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诗人:诗歌改变不了生活却能影响心灵
校车司机诗人叶光荣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烨池
2014年,佛山“电召诗人”出现,被许多人奉为高雅的诗歌一下子接了地气,市民有褒有贬。在被誉为“诗歌之城”的佛山,很多人已远离诗歌,也有不少人认为当今“电召诗人”的所谓诗歌已不是诗歌。然而佛山还有那么一批草根诗人,他们是普普通通的打工族,没有高学历,却坚持一边打工一边写诗。
仓库管理员余海明:每天坚持写一首诗
2002年,余海明因家庭经济困难,从广西大学中文系辍学,来到广东打工。2004年,他来到南海,接触到了“打工文学”,一直埋藏在余海明心中的文学梦复燃。
目前,余海明在一家工厂负责仓库管理,每天八点半下班,回家后,每天写一首诗成了他的休闲方式。余海明说,他最喜欢的题材就是乡村与城市的结合,这正是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出身贫苦的广西农村,来到广东城市打拼,尝尽人间冷暖,这些故事和感受经常在他的诗歌中出现。
除了写诗,余海明还坚持每天夜读,有时要到凌晨2时才放下书本休息。余海明的夜读范围也以诗歌为主,包括北岛等名家的经典诗歌,年度优秀诗歌等诗集,以及相关诗歌理论,他希望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水平。
余海明告诉记者,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出版自己的诗集,他已从每日一诗中挑选出了100多首,希望能早日实现愿望。
校车司机叶光荣:百姓的话也可入诗
每周二和周四下午,南海区丹灶镇罗行小学的“小螺号文学社”开始活动,这个文学社的辅导老师不是语文教师,而是该校的校车司机叶光荣。
叶光荣告诉记者,爱上写诗源于初一时,他的一首小诗发表在家乡韶关南雄的一份报纸上,他领到了5元钱的稿费。尽管这首小诗在如今的叶光荣看来只能算是一首顺口溜,却一直鼓励着他进行诗歌创作。
叶光荣来佛山后,承包了一辆旅游大巴,别的司机空闲时打牌消遣,只有叶光荣在一边看诗集。“那些司机想的都是生意,我和他们谈诗,他们觉得我很可笑。”叶光荣回忆说。
2003年,叶光荣到罗行小学当校车司机后,开始尝试自己写诗。生活中的点滴都成为他写诗的题材,早上和妻子关于是否考驾照的温馨对话也进入了他的诗中,友人每年回乡打扫老屋分龙眼的回忆入了他的诗,第一次到邮局领取稿费时的经过也入了他的诗。叶光荣说:“其实老百姓说的话都能变成诗歌。”
面对吐槽,他们坦然接受
佛山“电召诗人”活动饱受争议,有人认为“电召”二字玷污了诗歌,也有人认为“白切猪脚”也能入诗,诗人的水平太差。事实上,“电召诗人”中确实有许多出身草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谈起市民对于草根诗人水平不高的吐槽,草根诗人们表示坦然接受。
叶光荣告诉记者,他曾在自己的面包车上贴上“电召诗人”的广告,不少市民前来咨询,表示很感兴趣。“我觉得诗歌不是高高在上,老百姓也可以写诗。”叶光荣说,写诗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安慰他人的心灵,再多的技巧也弥补不了真情实感。余海明则认为,即使有再多人吐槽,他也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诗歌,“听了别人的评论后,我会逐渐提高自己,相信总有一天会被诗友和社会认可。”
余海明说,写诗至今没有改变他的生活,但却每天影响着他的心灵。叶光荣告诉记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创作出一首好诗,好几天他都感到很开心,“很多写诗的人过得落魄,但很多事情不能用钱来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