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海滩 于 2014-3-18 21:00 编辑
历史与现实的交叠
——读汤养宗《一树鸟鸣》
红海滩
诗人通过诗歌歌颂人类的真善美,也如实的反映社会存在的万千现象。做为一名优秀的诗人,不仅要有高超的诗艺,还要有锐利的精神感觉与一个诗人必备的良知。这种良知代表的是社会的责任,大众的心声。他的良知直接指引了诗歌的写作方向与写作形态。
汤养宗老师就是一位写作态度严谨,诗艺精湛,且有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感的成熟诗人。
《一树鸟鸣》是诗人的代表诗作,它运用隐喻,象征,反讽,自嘲的诗歌技巧,从细微处着墨布局,不动声色的转换场景,达到他心中需要的效果的同时,也引发大众读者的共鸣,揭开诗歌主题“一树鸟鸣”的真正喻意。
《一树鸟鸣》所选用的时间背景是春天,寒尽暖来,江河解冻,万物的欲望复苏。花香流动,鸟鸣欢畅,愉悦心情,面对春色无限,人类的情绪随之高涨,天性中的“欲”在血液里涌动,这符合自然景物对人类心理产生的情欲暗示与间接刺激。
而诗人只不过在这设下了伏笔,他的听觉告诉他“有些不是花的东西在树上开花了”这一句很令人费解,“不是花的东西”代表了什么现象呢?它本不应该属于这棵树,为什么会在树上开花?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跟着诗人的听觉走,接下来,我们听到了花开的高亢声音——“公鸟与母鸟的声音都特别颤”这一个“颤”字用的精妙准确,而“一锅豆粒正在火候中”把画面的声效推向高潮,意象运用出奇却无比贴切,诗人的想象力与笔功不禁令人叹服。
诗人虽然“有点看不住自己”但他及时让脚步刹车——它们正在做的事我们做不来,
然后,诗歌的画面由听觉自然而然的转换到视觉,场景清晰开阔起来,我们看到了树上的“鸟鸣”,看到“不是花的东西”——树上有貂蝉/也有杨贵妃与西施/也有吕布与董卓/以及神情黯淡的谁/好像几个朝代终于合在一起做相同的事/那些不是花的东西正发出花开的声音/正宽衣解带,把我们的山河扔在一边
/也不顾国家正在修改一部刑诉法.这一小节借古讽今,用古喻今,语言机智风趣,讽刺意味浓郁。诗歌开头所反映的情欲已经不是单纯的情欲,它与权力握手交好,两种欲望的混合令人所不齿,也令人嗟叹。诗里的历史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他们不仅曾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写下一笔笔重墨。在历朝历代也能找到与之重合的身影。他们处于政治权力中心,在权力欲望的唆摆下,自我欲望逐渐膨胀,权力与情色的碰撞,使他们无视国家法律的存在,抛弃道德规范的束约。终日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情色代言人的出发点无论是自愿还是无奈之举,结果都像一个胀到极限的气球一样,爆裂破碎,洒落虚无。
历史与现实总有惊人的相似循环,总有许多不谋而合的节拍。这首诗的写作日期是2012年3月15日,距今已有两年的时间,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中找到现实社会与之相交叠的权色事件,以及那个“神情黯淡的谁”。诗歌所呈现出来的寓言性生动立体,诗人深度的精神层次思考是一把锋利稳狠的刀子,把历史与现实剖解的透彻痛快。
在见识了“鸟鸣”真正的面目后,诗人说出大众以及与他站在相同立场的人们对这种社会现象的看法:许多良民是不屑去细察这些的/只有/我这类人会摸一摸身上长不长羽毛/以及/也装出快乐的样子/仿着发出几声啁啾/在咽喉结处/经受一番细心的变调。“良民”我的初解是认为他们如同树下庯常碌碌的蚂蚁,循规蹈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日为生计奔波,只关心生活给予的收成,没有抬头看春天的心情,听鸟鸣的心境,更不会在意树上的“鸟鸣”究竟是不是鸟发出的。他们代表了社会绝大多数人群的态度。唯有“我”这类人与良民不同,接受不了这种令人深痛恶绝的社会现象的存在,但为了不使自己的言论过于孤立,不得不“装出快乐的样子/仿着发出几声啁啾”。但这模仿的行径也只是装装样子,蒙骗自己罢了,变调的声音终究是不能入自己的耳朵。在自嘲自讽的同时,愈发显出当下诗人群体的尴尬与无奈了。
总之,我认为一首好诗能经受住时间之手的淘洗,也能经受住大众审视的目光。它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时代的美与丑,善与恶,以及在广阔的时空长河里闪烁着历史与现实的交合时的光芒。
2014.3.18
一树鸟鸣
汤养宗
一树鸟鸣,叫得我血脉贲张,再仔细听
有些不是花的东西在树上开花了
这是开春时节,我也有点看不住自己
公鸟与母鸟声音都特别颤,一锅豆粒
正在火候中。它们正在做的事我们做不来
树上有貂蝉,也有杨贵妃与西施
也有吕布与董卓,以及神情黯淡的谁
好像几个朝代终于合在一起做相同的事
那些不是花的东西正发出花开的声音
正宽衣解带,把我们的山河扔在一边
也不顾国家正在修改一部刑诉法
许多良民是不屑去细察这些的,只有
我这类人会摸一摸身上长不长羽毛,以及
也装出快乐的样子,仿着发出几声啁啾
在咽喉结处,经受一番细心的变调
2012-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