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纯朴的学子诗思,宽厚的人文关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6 2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霁良 于 2014-10-6 21:13 编辑

                   纯朴的学子诗思,宽厚的人文关怀                  

                                                                                      ——谈王霁良近年诗歌   


                                                                     张志云  
      
         
    前几天霁良将《在这个行将挥霍掉的夏天》诗稿邮过来,我看了好几个晚上。凭多年老友,霁良想让我谈谈看法。我虽然对写诗研究肤浅,但对诗的赏析还算敏感,好坏优劣能闻出个味道来。为了帮助朋友追求更佳效果,我便直言其瑕疵,着重在语言方面提了几点建议,诸如语言似可进一步凝炼,避免拖沓之类。事后再想想,即使语言有所不达,只要诗意新锐,也是瑕不掩瑜的。在诗意的建构上诗人颇有独到之处,概而言之可谓:纯朴的学子诗思,宽厚的人文关怀。
    从文化修养来说,霁良写诗起点不算低,——读书涉猎广深,又曾就读山大研究生作家班,担任班长,这些年从没舍弃过文学,诗作当属学子命笔,然而显现出来的诗思却是纯朴的,他的诗作情感沉郁、色彩厚重,多于叙事,少作抒情,不殷议论,生活体验性的情理感悟自然溶于叙事链条,其意象群呈现直观、单纯、原真、质朴的大千气象;这部诗集选的是他新千年之后的诗歌作品,以前的多没选用,也许是诗人认为近十年的作品思想更成熟些吧。
    诗人在形而下的世俗生活中,以多维的视角关注当下,题材涉猎和素材捕捉体现出大义的人文关怀,细节上描述较为成功,构成了审美的诗意张力,特色鲜明,其人文大视野总是在普通人、平常事的层面关注而辐射,整体上体现出一个善诚文人的良知和来之于传统文化思想的通达理性以及悲悯情怀。现在写诗的人很多,大多沿袭老的写作手法,千人一面,不是另类的诗人很难出彩,霁良实际是在刻意避免蹈人覆辙,在他的作品里,故乡情怀是深沉冷峻的,诗人笔下展现的艰辛的生存处境、孤寂的老人、花着女儿卖身钱心灵凄楚而扭曲的老汉、跑到市里上访失败心情郁闷无助的乡友,都在各个层面上映现着诗人的人性关怀,表述着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愿望。诗人笔下的怀念是发自肺腑的,只有诗能为自己心中的块垒寻求替代性满足;诗人笔下的游子情怀是追索惨淡的,那些离开家乡流入城市的农村青年,没有钱,没有门路,为了生存到处奔波,艰难打拼,摆书摊大声吆喝,在筑路工地上沐风雨下苦力,在城市大街上流连游荡无处居住,受奴役受冷落,夜宿街头,寒酸孤寂,在二律背反中无不立体活化出现代青年抗争而向往的艰辛历程。
    诗集《在这个行将挥霍掉的夏天》还收录了大量爱情诗和“画美诗”,传达给人们的不是风花雪月的无聊呻吟,而是对其生活出路、未来人生的担忧和思考,烟灰缸上的女人遭受的凌辱,深埋记忆中的少女的单纯羞赧,都流露出一个学子诗人对女性的人文思想的关爱和忧思。有几首还坦露了与邂逅女子的迷恋缠绵,直面失意与无奈,这可以说表现了一个诚实诗人的勇气吧。
     霁良性情温细,敏感,具有诗人的特质。其诗是在生活经历中自然流露的感受情怀,是自在写作,并没有特别追求什么形式或模式,诗作皆真实,皆灵性,全无造作、粉饰之气。且口语化,散文化,于现代语境传达划时代的先锋意识。虽有几分朦胧,但对那些原真的生活细节琢磨一番,则不难把握诗的文化思想的内涵和来自生活体验的情愫。其先锋意识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现象的理性关注、忧患思索以及时代性困惑。读这样的诗使人心灵震 颤、反思自省、联想思考人生和社会的底蕴,若想得到感官的刺激或情绪的娱乐,就不是在这里能够满足的了。
     就因了诗人的特质,诗人感受的感慨、伤怀太多,简直是风一刮树一动就动心触情。莫说风霜雨雪花草虫鱼这些自然景物了,尤为社会生活中的诸如打工、死伤、上访、水灾、地震、友情、爱情所关注,在诗中以细节展现出来。细节不仅是诗的精要内容,而且是诗的话语方式,有些即是诗思语言了。加之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完成的是传达文化意识下的生活原真和人生本真。这体现着诗之文体的时代性嬗变,诗之创作在绝望中的又一次突破。



(张志云:山东作家,书法家。笔名老蚕,出版文集多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0-6 21:4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31 23:2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