,失去诗歌的形式美。如何在突破束缚和保持音韵格律的形式美之间取得平衡,是从事新诗创作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卜白先生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的作品显示,诗人恪守着这样一个创作原则:一方面,以现代汉语词汇,自由表述现代人的思想与情感;另一方面,尽可能地让诗歌符合新格律的规范,做到“节有定行、行有定拍、用韵有规则”。(《后记》)但他决不让格律成为限制思想、限制感情的框篱,如果诗意和格律发生矛盾,“不会舍意求律”。(《给唐佳、马德荣二诗友的一封信》)这种明确的创作思想,使诗人同时也是一个清醒的新诗艺术理论的践行者。

     写诗并非易事,有至情有至性者才能成为诗人。不论面对贫困还是面对物欲横流的环境,卜白先生坚持写诗近四十年。他的诗作,不仅是映照个人至情至性的履痕,也是见证大时代进步与变迁的足印。

   
     2013年10月31日于新西兰寓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1-11 19:08 | 只看该作者
够简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6 00:4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