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七色花”青年诗人创作大赛开赛之际,主办方之一的上海文艺对大赛的发起人、评委等做了一次专访,以下是上海文艺网丽水记者站马杰关于大赛评委湖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沈健的采访:
记者:您好,沈老师,这次您在百忙之中欣然应邀担任这次“七色花”诗赛的评委,您觉得诸如此类的公益性活动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沈健: 中国是诗国。现在诗歌边缘化却已经很多年,人民需要好的诗歌。
这样的活动非常必要。
记者:那在您看来,当下诗歌发展态势正在朝一个什么方向发展
沈健: 中西结合,书面语和口语浑然一体
记者: 关于当下90后的诗歌创作,您觉得年轻的诗歌创作人除了具备文笔外,还应该有什么重要的文学修养?
沈健: 学贯中西,那是理想主义的说法。现在是网络世界,最好的东西通过网络基本都可以找到。年轻和修身养性并没有天然的冲突。从源头开始,诗经以降的中国诗歌到新诗,到西方的现代诗,都必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也许可以找到每个人自己喜欢的“调调”吧!
记者: 问:我在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读过您的《大竹海》,笔尖浓厚的江南地域特色的和人与自然相谐的生态元素绝对是给当下钢筋混凝土里的创作一枚*,请问您是怎样找到这种回归自然、感恩自然的创作灵感呢?
沈健: *吗,非常非常非常之反生态啊!回归自然、感恩自然,对于我,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天人合一,理所当然吧。只是因为*而(暂时?)忘记了生态的人现在是非常多的。还有,如果是一首好诗,诗本身、诗内部的“生态”肯定也非常“和谐”。
记者: 问: 沈老师,能否跟我们谈谈新人创作在把控诗的内部“生态和谐”要注意一些什么方面的要素
沈健: 有一首好听的歌《十年》。以前,比方在80年代的中国,一个好诗人没有十年以上的努力似乎是不可想象的。现在不一样了,网络世界让一些年轻诗人成长非常之快。祝福他们。至于把控诗的内部“生态和谐”要注意什么要素,我想,中外的历代好诗人都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多向经典学习吧。
记者: 问: 此次大赛在文学界首创一个幸运奖,更以抓阄的形式来评定,一时招至诸多非议,您觉得这样的形式适合吗?
沈健: 非常合适, 时代精神的一部分, 优点就是缺点。正面就是反面。
记者: 还有此次评委组里的特约评委倪燕,是在香港文艺界从事选美工作的,也担任了此次大赛评委,对于这位搭档,您怎么看?
沈健:好事情啊。所谓的术业有专攻。但是啊,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精英人物太多,鲶鱼效应啊,好!
记者: 感谢您接受上海文艺网的采访!祝您生活愉快!
沈健:谢谢,愿你工作开心!
个人简介:
沈 健: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安吉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