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鲁奖:为诗歌出口气
◎艾华林
近期以来,笔者因生计问题,已远离诗坛。然今年的“鲁奖”未评先热,先有方柳之争,再有“啸天体”获奖。这场围着“鲁奖”的名利之争闹的诗坛乌烟瘴气,其热闹程度不亚于一次偶然的新闻事件,从而吸引了不少眼球,笔者也为之侧目。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终于在2014年8月11日尘埃落定了。这顶象征着中国诗歌最高荣誉的桂冠,被一个擅写“新闻诗”的古董级诗人周啸天摘走了。可花落周家之后,诗坛一片哗然,质疑“鲁奖”公信力的声音不绝于耳。有资深媒体人说:“这水平,单位至少不下十人”吧。那么,在众多优秀的参评作品中,周啸天是如何脱颖而出的了?至于这背后的原因,笔者不想妄加猜测。
周啸天何许人也?恕笔者孤陋寡闻了。此前,笔者真不知诗坛有这么一位“天赋异秉”的奇葩诗人。为与时俱进,笔者搜其诗词,恶补一番,对其诗歌造诣有了初浅的认识和理解。像网上可以搜到的《写邓稼先》《写<超级女声>》《写翁帆杨振宁订婚》等一系列“泄歌”,我就不在这里引用了。至于周诗的质量,我不敢说其有多垃圾,但归为打油诗、顺口溜之流应不为过。而在笔者看来,这些追求热点新闻效应,只图一时痛快的宣泄情感的诗词,和郭德纲的“嘲讽诗”及芙蓉姐姐等网络名人以裸露肉体以博出位的手法其实也没什么区别。可就是这样一些“露骨”的诗却被一些所谓著名的作家赞叹有加,这就令人费解了。尤其是读了著名作家王蒙、杨牧等人的软文之后,笔者就有一些想法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便有了为诗歌出一口气的念头,遂作此文,与方家商榷。
“殷璠裁鉴久别离,教授赐我欣托居。风雅其中多闻道,唐朝以后又见诗。”这是作家杨牧收到周啸天赠送的旧体诗集《欣托居歌诗》读后“心情大爽,爱不释手”,禁不住写下的一首赞美诗。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诗到唐朝就已经做完”。可杨牧在读了《欣托居歌诗》之后,无限欢喜地赞颂说“唐朝以后又见诗”。这意思就非常直白了,周啸天的诗在杨牧先生的法眼中是可以和唐诗相提并论的。周啸天的《洗脚歌》让杨牧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一个是写歌女,一个是写洗脚工……”前者最终只不过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同情,是垂怜,是居高临下;而川大博导周啸天,则是与洗脚工平起平坐,甚至想到了说不定哪天我也会趴下为你洗脚!这是超越,哲思的超越,艺术的超越,更是一种境界的超越,难怪王蒙称赞此诗“真绝唱也”,杨牧评论道。(《新京报》)纵观杨牧对周诗的评价,不可谓不高。但客观地说,笔者认为有失公允,有违良心、有违诗德。如此高论,杨牧先生当然不能自圆其是,便进一步引用王蒙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于是惊呼道:难怪他(王蒙)惊叹“周诗的神奇、周诗的妙造和周诗所特有的唐诗般的练达品格”啊。下面我们且看王蒙是如何天花乱坠的吧!
在《读来甚觉畅快》一文中,王蒙对周啸天的传统体诗词大加赞赏。极尽溢美之能事,穷尽夸张之手法。文章一开篇,王蒙便直抒胸意,说:“许多年前,我读到四川大学周啸天教授的旧诗《洗脚歌》与《人妖》,大为雀跃。”透过“大”和“跃”,王蒙对周诗的溢美之情便形象地跃然纸上了。紧接着,王蒙便详细地罗列了其“大为雀跃”的五个论据。而其在谈及《洗脚歌》时,说该诗“能以时下足浴——脚按摩为题材入诗,已属绝伦。此亦大俗若雅,大雅若俗,腐朽神奇,全在一心之证。”若按照王先生的这个意思,凡是“能以时下足浴——脚按摩为题材入诗的,就属绝伦了。那这标准也未免太低俗和宽泛了吧。笔者作为文学爱好者,与我交往的文友虽然不多,但还是读过一些诗歌的,像这样以时下足浴为题材的,笔者也曾读过几首,但未见有被吹捧为“绝伦”的,也许这就是笔者记不住哪些非“绝伦”诗的原因吧。
继而在《读…》文中,王蒙为进一步论证自己高论的正确性,又不厌其烦地继续列举了《葡京赌城》和《写千手观音》两首诗,并加以“进口调料”,说“失语”云云,是现代西词中译的时髦语。其目的是为了论证周诗“融古今于一炉”的高超技艺,如果没有相当的中华文化素养是写不出这么“绝伦”的诗的。还在谈及周啸天后来荣获“鲁奖”那首名作时,王蒙更是大言不惭地将《将进茶》推上了“绝唱”的行列,乃至摘取鲁奖的桂冠。可就在这风口浪尖上,周啸天傍上王蒙这棵大树的历史被挖出。话说2002年,周啸天在安徽师大李商隐研究年会上初识王蒙。斯时,周听了王的讲座,便写了一首《听王蒙讲座感赋》的赞歌。《听…》诗开头是这样写的:“师大礼堂无虚席,王蒙咳唾颇解颐;点窜玉谿锦瑟字,凿空乱吐葡萄皮。”不久,周把这首诗连同另外几首,寄给了王蒙。再后来,时光流转到2005年,周著《欣托居歌诗》出版,王蒙“拜读之后更觉琳琅满目,活泼,生机,古雅,趣味,耳目一新,叹赞有加,喜传统体例诗词有了新的突破矣。遂作雄文一篇《读来甚觉畅快》。然,笔者幸读此雄文之后,却倍感郁闷和无奈。其实,那皆是“虚高”的溢美之词而已,当不得真的。可偏偏周啸天就当真了,周在获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洋洋得意地说:“不敢说已经超越了唐人,但我拿出的诗词参评中国文学的最高奖之一,是因为我看到了当代诗词作品中已经有了不输于唐代诗歌的文采,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当代人的风貌和精神价值。”
诚如斯言,在鲁奖这顶桂冠花落周家之后,笔者确实看到了当代人的精神风貌,至于价值吗?愚以为聊胜于无啊!现在,“鲁奖”这件闹心事的余温也开始消褪了,堵在诗人们心里的那口恶气也出得差不多了,生活回到原点,一切将归于平静。炎黄子孙十三亿,不蒸馒头争口气。诗人们是该好好想想了。
2014.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