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9|回复: 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有在写作的时候,我才是一位诗人——答《延河》下半月刊副主编、青年诗人青柳11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溪 于 2013-2-26 12:48 编辑

只有在写作的时候,我才是一位诗人。
——答《延河》下半月刊副主编、青年诗人青柳十一问


青枊按语:从我做刊物开始,杂志便一直有访谈这个栏目,但说实话,这个栏目一直没有让我兴奋起来。究其原因:一,访谈的对象都是些已经功成名就的作家。这样的访谈对我们杂志也许有提升,但这些作家不会从内心里表达他们真实的意思,更有些受访者直接将我们一些敏感的问题删除了;二、我想要的访谈的范围更为宽泛些,想更多的关注下年轻的作者,毕竟年轻的才更有生命活力,发掘新人这应该是一个杂志的根本吧,任何事物都有新旧更替的时候,作家也不会例外。三、我想作仅仅是关于80后作家的访谈,我想听听他们的心声。新崛起的一代,他们崛起的方式。这个访谈不代表任何人,也不代表任何团体,仅仅代表我个人,请朋友们支持。


1、 我记得你是80年还是81年出生的,还好我的访谈是以80为界限的。提起80这个概念,人们也许会想到很多词,比如啃老、娇生惯养等等,这些大概都和经历有关,那么给我们讲述下你的经历吧?

林溪:我是1981年出生在晥北的农村,1998年之前在那村子里长大,这十几年的农村生活让我对“农民”这个词有了极深刻的认识。我们原来是个很大的家族,在我爷爷那辈,被划成了地主,家里的房子、土地、银子、粮食都被均了,我爷爷也在那个时候上吊自杀了。后面的日子可想而知是怎么过来的,在我七岁那年,因为穷到锅都揭不开了,父母离婚,母亲回了四川的娘家,之后父亲和朋友去了杭州和上海,靠打些零工赚钱供我们兄弟三人读书和生活。二叔则留在老家,既当爹又当妈带着我和弟弟、妹妹三个人长大,他为了我们兄妹三人,放弃了娶妻生子的机会,每当说起此事,他都说:“你们都是我的孩子。”事实上,他的确成了我们最亲的人,我们兄妹三个也最听他的话。去年二叔张罗着要在老家造房子,而且要造一幢三层的别墅,我和弟弟都在无锡买了房子,一年也就回去两三趟,造那么大的房子也是空在那里,但我们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花了近三十万把房子造起来了,不为别的,就是希望他开开心心的。我想如果没有二叔对我们的养育与照顾,或许我和诗歌和文学就没有关系了,肯定也就没有了今天的我。二叔身上无私、勤劳、正直、善良、淳朴、乐观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这是他带给我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童年的生活,至今都在影响着我,过早地失去母爱、贫困的生活、田地里的劳作、淳朴的民风、故乡美丽的自然风光等等使我写下了如《隐秘的河流》、《大梦谁先觉》等重要的作品。

2、今天大概网络给更多的人提供了话语的可能,也提供了平台。尤其对于80后诗人而言,进入诗人们视野的大部分也是从网络开始,我接触网络较晚(大概是2003年吧),给我们讲述下之于诗人你对网络这个平台的认识?


林溪:对于诗歌而言,网络的出现首先是传统刊物的一次颠覆,这使得诗人的作品不再依靠传统的刊物来发表,网络使得诗人的作品有了更快、更便捷、更大范围的传播。网络诗歌论坛的出现是极其重要的,它使得作者和读者可以直接面对,使得成名较早“大师”和刚出茅庐的新人直接面对,无论是大师还是新手,他们的作品都是敞开的,都要经受网络和读者的考验。我是2002年开始玩诗歌论坛的,在此之前我的写作是没啥头绪的,但通过网络坛,使我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并得到了他们的鼓励、批评和指点。可以说,没有网络就不会成就今天的我,而且很有可能会放弃诗歌写作。于此同时,因为网络成名的快捷性,这使得诗歌写作像快餐一样,诗歌的优秀传统流失,缺乏诗歌必要的精神支柱,一些急功近利的诗人为了吸引眼球,使得口水化、垃圾化、屎溺化、变态化、下半身化、暴力化语言充斥其间,坏了诗歌在普通读者中的美好形象。

3、你那天给我说你编的《安徽80后诗选》快要出来了,然后你又策划了《中国年度80后最佳诗选》,后者我看到了封面与目录,很大气,涉及面很广,几乎包括了现在诗坛活跃的所有的80后诗人,做这个的出发点是什么?

林溪:
早在2010年的时候,我就有了编选《安徽80后诗歌档案》的想法,当时是想通过这个选本,把安徽几个比较优秀的80后诗人聚集起来,集中展示一下近年的创作成果,但终因各种原因没能如愿,直到今年才圆了这个梦。说起《中国80后年度最佳诗歌》这本书心里倒是有些沉重,有一次和几个八零后的诗人一起聊天,谈起十年前的许多八零后诗人,如今都没了消息,还在不在写诗都不清楚;又有人说现今的主要诗歌刊物都被一些60后、70后诗人把持着,又加上地域和圈子的限制,一般的八零后作者想被发表作品是挺难的事情,更奢谈被重点关注。我于是有了编选这个年度选本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了这个想法之后,大家都表示很支持,很快我们就开始着手做这件事,一切都很顺利,估计今年三月份就可以在全国新华书店和各大网络书店上架。这可是全国第一本代际年度选本,希望能通过这个选本激励更多的八零后诗人继续创作,不要放弃自己当初的诗歌梦,我们可以抱在一起,彼此鼓励、相互取暖。

4、我听别人说,你是做钢材生意的,和铁打交道这真是一个苦累与辛酸的活,但生活由不得我们选择,任何方式都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偶然性。那么你进入诗歌有偶然性吗?你是怎么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林溪:
我是零四年春节来到上海的,而且一到上海就进入一家私营钢厂工作,当时的工资只有800元/月,那时弟弟在读大学,父亲年纪大了,生活的担子一下子落在了我一个人上。每个月的工资除了吃饭、租房、上下乘公交外,还得为弟弟存些生活费和积攒下一年的学费,那时因为我和弟弟读书,家里还欠了四、五万块钱的债务。在这种情况下,我必须努力工作,而且不能随便换工作单位,就这样在这个行业一干就是九年。进入这个行业是偶尔然性,一下子做了这么久是必然性,而且我越来越爱这个行业了。这个和诗歌好像没有什么关系,表面上看是两天永远不碰触、交叉的平行线,工作的时候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或者是一个商人,只有在写作和阅读的时候,我才是一个诗人。工作给我带来物质上的满足和富足的生活,而诗歌是用来净化被世俗浸染的灵魂,给我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的,两都看似互不相干,实则又可完美统一。

5、听多人说有某些诗人因为写诗就不结婚,不生子,更有些写诗的搞得行为怪异,生活方式独特。但是我认为无论怎么样,诗人应该将诗人的身份和生活本身区分开来,在写诗歌的时候你就是一个诗人,你的生活就是高度诗化的,但在生活中,你就是一个生活的人。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也是构成其诗歌的一部分,甚至一个人的生活就影响了他的诗歌构成,我们将这理解成一个诗人的精神诗学,那么构成你精神诗学的场是什么?

林溪:
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男人,我经常提醒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身边也有你提到的那样的人,把诗人的身份看得太重,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世俗的身份,忘记了自己做为一个社会的人所应承担的责任,最后把生活搞得一团糟。正如你所说:“诗人应该将诗人的身份和生活本身区分开来,在写诗歌的时候你就是一个诗人,你的生活就是高度诗化的,但在生活中,你就是一个生活的人。”做为一个正常的人,我们需要工作、学习、恋爱、结婚、生子,至少我们应该做个衣食无忧、生活充实的人。我想起诗人陈忠村说的一句话“艺术养活不了我的血液时,我愿用我的血液养活艺术。”这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这是一咱积极的艺术观,热爱生活,热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亲人和朋友,然后再去用你生活热情来点燃对诗歌的热情,在你力所能及的时候,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尽量为诗歌做点事情。

6、给我们谈下最初编《新城市诗刊》的出发点和现在的情况。

林溪:
《新城市诗刊》是由上海诗人玄鱼在1999年创刊的,到现在已经有十四年的历史,刊物陆陆续续已经出版了20多期,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作品集《诗城》一部。《新城市诗刊》提出了三大诗歌主张:一是磨难主义写作,主要针对当下汉语诗坛绮靡奢巧、贵族矫情以及轻滑口水等现象;二是激活大民间的真正内涵,是针对误以为民间就是粗俗不堪、或草寇或颓废的乌合之众的偏狭认识,弘扬民间诗人的尊贵、自由、与傲骨;三是倡行地面上行走的先锋,这是青年诗人庞余亮提出的观点,旨在提倡和实践关注现实的探索创新,反对蹈空凌虚。这三个诗歌主张属于新城市诗学纲领的一个整体,三者各自独立却又互相交融。并且虽然是各自独立的,却也有一些主次区别,即磨难主义诗歌写作是新城市诗学纲要的领军主张。更是新城市诗学体系的基础,是无限的向度空间。

2009年,正值《新城市诗刊》创刊十周年之际,原主编之一的诗人陆华军从上海某部转业回了江都老家,创始人玄鱼老师因为眼疾不能再继续编辑刊,承蒙诗社成员的信任,把这个担子交给了我。我只是一个为诗歌和诗服务的义工,这几年来我做的并不好,打算今年再编一期,以向大家请罪。

7、你老家是安徽亳州的,现在却在上海,从2004年春节到现在已经是九年的时光了。在上海生活了这么多年,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诗歌的根在哪里?

林溪:
作为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一个有点文化的民工,上海就像寓言故事《乌鸦喝水》里的那个大瓶子,而我们都是想喝到瓶子里的水的乌鸦,我们要勤奋努力、要能吃苦耐劳,我们只能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把石子一颗一颗地投进瓶子里以获得少量的水。九年的上海生活,让我认识到:只要我不欺骗生活,生活就会回报给我们诚恳的微笑。诗歌的根一直在我们的生活里,这与我们所受的教育、生活的阅历,身边的人和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诗歌的根也一直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的梦想、爱情、感动、我们感恩之心、悲悯之心,都可以构成我们诗歌的筋骨。

8、我注意到你的博客的名字叫一颗下午的钉子,钉子会让我们联想到尖锐、犀利、坚硬等很多词,取这个名字有什么深意吗?

林溪:
我的博客的名字,原于我的一首同名短诗《一颗下午的钉子》,因为是我比较喜欢一首诗,所以给个人的第三本诗集也取了这个名字。虽然钉子常让我们联想到尖锐、犀利、坚硬、刚强、不屈的精神,但当这样的一颗钉子被钉在一块木板上之后,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和处境呢?这块木板是它的开始也是它的结束,就算它内心躁动,就算时间在肆无忌惮地入侵,但这些都无法回避。虽然我们的停止只是暂时的,但行走的渴望已经把我们死死地捆住,甚至灵魂也已囚禁其中,纵然迷惑,也要寻找,寻找靠近灵魂的蜂巢。

9、你以前写诗歌,但现在又开始写散文诗,这种改变是刻意的还是随性的?会不会向别的文体进军,比如散文和小说?

林溪:
2012年年底的时候,诗人语伞给我寄了一本的她的散文诗集《假如庄子重返人间》,我一下子就被她的文字迷住了,原来散文诗也可以写得如此引人入胜。,我把我的读后感想告诉了她,她鼓励我也写些散文诗,于是试着进行创作了第一篇散文诗《蝴蝶》。我现在基本上已经进入状态,我发现这种文体真的是非常适合我,在散文诗里我可以细腻也可以粗旷,可以叙述也可以思考,可以谈古论今也可以也可东拉西扯。总而言这,散文诗写作给我又开了一扇创作的大门。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诗歌和散文诗是不存在文本问题的,一个人诗歌写得好,再去创作散文诗或散文应该是轻车熟路,不受限制的。但进行小说创作就不太一样了,我也尝试过进行小说写作,一个长篇我写了五六年仍然没有收尾,经常会有写不下去的感觉。现在我只想好好把诗歌和散文诗写好,诗歌是我血液和灵魂的一部分,而且散文诗的自由又让我着迷,至于那个没有完成的长篇,我还会继续写下去,虽然慢了一点,但总不能半途而废吧。

10、说说你和诗歌的渊源吧,当初是怎么想起来要写诗歌的,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事件?

林溪:
有一次在公司里吃饭,坐在一桌的几个女同事问我为什么喜欢写诗,我说我这个天生愚钝,木讷不爱说话,一个人在外面漂的久了,能说说话的朋友也不多,于是就选择了用笔写。这话说的半真半假,其实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写诗了,那时候写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大家可能都比较清楚。后来到辽宁读书,认识了一个叫吴玉泉的同学,他推荐我上了一个叫“华文网络文学联盟”的论坛,在那里认识了宁波女诗人江南梅,之后又去了界限论坛和诗歌报论坛,在这两个论坛认识了很多著名诗人,在后来就是乐趣园网站,在那里安营扎寨的诗歌流派、诗人群体、诗歌杂志就太多了,我能在诗歌的道路上走这么远,这四网站个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1、祝福你的事业越干越大吧,最后想为80后说几句什么吗?

林溪:

谢谢你兄弟!

当我们离开父母远走他乡时,诗歌就是我们的故乡;当我们为了生计疲于应付需要休息时,诗歌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当我们遭遇挫折落魄无助之时,诗歌就是我们最真诚的朋友。如果我们依然热爱生活,如果我们曾怀揣着一个诗人的梦想,那么就不要放弃,就算整个世界都在下雪,只要有诗歌在春天就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2-26 11:0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读完让我对你多了一份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2-26 11:09 | 只看该作者
安徽毫州还是安徽亳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2-26 11:1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2-26 11:10 | 只看该作者
为诗而生!{: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2-26 11:15 | 只看该作者
祝贺林溪。
原来是个老板呀?新年发财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2-26 11:1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61:}吃饭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2-26 11:25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2-26 11:49 | 只看该作者
生活的成功,为你诗歌铺就了金光大道,未来无限量。加油,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2-26 11:58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同,我写作时就觉得自己不是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5 22:4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