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馕
弯腰,起身;再弯腰,捞取。打馕的维吾尔小伙买买提•库尔班在馕坑
上舞蹈,醉了少女阿尔孜古丽的心。她的眼中春暖花开。
阿尔孜古丽心中的花蕾,被热腾腾的馕饼唤醒了,此时正悄悄地在买买
提•库尔班的心头绽放。
买个木碗
历史的长河从绿洲的家门口流过,摇曳着一叶小舟。俊男靓女捧着木碗,
正咀嚼得津津有味。家中有了瓷碗的维吾尔人家,口中泛着木碗的余香。
逛巴扎买个木碗,和祖先牵手,聊聊家常。
烤包子的诱惑
在巴扎上吃个烤包子,绝不是为了贪嘴,更像是为了填饱心灵的饥渴。
从绿洲的深处涌来,坐着毛驴车赶来,朝着烤包子的方向飞翔,载歌载舞。
被誉为“男宝一号”的羊肉烤包子,能为绿洲人增添几多阳刚?
古董商人
加买路一隅,几个古董商人踩着绿洲文明的肩膀招摇。手中烙着多元
文化因子的老古董,既不像婴孩,也不像祖宗。
古陶罐、丝路货币、新疆红钱、老铜器……梦幻着淘宝人的眼睛,轻
抚着古董商人的狡黠。
清真寺旁的说唱艺人
弹起热瓦甫,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加买清真寺旁的维吾尔说唱艺人,
自弹自唱的“苛夏克”(维吾尔语,民歌之意),唤醒了一位美丽的绿洲新娘,
鲜活了一位侠肝义胆的绿洲英雄。
唱词中涌动着绿洲的历史云烟。说唱艺人,生命在漠风中荡漾,吟唱。
露天博物馆
走进巴扎,就是走进绿洲文明的露天博物馆。
这里是开放的、朴素的、热烈的、多彩的。不要见外,只要一只脚迈进,
巴扎的暖流就会将你紧紧包裹;无需高歌,商贩们锤炼千载的歌喉,将巴扎高高
托举;无需添彩,人流、物流、信息流,一刻不停地编织着锦缎,巴扎的面容异
常光鲜、诱人。
历史在现实中延续,传统与现代交融。巴扎,绿洲最悦耳的交响曲。
注:巴扎,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遍布新疆城乡。 在南疆维吾尔
人聚居地区,差不多每个乡镇、交通路口,都有巴扎。 新疆因地处丝绸之路这条
中西贸易通道的中段,各族人民特 别是维吾尔人具有重商、崇商、经商的传统。
新疆各地的巴扎,就是 他们长期从事商贸活动的场所。 这里平时有若干店铺,供
售日杂百货。一到巴扎天(每星期一次,多在星期五或星期日;相邻的几个巴扎,
可将时间错开),方圆几十里 的群众纷纷前来“赶巴扎”。到新疆旅游的中外客
人多爱到巴扎逛游、购物,体会西域巴扎的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