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有徽戏,它和昆曲同是中国京剧的前身;看病有新安医学,迄今为止,西园喉科,老街同德仁仍在为百姓服务;还有徽菜的发源地绩溪县也在徽州。
我的祖籍就在歙县, 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文化的发祥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徽班)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荣誉称号。歙县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渔梁坝、郑氏宗祠、竹山书院、许村古建筑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宋以来,歙县商业逐渐繁荣。明、清时输出的大宗土特产品有茶叶、木材、桐油、贡菊、白术等;输入主要有粮食、食盐、布匹、南北杂货等。民国时期,县城和水陆交通比较方便的深渡等地已成为物资集散地。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使可下到渔梁坝。渔梁坝坝长143米,底宽27米,顶宽6米,高约5米,坝上下水位落差2.9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有专家认为,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因此又被称作“江南都江堰”。2005年,渔梁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渔梁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清朝末年,我的太爷方思政,通过新安江水路经营茶叶等物品,是渔梁坝有名的徽商。祖屋思政堂就在渔梁老街上,方便货物上下。渔梁的老宅,占地约2亩,两层楼房结构,院子里有石榴树、枇杷树,雕梁画栋,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栩栩如生,门楼,天井,鱼缸,堂前,青石板,气势恢宏,历经风风雨雨,仍然伫立。老太爷还经常救助穷人,成立商会,是县太爷的座上宾,风云一时。随着1949年,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初期,商业不景气,家道中落。老太爷留给我们后辈的聪明智慧、勤劳勇敢的精神是永恒的,他是我们后辈永远学习的楷模。还记得小时候我和伙伴去渔梁坝游泳,捉鱼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如今更多的是游客和画画的学生在渔梁坝老街上徘徊,渔梁坝的繁华永远留存于历史的记忆长河中。雄村是我外婆老家。每次经过妈妈总是和我说起曹家父子读书的故事。雄村是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清末翰林许承尧称“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主要景点有竹山书院、四世一品坊、大中丞坊、桃花坝、慈光庵、小南海。雄村位于歙县雄村乡境内,距歙县县城7公里。桃花古坝濒临渐江水,背靠竹山书院及大中丞功名牌坊,桃花盛开时节,各种色彩的桃花绵延数十米,形成十里红云的盛景。壮志凌云文昌阁八卦建筑,在众多古老桂树的掩映下,更显气势恢弘。雄村历代名臣辈出,确实“所在为雄”。而他们升入仕途都起步于村中的竹山书院。从雄村走出的名宦当首推曹文植、曹振镛父子尚书。曹文植自幼熟读经书,25岁考中传胪(即第四名进士,居状元、榜眼、探花之后)。在内廷为官多年,官至户部尚书。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都由其承办。他办事干练,不徇私情,深得皇帝宠信。其子曹振镛,从小受到家族的严格教育,刚成年就考中进士。关于曹振镛的苦读,雄村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曹振镛在竹山书院就读时,顽劣异常,不肯用功。其姐十分着急,规劝他:“你不读书,将来如何登堂入仕,承继父业?”曹振镛夸下海口:“他日我定为官,且胜乃父。”姐姐激他:“你若为官,我当出家千里之外为尼。”曹振镛从此潜心攻读,后一举中榜,并官至军机大臣,权倾朝野。其姐为不食言,坚持要出家,曹振镛苦劝无效,又怕姐姐在千里之外孤苦伶仃,只得借当地俚语“隔河千里远”之意,在雄溪对岸建了一座慈光庵供其姐修行。如今慈光庵依旧掩映在竹山书院对面山腰的一抹绿树修竹之中。曹振镛为官后,乾隆皇帝见他言行举止很有其父的遗风,因而十分宠信,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嘉庆皇帝即位后,一次在宫中设宴,命大臣吟诗作赋,曹振镛的诗得第一名,遂擢升为工部尚书,不久又荣升为体仁阁大学士。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歙县民间至今能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这句俗谚。道光皇帝继位后,任命曹振镛为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并赐建府第,在内宫悬挂他的画像,位列群臣之首。
徽州人就是如此牛,经商,读书代代出能人。我辈谨记,有余力,则学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