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十五岚 于 2014-7-10 09:58 编辑
文/十五岚
一直以来对诗人那木的作品爱不释怀。呈现当今诗歌世界,不乏先锋、口语之类别的诗歌作品。我认为中国的诗歌既要保持理念中的民族传统,譬如古典与浪漫,还要不断在此基础上糅合更多的新元素。当然,好的诗歌向来都是无可解读的,因为诗歌都是来自诗人内心世界的感性结晶。它胜似画却不是画,胜有千言万语,却寥寥几笔即可击穿心扉。令人在感觉上无限地得以巨大的收获。而那木的这篇作品,似乎也是一气呵成的。读来同样使人眼前一亮,感觉犹如春风轻轻放牧心怀般的惬意与舒坦。
毫无征兆地起句“我渴望田野绿意退尽后/依然摇曳一株含浆的麦穗”,像是诗人一下子把关闭久深的一扇门打开,心情的目光掠过原野,但见一派芳草葱绿。远方的陌上,暗褐的土地里,农夫似乎刚刚把庄稼收走。就在那儿,诗人坐落下他轻吟的感叹。时间是否在此打住,如同收获人,体验过往与时光的奔梭。而我独独放不下对那“一株含浆的麦穗”的遐思,想要它“成为我毕生的食粮”的渴望,以至使我能达到“望一眼便能充饥”的高深理想中去。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怀,如若诗人的心灵滴下的雨露,甚至血和泪的叠加。
进而展开阐述。跟着诗人思绪的引领,一番抑制不住的情愫从地面开始攀升。需要在天空寻找定格的事物,由此联想到一只鸟,而这只鸟,外观形象是多么小巧玲珑。因为它,“我的胃是鸟的胃”,进一步拓展美好的联想。我“只把它当作腹部明灯/或小小引擎”,而是不会“消化它”。亲切和善的诉说,透露着非凡的内心世界,无法形容地令人鼓舞,感受到了诗人自由奔放、积极进取的美好心灵。
而下面的句子就很自然地给出接应,“让我在鸟一样的飞翔中/穿过潮水般的黑夜/在天蓝与海蓝之间/向一个神圣的字眼请命”。寥寥几句,静动结合,缔造的画面如此宽阔与博广。一只鸟的飞翔,怎能不经过黑夜,进而在天蓝和海蓝之间翱翔,鸣啼。那鸟啊,是否一只鸥?或者让人联想的精卫?如此坚贞、锲而不舍的跋涉。尤其“向一个神圣的字眼请命”的结句,令人百感交集。试想,诗人要以怎样的决绝进行着自己的征途?这样如同言志的内心写照,使人倍感的惜念,像是对天空与大地的宣誓。
所以,这首《一株含浆的麦穗》无论语言、意境都达到了一个高度。不说它如何读来令人动容,单是它充满的情感色彩,已经是“轻得不着痕迹,却满得让你惊叫”那样美好。
诗歌向来都是诗人突破自己的境遇与生活。并在不断跨越自己的命运与时空时,诗人已经不是孤单的自己。作者交出了作品,同时也是交出了内心的一切。诗人的心都是晶莹剔透的,期冀用自己的诗歌去滋养和映照别人,甚至深入世界当中去。具体到一个出发点,那便是诗人的一颗明亮的心。因心如灯——这便是爱。爱亲人爱朋友,爱周围的事物。就像此作品里的诗人对一株卑微的麦子,小小的稚鸟那样充满感怀。所以,爱是诗人写作的动力,更是源自诗人开阔的心态与对生活的感恩之情。
以上是本人对那木先生的诗歌作品《一株含浆的麦穗》的一点浅析。不到之处还请作者本人海涵。
下附原作:
《一株含浆的麦穗》
作者/那木
我渴望田野绿意退尽后
依然摇曳一株含浆的麦穗
成为我毕生的食粮
望一眼便能充饥
我的胃是鸟的胃,很小很容易填饱
跟鸟不同,我不会消化它
只把它当作腹部明灯
或小小引擎
让我在鸟一样的飞翔中
穿过潮水般的黑夜
在天蓝与海蓝之间
向一个神圣的字眼请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