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一首诗,两个作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0: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同一首诗,两个作者
                   ■记者刘 春



                            马 兰
   
   3月3日晚,记者在办公室值班,一个读者通过QQ提出了一个令人很震惊的问题。他刚读完记者所著的《一个人的诗歌史》,发现书中论及的张枣诗歌《四个四季·夏歌》很多年前他就读过了,是著名诗人马兰写的,怎么现在成了张枣的了?因此他很不解地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张枣和马兰到底谁抄袭了谁?
    一首诗歌 作者是两个著名诗人
    记者马上按照他提供的两个网址进行了查验,同时还发现了第三个网页,这几个网页均发表了署名为“马兰”的《夏歌》,整首诗与张枣的《四个四季·夏歌》几乎完全相同。
    从目前所得到的信息看,马兰的《夏歌》发表于1995年3月出版的网络刊物《橄榄树》创刊号,2002年9月10日,马兰本人还在诗生活网站的女性诗歌论坛贴出了这首诗并且在诗末注明创作时间和地点:“1983年,重庆”。诗生活版《夏歌》只是把《橄榄树》版中的“风说了许多话主要是说我们一走动就会长大”这一句话扩充成了两句:“风说了许多把夏天注得盈满/路标也说了许多话主要说我们一走动就会长大”,而这两句,张枣的诗里也有。
    张枣的《四个四季·夏歌》发表于1986年10月24日出版的《诗歌报》,是参加当年《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举办的“1986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的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张枣的诗》亦收录了此诗。
    马兰的《夏歌》虽然比张枣的《四个四季·夏歌》发表得晚,但诗歌末尾却注明了“1983年,重庆”,可见这首诗是1983年在重庆写的。而据张枣的生前好友、著名诗人柏桦的相关文章介绍,张枣的《四个四季·夏歌》也作于1983年左右,是张枣写给他的女朋友娟娟的四首诗中的第二首,因此无论在《诗歌报》上还是在《张枣的诗》里发表,这首诗都有一个副标题“献给娟娟”。而且,1983年张枣也正好在重庆读书。
    两首几乎一模一样的诗歌,写作于同一时段同一地点,真正的作者到底是谁呢?
    疑团重重 真正作者扑朔迷离
    记者对《四个四季·夏歌》的“兴趣”由来已久。前两年,在写作《一个人的诗歌史》接触到这首诗时,就颇感意外。按风格看,《四个四季·夏歌》使用流畅直白的长句,讲究语意反复,深情款款,与张枣习用的语言风格及内敛的情绪几乎背道而驰。在整本《张枣的诗》里,除了与此诗同一组的《四个四季·春歌》以及《危险的旅程》前几句,其他所有作品的风格都与此诗不同。因此,《一个人的诗歌史》在论及这首诗时充满疑惑:
    《四个四季·夏歌——— 献给娟娟》应该是张枣最初的诗歌习作之一,现在,如果将作者的名字捂住,也许不会有人猜想得到它出自张枣之手。缺乏节制的长句、星星点点的感叹词、浅薄平俗的诗意、随处泛滥的情感……学生作文易犯的毛病,从这首诗里都能找到。因此,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翻箱倒柜,从收藏多年的“两报大展”资料中翻看到这首诗时,百思不得其解——— 早在“大展”前两年,张枣就已经写出了《镜中》、《何人斯》等天才之作,为什么偏偏以这一首相当幼稚的诗歌参与?是因为当时身在国外,没有来得及提交自己的新作?是朋友临时代为投稿,还是他虽然投寄了多首作品,但编辑恰好看中了这一首?
    对于张枣,相信文学爱好者不会陌生,在诗歌界,“张枣”这两个字更是如雷贯耳。作为新时期影响深远的“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人物,1962年出生的张枣在许多诗人的心目中,是“第三代中的天才”、“诗人中的诗人”,他低调、平和的个性,也使他具有了一种类似于智者的光晕。2010年3月,张枣英年早逝,文坛震动,大量媒体进行了报道,许多刊物推出了纪念专辑。2010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著名的“蓝星诗库”推出了《张枣的诗》;2010年10月,北岛等人编辑出版了诗人们的怀念诗文集《亲爱的张枣》;2010年11月底,《张枣的诗》进入深圳读书月好书百强,最终张枣成为本届深圳读书月唯一的“年度致敬作者”。如此聪明智慧的人,会抄袭一首别人的诗歌献给女朋友甚至拿去参加著名的“两报大展”吗?
    另一当事人马兰也非等闲之辈。马兰,1963年6月出生于四川,著名诗人、小说家,旅居海外的代表性华文作家,互联网上首个中文文学网站“橄榄树”的创办人之一,《橄榄树》主编。香港著名诗人、学者揭春雨在为马兰诗歌撰写的专论中,认为“马兰是我见到的最好的汉语女诗人”。诗人杨克也对记者说,马兰当年在大陆虽然影响不算很大,但也是与杨克、张枣、柏桦、欧阳江河等著名诗人同时期出道的资深人士,而且上世纪90年代初出国后,在海外一度非常活跃。这样一个有身份地位的诗人,会将别人的作品署上自己的名字并且发表在自己主编的文学杂志上吗?
    当事人沉默不语 到底谁抄袭了谁?
    张枣去世已近一年,除了从诗歌风格等方面分析,对于这两首诗的归属最有发言权的,是目前居住在美国的马兰。为了了解真相,3月3日晚上10点,记者就此事在“今天论坛”的“女性写作”版向担任版主的马兰求证,但马兰一直未给予回应,倒是揭春雨在3日深夜回了帖子:“这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至于四分之一个世纪前发生了什么事我不得而知。不过,若是你熟悉两人的诗歌风格的话,闭着眼睛大概也猜出来,虽然猜并不可靠。我是说,不妨思考一下文本中的‘指纹或者内在基因:这两位作者在别处还有类似的语调与语气,想象风格,以至呼吸韵律的作品吗?两人中,谁一直是如此写作的呢?”
    揭春雨为马兰的诗歌写过评论,十分熟悉马兰的作品,对张枣也比较熟悉。从上面这些文字可以看出,揭春雨是偏向马兰的,他认为:从诗歌风格上看,马兰绝对不可能是抄袭者。
    那么,这样就可以证明张枣是抄袭者了吗?未必。当记者就对此事的疑虑向一些诗歌界人士请教时,大部分诗人都认为是马兰抄袭张枣。有人认为,张枣的《四个四季·夏歌》发表时间远比马兰的《夏歌》要早,虽然马兰在诗生活论坛上注明自己的作品创作于1983年,但她应该拿出证据来证明。有人认为,马兰有意在《夏歌》后面注明创作地为重庆,正好暴露了其抄袭的把柄,因为马兰当时应该并不在重庆。有人则干脆认为,马兰可能不仅抄袭了张枣的诗,还把张枣署在诗末的时间地点也一并抄了。
    最有意思的是——— 在2002年9月10日,马兰在诗生活女性诗歌论坛贴出了包括《夏歌》在内的4首诗之后,一个叫“马永波”的网友在次日跟帖说:“马兰你好,谢谢你贴了我的诗!”莫非马兰贴出来的诗歌都是别人的?可是,在贴诗的同时,她却如此问候作为版主的翟永明等人:“好久不来了,才知有了个女性论坛,贴几首诗吧,批正。”如果不是自己的作品,会叫别人“批正”吗?而且,在马永波发出了“谢谢你贴了我的诗”这个颇值得玩味的帖子之后,按理说马兰应该回帖进行说明的,但马兰没有再回复。是从此不登录诗生活网站了吗?不是,据诗生活网站的记录,她在不到一个月前的2011年2月9日还登录过诗生活网站,并且向朋友问候新年。
    记者随即给张枣的生前好友柏桦发邮件,告知相关情况。最熟悉张枣创作情况的柏桦也是一脸茫然:“看了,我也很困惑。只有等马兰本人来解释了。”
    真是扑朔迷离。的确只能等马兰的解释了。
    一首并不优秀的小诗,就这样牵绊住了两个名人,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虽然已经过去近30年,却不能说这是一件小事。如果是马兰抄袭,这个“旧账”的出现,会使她的人格沾上污点。如果是张枣抄袭,那么此事对其名誉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一个正在进入神话序列的已故诗人,突然被曝是个抄袭者并隐瞒过错近30年,他的读者能否承受?而这件事情,则无法不令人想起前阵子学术界的汪晖事件和朱学勤事件,真有点“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感觉。
    本报将继续关注此“悬案”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4-24 15:11 | 只看该作者
斯人已去,不查也罢。留下一个迷,后人来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9:03 | 只看该作者
徐辉 发表于 2012-4-24 15:11
斯人已去,不查也罢。留下一个迷,后人来评说。

你说得对,谢谢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4-25 14:34 | 只看该作者
肖振中 发表于 2012-4-24 19:03
你说得对,谢谢来读。

两人的诗都读过一些,当时并没有在意。现在看起来,谁是谁非已不重要,重要是两位作家,都为中国诗歌做出过贡献,这就足够了,它和网上的“一些个”是有区别的,而后者是应当受到谴责的。谢谢回复,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4-25 21:57 | 只看该作者
留个迷吧,这样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22:09 | 只看该作者
望秦 发表于 2012-4-25 21:57
留个迷吧,这样也好

迷人吧。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4-28 16:24 |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5-2 22:42 | 只看该作者
阿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4 00:1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