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奥登(Wystan Hugh Auden, 1907-1973)是公认的现代诗坛名家,奥登1907年出生在英国,1946年成为美国公民。他充分利用英美两国的历史传统,作品的内涵因而更深广。“奥登”(Audun)曾在冰岛的传奇故事中出现过,而奥登的写作,尤其是诗歌的写作技巧,深受北欧主要诗歌派别的影响,被公认为艾略特之后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也是著名的同性恋者。他46岁的时候开始和18岁的诗人Chester Kallman相恋,1973年奥登在维也纳死于心脏病
布鲁塞尔的冬天
W.H.奥登|王佐良 译
寒冷的街道缠结如一团旧绳
喷泉也在霜下噤不作声
走来走去,看不清这城市的面容
它缺少自称"我乃实物"的品性
只有无家可归和真正卑微的人们
才像确切知道他们身在何处
他们的凄惨集中了一切命运
冬天紧抱着他们,像歌剧院的石柱
阔人们的公寓耸立在高地
几处窗子亮着灯光,犹如孤立的田庄
一句话像一辆卡车,满载着意义
一个眼光包含着人的历史
只要五十法郎,陌生人就有权利
让这无情义的城市送上温暖的胸膛
【笃视角】:W.H.奥登的诗歌以其丰富新奇的象喻,隐身于诗歌之内让人无法捉摸。在这首诗中街道、旧绳、喷泉、城市、人、高地、卡车等等看似现实的意象,都在诗中化作了最深刻的隐喻。寒冷的冬天包围着布鲁塞尔,这座比利时首都冬天的夜在当时缠结在一起,像一团旧绳,杂乱无章。诗人如此比喻街道,有点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堕落的城市虽然我们现在看不到,但可以透过想象,隐约的能够感受到些什么。再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1938年,战争笼罩在比利时的上空,而被绥靖政策收归旗下的城市,堕落的姿态也就显得如此真实了。什么都看不清,连城市都在逃避,都不敢承认抑或者没有资格说“我乃实物”,这是多么的可怕啊。人性在诗中形成鲜明的对比,穷人和富人,谁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这座城市的处境、自身的处境,一眼便可观之。对待战争的态度上,究竟有怎样一种区别,信心抑或者其他。在奥登的诗歌里充满了对战争的思考。一个外来者,五十法郎获得了对这个城市的眷恋。语言简洁,但不失意蕴丰富,现实主义情怀了然于目,实在让我们佩服。这种表达是一种风格,意象的选择和象喻的杂陈,使诗歌的高度一下上升到了伟大的境界。
2014年1月8日0点2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