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灵的修复者——读石玉坤诗集《从清溪里抽出丝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1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灵的修复者——读石玉坤诗集《从清溪里抽出丝绸》
文/子青悠然



       知道诗人石玉坤老师,源于一次师友文友聚会。当时,我正火热沉醉于断行的痴迷学习中。得知本地诗人石玉坤所著诗集《大地的远》,曾获得安徽省政府文学奖,急切想一睹诗文本华彩,也好借以汲取一点诗之神思。但遗憾的是,诗集余册早已被石老师的学生分享一空。这之后,市里诗社活动,与老师也慢慢熟悉起来。
        印象中,石老师话不多,人温和而安静。给人感觉,始终认真地生活。也难怪,诗人石玉坤是一所中学老师,因为教学出色,一直乃学校师资中坚力量之一,自然“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偶尔,从他严肃的神情中,我暗自揣摩老师工作一定严谨有加,生活必然中规中矩。端得有模有样,却少不了很多付出。烟尘闹世,以什么来护佑与坚守呢?走进玉坤老师的诗歌之界,我似乎悟出了一点就里。
诗集《从清溪里抽出丝绸》分为四辑。

        第一辑《高处》。小辑之名,可一窥诗人理想的标的。悦读诗歌高处,我在未予写尽的空白处找到并非答案的答案——人生追索永无止境。诗文本这样呈现:“在黎明的光线里, 一只鸟/美的身体 /低过春日的寂静/仰望所能抵达的地方…/有什么能抵达我所说的高处…/一首诗能/一个人的善思想能/可是我们还奔走在低处/仍然一无所知的浅薄”诗人明晓尘海浩淼、天地无垠,人,不过其间一粒微尘。多少未知,有待探寻;多少悬空,等待填实;多少识见,囧于有限;多少纠结,疼痛挣扎;多少欲念,自我诊治。人生修行,真真切切漫漫无际。尘土之后,最终存在什么?
盖因此,诗人不仅设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明白个体的行途轨迹,更为清晰人世的簸荡起伏。字里行间,诗人总能触及脉动的旋律,灵魂的蛩音,思想的曳舞。诗人写“孤独”,是压抑太久的妖精,是一小块黑铁,是深又冷;写“扯闲”,是乱麻里扯出新线头,是一个人把灵魂深处的暖,翻出来再暖一遍;写“衰老”,像一匹布静静覆盖岁月,白发完成最后的开放;写“霜降”,在孤独中变得辽阔,在辽阔中变得清白。诗人在一首首诗意的盘旋、渐进中,完成了个体诗旨的追求与抵达。

       第二辑《修复》,揽括了32首小诗。其中诗歌“落寞”,很为挠人心。诗行简短,全诗仅八行。一个异乡人的落寞,他抽身的空洞,如何于夜色中填补,给以读者无尽唏嘘和概叹。事实上,这种落寞,不仅仅是异乡人离乡的思乡失落之苦,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淡薄,城市与乡村间落差之感,更是现世精神荒漠的一种另类写照。诗歌赋予读者的思考与警醒,以及诗人呼唤温暖的悲悯之怀,足以掀起一场小小思潮。
       诗小辑列名“修复”,观照诗歌“修复”文本,其意味也不言而喻。诗人说:在内心,放进一点点光亮,修复一首诗的缺损,修复一根针扎进肉里的疼痛。光亮的存在与持守,对于缺损的修补,缓和现世疼痛的症候——诗人开出的一剂药方不仅仅针对个体有效,于广众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玉坤老师曾和我提过,第三辑《去年的霜》是些旧稿,老了些。然于我,却依旧鲜活而受益。诗文本里的“负离子”,丰沛而葱茏。每一次静静品读,像是森林里的一次漫步与思考。这一辑诗歌中,我分明看见了诗人“以立体的眼睛/静观世界”(毕加索 诗语),虽然“生命是一种鱼/永游不出喧嚣尘世”(凡•高 诗语),但诗人坚信,“太阳也变成一粒种子/发芽了/阳光从叶缝间筛下/纤细而透明”(老人与海 诗语)。
      孤独行走中的寻觅,诗人宛若被一只白蝶牵引,翩翩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那里,洁净、优美,并生发“黎明的炽情”。《白色之蝶》,我喜欢的一首诗歌。诗笔触这样游走:“总有某种忧郁/随地平线缥缈若风/……闪开一扇门扉/白色之蝶  款款/栖息于我的瘦园/不再孤独/有透明之翅/温柔青灯之夜//  白色之蝶/是刺破黑夜的利剑/其翅若灯/若明亮的穴眼/温暖涌出/为我作净水的洗礼……”人生于世,信念乃雾霾中的电闪,给以指向和勃发的生机。白色之蝶,又何尝不是诗人的“庄周梦蝶”呢?

       第四辑《环山暴走》,个以为这一辑很接地气,生活的底色在诗意外雪花般纷呈。不仅因为诗人经了年月,于人于世很是透彻明了,更为关键的是,人至中年,在对人性深处洞察的幕后,持有一颗悲悯、温润的心。诗人对乡村有着自己独特的体悟,深沉的情感,和真切的感怀。《返乡二叔语》中,诗人这样写:“你父亲牵着一头黄牛/走过这棵桑树/又走过那棵枣树/上榜田畈里的油菜花/注满金黄,灵魂是芳香的/一只蜜蜂飞了停/停了又飞,你父亲说/那是你母亲的亡灵……”《且饮一杯酒去》诗中这样致志武兄:“活在俗世,做一个真人/过于艰辛// 事物总是相对得失也会平衡/日子太像这撕去的日历/一年已越来越薄/一生却越发厚沉/山河旧了,我的爱还新”。
       诗歌“驼婶、瞎婆婆、寡妇李”这一组乡村人物,写得极好,有微小说的精彩。“驼伯越发驼成老树干了/但没有哭/殓棺的时候/驼伯在驼婶的耳边/轻轻说了句什么/在驼婶的额头/轻轻贴了一下/驼婶的眼睛就闭上了……”人世间成熟的爱情,演绎成这甘醇的、带有恒温的、清冽的一壶酒,即便走来无法回避的悲伤,也拥有了玫瑰的幸福人生。想来,诗人对爱情是有深切理解的,并对女性的承受与隐忍,怀有一份真诚的敬重。“瞎婆婆的眼睛/是怎么瞎的/这是一个秘密/老人说,做闺女时/她和一个男人钻过高粱地/去过密树林 //  后来那个男人当兵死了/她就哭瞎了一只眼睛/再后来有另一个男人/替她挑过水劈过柴/某一天那个男人/被一群人押着游街游走了/瞎婆婆的眼睛就全瞎了// 瞎婆婆死的时候/她带大的一个女孩/正在办婚事/全村子都哭了/老人说,一天之内/村子里嫁出去两个闺女”诗文本后面的故事,有极大的想象空间。人物肖像突出,生活气息浓郁,且在诗韵的尾结中,点上了浓浓的意犹未尽。

       中国现代哲学家、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著作中有一文《新诗略谈》中说,要想写出好诗真诗,一方面得具备诗人人格的涵养,另一方面还得拥有诗的艺术技艺。即,“诗”有形质的两面,“诗人”有人艺的两方。纵览玉坤老师的诗歌,仰望“高处”,秉持“修复”,审视“去年的霜”,坚持“环山暴走”,连缀这四小辑题玉,正如诗集名《从清溪里抽出丝绸》一般,诗人以浪漫的诗艺,典雅的诗学,明彻的诗思,悲悯的诗情,怀着淡淡忧思,呈上了一份质感清丽,内蕴深厚,世相丰饶的精神盛宴。



2014.3.30  ~  4.2




附:

石玉坤诗歌


从清溪里抽出丝绸



一个想法由来已久
我想从清溪里
抽出一匹丝绸来
本质上它有丝绸的柔软
灵魂里它有溪水的清澈

青山明月可以作为图案
一朵花,一尾鱼
一声鸟鸣也要留住
如果有一对恋人
依偎的倒影
我将保留他们的甜蜜

我要亲自裁剪
做一件盛唐的绸衣
穿上它 去春天看你
我被俗世消耗的肉身
不藏纳一丝尘垢



孤独

持续的妖娆,战栗不已
你的身体
最适合制造鱼水之欢
“我想更深一点”,上海滩
一件民国的旗袍
风尘又乱

春风沉醉,沉沦如此彻底
一点点侵入,不倦不躁
好比春天遇雨,慢慢湿透
我不得不解开自己
压抑太久的妖精
从今夜抽身
留给我一小块黑铁

我的孤独啊,深又冷



人面桃花

一只燕子贴着水面飞走了
触碰的涟漪
像经过内心的一句话
春风里人面慌乱
“桃花咳出春天的血”

微苦的芬芳
一团潮湿的火焰
一只鸟也不能多说的美
那人,在一朵桃花上
触摸到爱人的泪水

清露薄凉,爱上人面的人
从一朵桃花开始
当光阴缓缓穿入流水
他需要用一个冬天的挫折
来归拢白雪的白



驼婶


驼婶不行了
奄奄一丝气
是留给城里儿子的
儿子到家的时候
屋子里跪满了哭声

村里那个最老的女人
张罗着为驼婶
做最后的梳洗
一双绣花鞋穿在脚上
一件绿花袄著在身上
一截红木梳插在鬓边

驼伯越发驼成老树干了
但没有哭
殓棺的时候
驼伯在驼婶的耳边
轻轻说了句什么
在驼婶的额头
轻轻贴了一下
驼婶的眼睛就闭上了

唢呐和锣鼓
流过泪之后
驼婶就住在屋后
朝阳的山坡上了
儿子跪在坟前
跪成一只断了线的风筝



瞎婆婆

瞎婆婆是村里
没有结过婚的老女人
村里的孩子
都是瞎婆婆带大的

瞎婆婆有许多故事
月亮船也装不下
书也写不完
那些故事不瞎
眼泪一样清亮

瞎婆婆的眼睛
是怎么瞎的
这是一个秘密
老人说,做闺女时
她和一个男人钻过高粱地
去过密树林

后来那个男人当兵死了
她就哭瞎了一只眼睛
再后来有另一个男人
替她挑过水劈过柴
某一天那个男人
被一群人押着游街游走了
瞎婆婆的眼睛就全瞎了

瞎婆婆死的时候
她带大的一个女孩
正在办婚事
全村子都哭了
老人说,一天之内
村子里嫁出去两个闺女



寡妇李

说她男人
埋的风水好哩
坟头冒青烟
于是寡妇李的儿子
在青烟里考上大学了

儿子张嘴喊爹的时候
寡妇李的男人死了
儿子是寡妇李的泪水
喂大的
喂大的还有一条
村里男人都怕的狗

有人给寡妇李犁过田
寡妇李的脊梁骨
就被全村的指头戳弯了
寡妇李就被女人的白眼
翻到河边去了
每一次都被儿子的哭声
拉了回来

寡妇李的儿子
在全县考了第一
村里的男人
莫名地打自己的孩子出气
“没出息的东西
考不过寡妇的儿子”
巴掌抽在那些孩子的脸上
一声声痛在寡妇李的心里

后来寡妇李的儿子
把寡妇李接到了城里
寡妇李把那条狗也带着
人说,城里也有怕狗的男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19:04 | 只看该作者
石玉坤老师的博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u/18929655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4-3 08:16 | 只看该作者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著作中有一文《新诗略谈》中说,要想写出好诗真诗,一方面得具备诗人人格的涵养,另一方面还得拥有诗的艺术技艺。
——宗白华的诗学造诣非凡,但现在读他书的人很少。文论集《美学散步》、《艺境》都是耐读的教科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9:48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4-4-3 08:16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著作中有一文《新诗略谈》中说,要想写出好诗真诗,一方面得具备诗人人 ...

问候风兄春好!

还有艺境,呵呵,下次有时间找来一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17:06 | 只看该作者
提上来,期待秋水来批批这些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4-20 17: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浅眉秋水凉 于 2014-4-20 17:50 编辑

在《高处》,诗人与诗思的形、神之时态,或可深入一些解读和挖掘哈;其它三个点,亦然。
子青的诗评,向来必读的。但,这个似乎与你之前的那些精彩,略微逊色了点点,也许是与解读对象熟悉的原因,反而影响和束缚了评者思维,使得评者稍有忌讳吧。
所列之诗,个喜欢 《寡妇李》《人面桃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4-20 17:42 | 只看该作者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4-20 17:06
提上来,期待秋水来批批这些诗歌

子青是铁了心要我担任大嘴巴使者了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1:19 | 只看该作者
浅眉秋水凉 发表于 2014-4-20 17:37
在《高处》,诗人与诗思的形、神之时态,或可深入一些解读和挖掘哈;其它三个点,亦然。
子青的诗评,向来 ...

谢谢秋水樱桃嘴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1:19 | 只看该作者
浅眉秋水凉 发表于 2014-4-20 17:42
子青是铁了心要我担任大嘴巴使者了哈。。。

秋水是正能量的代言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0 11:3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