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评论】《花园》:对生存和生命情境的命名和寻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5 1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诗诗歌评论】《花园》:对生存和生命情境的命名和寻找
——阿依古丽《花园》(41—45节)读后

南风窗

阿依古丽的《花园》(41—45节),一条流淌在诗人精神时空中的河流依然贯穿始终,由“河流”孕育生发的自然万物和其所对应的精神维度也依次呈现,我们还不能准确地说出这条河流的宽度和深度,但我们已经从这组诗中惊喜地看到这条河流在诗人的巧思妙得中逐渐丰富和宽阔起来。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使人与社会、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情感的关系状态。因此,审美不能孤立起来看,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阿依古丽在观察和把握事物时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河流的主体是水,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自然万物与人类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也为“花园”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源头活水。在阿依古丽看来,自然如水,是流动的,影响着自己的存在,但是可塑的。诗人赋予自然中的事物以人性的的光芒,使其成为自己语言飞翔的翅膀和诗歌意象的载体,实现自我精神世界与自然万物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诗中,诗人变换着自己的姿态,有意识地移动着山、川、树木、花、鸟、虫、鱼,这些生物和植物与我们所知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脱离了地面,不再囿于地心引力,围绕着诗人的所思所想自由转动,也浮现在读者眼前,进入读者的性灵和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某种精神现象的象征物,在自然界的背后,浸透这自然界的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爱默生语)”,自然最偏僻的角落得到了造访,最遥远独立的事物,也因诗人复杂的精神上的联系在诗中聚在了一起,如:铺满细沙的河底、山顶石头上时间的痕迹、雪中埋藏的花蕾、低处的河湾、山顶的泉水、河流的源泉、穿越河床的惊涛……我们从中看到,自然界的博大是相对的,所有事物都能缩小或变大来服务于诗人的激情,诗人的思想让自然灵动起来,随着诗人层层递进的推动,“花园”厚重的空间感也依次呈现。有西方的先哲早就预言:“自然是虔诚的,自然时而低头直立,时而双手放于胸前,谁若向自然学会了信仰,谁就是最快乐的人。”这是不是诗人在“花园”中执意要寻找的“答案”?人为什么活着?如何在现世的生存中稳妥地安置自己?随着对“花园”阅读的深入,读者也将诗人追寻的“答案”看得越加透彻,正如诗中所说:“活着,就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生命像一场迷幻的春梦/到死亡才是梦醒。”阿依古丽因此也实现了对生存的形而上认知和对生命情境的命名。
人类生命苦短,当今社会生存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挤占和掳掠已到了惊人的程度,拜金主义盛行,我们多见的是肮脏和污秽,苦痛多于喜乐也是普遍现象。如果我们每天眼见的都是美丽,吮吸的都是琼浆,人世间何来烦恼和忧伤?从诗中也可以看出,诗人对美好的执著追求和向往。我的另一个释解是:也许诗人用诗歌的方式在唤起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要丢掉了对心灵的呵护,不要丧失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这也许才是阿依古丽“花园 ”最具现实意义的所在。
歌评论】《花园》:对生存和生命情境的命名和寻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4-26 19:31 | 只看该作者
诗《花园》请附后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12:00 | 只看该作者
您好!在本网站个人主页和“中国好诗榜”中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8 10:2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