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宫白云 于 2014-8-5 09:08 编辑
大地上长出的辽阔
——读董书明的诗集《辽阔》
宫白云
天空中,布满醒世的经幡
大地上。今夜,走失一架山羊的头骨
——董书明
《辽阔》是董书明的第二本诗集,除了体现他一直坚持的诗观:简朴、纯正、呈现外,更多了些情感的质素与高迈的灵性。全书关于诗的方面分为四卷,分别是“乡村情感”、“傲慢的时光”、“我要怎样才能放下你千回百转的爱恋”、“把铁路竖起来”。从他的这些诗歌文本来看,让诗不断地回到情感或生活的状态,在那里触摸内心或本真应是他的诗歌本源。诗仿佛是他生活、内心和情感的回声,但并不单纯的呈现。生活本身为他的诗写提供了与其思想与内心沟通的线索,他或者呈现或者应合或者共鸣,从中吸取营养或者所需,诗歌充当了他思想和内心的纽带或者桥梁。
从这本诗集来看,诗人董书明与诗歌的渊源,从来没有离开过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与村庄,没有离开过父母、亲人的血脉牵连。他一方面给予养育他的那片故土、父老以无尽的深情与怀念。另一方面,面对着当下中国村庄的现实给予深刻的同情与思考。做为从那片村庄里走出来的人,为了生计,他穿梭于不属于他的城市,挣扎在城市与乡村的道路上,像候鸟不定期地回到家乡,他的思念与留守,痛苦与追求,牵挂与挚情等都成为他的诗歌主题。“蒲公英/要怎样摧枯拉朽/将自己,流放给村庄/它等来风/捎走它的种子和自由。在异地,重新焕发生命或希望”(《等风来》);“厚厚的雪地/谁也不忍心/踩上去第一个脚印。生怕,将故乡的新衣弄脏”(《雪花,难已抚平村庄的忧伤》);“农家的炊烟/像镜中的清凉河/依稀都是村庄,早衰的白发”(《清凉河》);|“易碎的乡村,农人捧在手心/追赶节气、秧苗/和收成/晌午的村庄匆忙吞下了炊烟。远处/通往城市的铁路/像一双筷子,搁在自家的地头”(《村口》);“从门缝看故乡,容易/把故乡看扁。进退/两难。我的命是一粒盐的疼,远离了大海”(《回乡书》);“那天晚上一定没有星星和月亮/你摸着黑暗中的胡同是怎样走出狗叫中的村庄”(《一代人》)。这些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的情感,更体现了诗人面对乡村乡情的一种反思。对今天的很多人来说,“故乡”已成为概念,他们丢失了这块土壤,在喧嚣中一颗纯朴的心也渐渐失缺,有多少人还记挂着那片村庄、那厚厚的雪地、那些炊烟、那声声的狗吠?而诗人董书明从来也没有放下过它们,他写着,思索着,他写下命运,审视,感喟,追问,疼痛,爱恨,写下乡愁写下大地,写下对人生的理解,写下对现实的困惑。心有故土与乡愁的诗人是有根的诗人,他的心井注定是一口泉井。
对已迈向中年的诗人来说,社会巨大的变形带给他的冲击力是鲜明的,当他不自觉地成为故乡的异乡人,越是孤独,越是困惑,越是困惑,就越是增加了当下的孤独:“一个人。在兰州拉面馆里吃晚餐/一场雨,白了少年头/匆匆抵达//一场外省的雨,像扯不断的兰州拉面,一直在下/仿佛我和祖国/饥渴交迫。欲壑难填//春天,病入膏盲。落花/后知后觉/时光的河床,搁浅了一地开口诉苦的蚌壳”(《在兰州拉面馆里坐等雨住云收》)。
时间的河流无论在城市还是村庄一刻也没有停歇,正如诗人的脚步,他经过他脚下的山山水水,山山水水也经过他,大自然给了他启示也给了他灵感,他写草原,写林场,写流水,写小舟,写白鹭,写蚂蚁,更多的是写寺庙:《鸡鸣寺》《慧日寺》《静安寺》《云居寺》《西林寺》《观音寺》等,面对喧嚣物欲的现世,诗人很想像那些僧人“持居士戒。著青衫/穿芒鞋/与鸡鸣山形影不离”,“卸下肝胆的火/自废武功/在竹影下静修/饮食经书/做一枚闲棋冷子”(《鸡鸣寺》),这种姿态其实是诗人内心对现实的一种厌恶,表现了他想逃世的一种诉求。他想逃到山林,逃到前朝,过一种他所向往的诗酒生活,这从他的一首《大好时光,让我们一起来虚度》充分体现:
在晋朝。我的前世过着士大夫的日子
守着气节,祖宗
留下来的殘山剩水生活。拒绝
参政或到异地为官
面对春光,用落红在流水上写辞赋
让我们一起来,虚度光阴
隔三岔五,我携带浊酒、美人,呼朋引类
去竹林、庙宇
清谈,枯坐。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
三步之内,用衣角杀人
建康城的体内,生长瘀毒、专权
流感。有一间新开张的店铺
出售人间铁,箴言,朝代更迭。贴补
书生的胆识。日月像工匠举过头颅的大锤
落向:大地、灵与肉
无法躲闪的光亮
反复要把江南打造成一件闲置的兵器
——《大好时光,让我们一起来虚度》
这种倾吐中内藏机锋,既有对现实的反讽,又有发自内心的个人理想生活的倾诉,真切的内心牵引着诗句,表面上的虚无感恰恰体现了诗人与这个蝇营狗苟的现实的格格不入,它是对峙现实谱系的一种力量,隐藏于诗人灵魂的深处,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恰恰也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整首诗的基调既带有古典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现实主义的在场感。诗人杨炼说“诗是生活在我心中的变形,是我按照思维的秩序、想象的逻辑重新安排的世界”。而董书明在他诗歌中为他自己安排的世界也许是他在为自己理想生活画的蓝图?但无论怎样,我总觉得,只有绝望的人才有希望。
诗人在现实与梦我之间穿梭,“随意凭栏/坐在午后禅房的台阶上/伸手/抓住时光的衣角/让他停下脚步,交出体内的慢。或者,往回走”(《慧日寺》);“假如,人生可以重头再来/我愿意生在清水江边/做渔夫的儿子,长大以后,娶苗革姑娘/开一家酒楼,当一回笑迎八方宾客的小老板“(《清水江》)。虽然这些梦想或者说内心的图景并不能修正生活,但却可以修复心灵。它是诗人的诗情与诗意,更是一种人文精神。
亲情、友情、爱情是诗人无法割舍的情感与主题,他不知道“我要怎样才能放下你千回百转的爱恋”,但他知道“好女人像月亮一样少。像均瓷,轻易碰不得/因而,我忍痛”(《回答》);“把自己复制一万遍/丢在天上人间/一生只爱一次/天真无邪”(《必须允许我是有恍惚的》);“是不是,我一生修桥补路,做善事/来世。火车就能开进天堂/通往我那至今没有铁路魂牵梦萦的故乡”(《把铁路竖起来》)。诗人以自己真实的内心写出自己真挚的情感,在看似不愠不激的倾吐中,给出对生命情感的深切感受,含蓄又充满柔情。这样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染他人,就是因为诗人让心灵与自我发生了统一的关系,他们互相贯通,互相契合形成有机的整体。诗人在情感面前并不是被动的,相反,任何时候他都能主动地对待、清醒地选择,我们来看他的一首《小洁,你要看我就乘火车来》:
小洁,要从武汉来安康看我
我心想我有什么可看的
我是结过婚的男人,有妻子
放在九江长年独守空房等我回家
我们只不过在QQ里聊过天,在视频里见过面
你瞒着家人,坚持要来
那就来吧。飞机容易失事
汽车喜好追尾
你要看我就乘火车来
沿途经过的武康铁路二线是我亲手修建的
我熟悉它的每一寸路基,不会塌陷或者出现意外
就像熟悉自己好久回不了家的身体那样
坚硬无比
——《小洁,你要看我就乘火车来》
这首诗的语言,直白中有种温暖,结构也很特别,以“你”使“我”成为自己内在的交谈者,因而使诗歌不再是个我的独白,诗人试图借“你”进入一个与“我”的共有关系,并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揭示了现实存在本身的荒谬,既呈现又反讽。如果写到“你要看我就乘火车来”便结束也无不可,但诗人很自然的一转便出现最后一段“沿途经过的武康铁路二线是我亲手修建的/我熟悉它的每一寸路基,不会塌陷或者出现意外/就像熟悉自己好久回不了家的身体那样/坚硬无比”,恰恰是这最后一段化腐朽为神奇,不仅自然的暗示自己坚硬的意志“不会塌陷或者出现意外”,而且提高了诗的境界和意蕴。使网友见面这一很庸凡的主题得以多维的呈现。董书明的诗很多这样所谓的“琐碎题材”,虽然主题微小,但他都有能力在其中迂回地揭露现实。或影射,或反讽,各种语调,各种气息交织一起,而不显突兀。
“辽阔”是诗人给他的这本诗集的基本定位,这两个字在这本诗集中占主导的“呼吸”作用,是我们理解这本诗集的关键词,如同音乐的首调。事实上,这本诗集中的诗作真实可信地为我们提供了对于“辽阔”的最终证明,它们是大地上生长出来的“辽阔”,由于诗人总是贴着大地而行,一种生长和辽远便充满了他的整个生命。
2014-8-4于辽宁丹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