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小龙也写现代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0: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人李小龙
40 年前,他用拳脚征服观众。现在,他 用思考和哲学打动商品社会的消费者。他吟 诗、鼓励友人、酿制心灵鸡汤,他不只谈功 夫,也聊风月。
“龙,是不死的。因为龙,从不离开 水。”去世 40 年的功夫明星李小龙近日在一 则威士忌生产商视频广告中复活,电脑合成 的他穿着西装,英俊、儒雅,并未炫耀他的 中国功夫。
90 秒短片中,李小龙侃侃而谈关于水的 经典哲学:“水,就像直觉,没有形状,无 法把握,却又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我相信 直觉,那是每个人拥有的无限潜能。他告诉 我,不要遵循规则,而要创造规则,不仅用 脑思考,更要用心感受。”
“迄今为止,死后仍能成为商业广告 主角的人,仅有李小龙、玛丽莲·梦露、奥黛 丽·赫本等极少数跨越了时代界限的超级偶 像。”李小龙师侄朱江明接受《博客天下》 采访时说。
这不是李小龙死后第一次做形象代 言。几年前,某品牌汽车就曾制作过一段以 小龙为主角的宣传广告。如出一辙的是,短 片里的李小龙也在谈水的哲学:“水倒入杯 中就成了杯子的形状,倒入瓶中就成为瓶子 的形状,倒入茶壶就成为茶壶的形状,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
这些广告的创意都源自李小龙对水的 哲学思考。 1971 年当香港电视台 TVB 频道的 加拿大主持人皮埃尔·伯顿向他提出“武术之 中最该注意什么”的问题时,镜头上,李小 龙用自己一贯的神气得意洋洋地回答道,“ Like water , be water , my friend 。”几十年 来,这段访谈视频在欧美网站上非常受欢 迎,被反复播放,“他说话的态度、神情和 内容简直太酷了”,李小龙的一位粉丝说。
“耍帅”和“尚武”是李小龙青少年 时期的两大哲学,前者让他在女孩子中充满 了魅力,后者让他常常在“街头争霸”中处 于上风。
一位拥有凌厉身形和漂亮拳脚的格斗 家,不让他亮功夫,而是让他秀哲学——从 某个角度反映了近年来人们对李小龙形象认 知的转变,他不再是纯粹的武者,还是一名 思想家、哲学家、心理学研究者,乃至诗 人。
趋利的商业逻辑和时代变化改变了人 们对李小龙的印象。“现代生活中,功夫和 武学已经从防身技能和谋生技术转为一种体 育运动,若再去深挖李小龙的武学宝藏,显 然并不现实。他因习武而激起的哲学思考才 是现代社会稀缺的商品。”朱江明说。
几个月前,专职从事李小龙文化研究 与截拳道教学的史旭光也发现,他在微信上 推广截拳道理论及技巧时,只要是发布关于 李小龙谈论生活感悟和功夫哲学的文章,转 发率都比其他文章要高。
相较需要长时间磨练才能精进的武 艺,现代人更关注李小龙那充斥浓郁成功学 气质和哲学思辨的文人形象。
受到李小龙思想影响的还有当年和他 传过绯闻的香港女星丁珮。 40 年后,丁珮对 《博客天下》记者回忆李小龙给她带来的改 变:“当年我还小,追求吃喝玩乐没有思 想,不懂宗教,不认识自己,总会羡慕别 人,只有他鼓励我,认知自己,跟我说哲 学。”现在已经 66 岁的她强调:“他的精神 跟我一体。”
武术哲学家
他将东西方哲学、心理学贯穿到武术 中形成一套自己的处世艺术
在李小龙一连串以“功夫”串起来的 履历中,他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研修哲学的经 历显得很跳跃。
在《我为什么喜欢哲学》一文中,李 小龙说,选修哲学与他童年时期好勇斗狠有 很大关系。“年少时我格外调皮,很霸道, 脾气暴躁,易怒。不仅和我年龄差不多大的 ‘对手’都躲 着我,连大人们 有时都让我三 分。我不知道是什么让我如此好斗。遇到看 不顺眼的人,我脑海中立刻就会涌现跟他一 较高低的念头。”
经常在街头斗殴中获胜的李小龙时常 陷入新的困惑——“我常常问自己:胜利了 又怎么样?为什么人们把胜利看得这么重 要?什么才是荣誉?什么样的‘战胜’才是 光荣的?”
为解答这些问题,他听从选课老师建 议,选修了“会告诉你为了什么才活着”的 哲学。这让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深感意外,在 他们看来,最适合李小龙的,应该是与武术 能擦点边的体育。
虽然在华盛顿大学待了不到 3 年,他却广 泛涉猎了笛卡尔、苏格拉底、柏拉图、大卫· 休谟等西方哲学大家的作品。
在哲学世界里,他开始“自我发现 ”, 意识到习武的目标在于“自我教化”,并 “对自己以前幼稚的行为悔恨不已”。
“习武者应抛弃所有独断专行、好勇 斗狠的心理,并练习自我遗忘的技术,不仅 仅让对手与自己分离,而且让自己与自己分 离——达到超脱于一切之上的境界。”李小 龙在笔记中写道。
他试图将哲学精神融入武术,让每个 动作都有它的缘由和来龙去脉。在对中国武 术的历史追根溯源时,他发现功夫哲学是基 于道、禅和《易经》而形成的——在逆境中 让步,能屈能伸,和谐地顺应对手招式,而 不是斗争对抗。
他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汲取营养,此 刻,他注意到了“水”的概念。在《刹那的 理解》一文中,他说自己独自乘船出海,想 起最近接受训练所经历的挫折,愤怒地用拳 头猛击海水,就在这一刻,出现了生命中的 顿悟:水不正说明了功夫的本质吗?它是世 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却有着能穿透一切的力 量。
“要练好功夫,我就得仿效水的本 质,像水一样柔软而有韧性地去适应对 手。”他对自己说。
那天,李小龙一直躺在船上,任由船 顺水漂流。他感觉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感 悟自己与对手的关系应该就像水与船的关系 一样。
“这种力量不应该是相互排斥,而是 相互增益的。” 他一个人躺在船上冥想了很 久,并通过小鸟在水中的倒影告诫自己要学 会超然。
他常常提出疑问:“现在每种中国功 夫都有固定的套路和风格,但真的符合创始 人的原始意图吗?”李小龙给出的答案是否 定的,“形式会阻碍进步,什么都是这样, 哲学也是如此”。而这种关于武术形式与套 路的质疑直接成就了后来的截拳道。
他认为,“截拳道是宁静灵魂的艺 术,宁静得如同月光洒在深邃的湖泊上”。 没有固定套路、随机应变的截拳道也集合了 他当时所有的人生洞见与对武术的追求—— 真正的技艺是能超越任何特定形式的艺术, 真正的武林高手心境宁静,胸有成竹,完全 与自己的节奏和环境保持和谐。
就像画家、音乐家追求艺术一样,在 截拳道中,李小龙试图摆脱一切束缚,探寻 真正的艺术,“哪里有绝对的自由,哪里就 有纯粹的艺术”。
从 1959 年赴美求学,到 1971 年回香港拍 摄《唐山大兄》,李小龙在美国前后待了 12 年。长期海外生活的哲学思考对他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改变。他开始学会在远 离父亲的情况下,独自谋生;为了赚取生活 费,他尝试过教人跳舞、在餐馆刷盘子,还 开过武馆;通过以武会友,他结识了一些武 术明星,累积了在好莱坞的人脉,并由此走 上演艺之路。
弟弟李振辉是他这个时期的重要见证 人。他说,在李小龙拜师叶问后,并没有什 么大的变化,“依然是自大,喜欢炫耀自 己”。但等自己 1969 年到美国投奔李小龙 时,发现他“变得谦虚 多了”。
“那个时候,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所 及,以前我在香港看到的他身上的坏毛病早 已不见踪影。他言行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人 有相当的哲学水准而且安全可靠。我认为这 个时候的李小龙才是一个全新的李小龙。” 李振辉说。
励志诗人
李小龙的诗歌正面、向上,充满治愈 感,这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他用 诗歌鼓舞自己和身边人奋进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视苍生的豪杰,
还是封闭自感的庸碌之辈?
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实足的绅士,
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
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动辄心惊的弱者?
在强装的笑颜后面,
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
文人李小龙 李小龙电影《龙争虎斗》剧照
这是李小龙 1969 年写给朋友“美国跆拳 道之父”李俊九信中的两首诗之一,《我是 谁?》里的一个章节,他用这首诗鼓励挚友 并自勉。
在李小龙研究专家,唯一获授权查看 李小龙全部书信和资料的研究者约翰·里特看 来,李小龙的诗多数都在提醒人们认清自己 现实状况并鼓励自己奋发图强。
正面、向上、鼓舞人心、富有治愈感 是李小龙诗歌的重要意向。“他对诗歌都有 一个不断重复的主题,这就是对稍纵即逝生 命的伤感,对爱情以及对人类激情的渴望和 期盼。”约翰·里特说。
《我是谁》这首诗一直被视作是李小 龙对自己成长的感悟。“小小少年”时代的 他并非生来强者。弟弟李振辉说,李小龙一 双眼睛高度近视,达 1000 度外,还患有整个 家族都有的严重鼻炎,他 的 招牌 动作“ 抹 鼻子”便与此 有关。加 上当时生活困难,又 有霍乱等传染病,迷信的祖母和父亲“担心 二哥养不大”,为他取了“细凤”这样一个 非常女性化的乳名。
“把他当成女儿来养,希望能欺骗牛 鬼蛇神,免受鬼魅加害。”李振辉说。为 此,李小龙的左耳被打了耳洞戴上了耳环。
13 岁那年,李小龙在父亲介绍下拜叶问 为师。 1950 年代的香港,是一个由卖艺的拳 师、落魄的商人和不断涌入的内地逃亡者组 成的难民社会,所有人都在寻求生存的可 能。
李小龙童年那段危机四伏的成长环 境,在《我是谁》这首诗中被隐喻成一个 “漆黑的森林”。不过,他并未失去对成功 的渴望,他只是不愿“做一位旁观者”。
在这首诗的第二章节中,这名 29 岁的年 轻人写道 :
“我们中很多人渴望成功,
但惧怕失败。
尽管我们有能力,
将理想变成现实。”
诗歌是现实的隐喻。那一年,李小龙 正进入美国好莱坞影视圈。朱江明说:“当 年好莱坞银幕形象中,华人多数以猥琐、软 弱、卑劣的负面形象著称,李小龙要改变这 一形象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在此前 1965 年至 1971 年的 6 年时间里, 李小龙多次在好莱坞的电视剧如《丑闻喋 血》、《闪电大追击》、《盲人追凶》里客 串演出,但美国导演大多是要他扮演华人歹 徒,最后被男主角打败,他感到十分气愤。
在这首赠李俊九诗末尾,李小龙勉励 李俊九:“记住中国人一句话,时势造英 雄。”
“他的诗歌多数都反映了这样一个主 题,生活要靠自己主动去奋斗,而完成这一 使命的唯一机会就在今天。”约翰·里特说。
也正是同年的一天,李小龙在一张 8 英寸 宽、 10 英寸长的便笺上,用英文写道: “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金 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 人心、最具震撼性的演出。从 1970 年开始, 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 1980 年,我将会 拥有 1000 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及家人将 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当时他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写 完后便将纸条收了起来。如果不是英年早 逝,他势必会看到宏愿成真的一天。
作为诗人的李小龙有非常浪漫的一 面,他深爱自己的妻子和家庭,给妻子琳达 写过不少优美的诗,也向美国公众译介过中 国古代传诵千年的诗词。
他将元代著名才女管道升所作的《我 侬词》翻译成英文,这首诗歌的英文名被李 小龙翻译为 Parting ,汉语意思为“别离”。 1973 年李小龙逝世后,李振辉为纪念兄长, 灌录、演唱了李小龙翻译的这首《我侬 词》。
李小龙认为人的灵魂也可以通过诗歌 表达,一片落叶、一朵云彩,都能会让他萌 发诗意。在写给朋友的信中,兴起时他也会 赋诗一首。一次他看见云,随手写下了名为 《雨,黑压压的云》的诗歌,这首诗在开头 一节写道:
花儿飘零,月光惨淡,
鸟儿匆忙迁徙,
寂寞秋天到来之时,
分手也近在眼前。
至少有这么一瞬,这位刚毅、冷酷、 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武者愿意向外人流露细 腻、敏感而又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这与他 此前的形象判若两人。
心理学者
李小龙研读过卡尔·荣格、卡尔·罗杰斯 以及“完形疗法”创始人弗雷德里克·皮尔等 人的心理学著作,他认为这样有助于自己及 徒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李小龙图书馆里珍藏着大量心理学和 心理疗法的书籍,他曾花费大量时间去研 读,然后将自己看到的经典段落逐字逐句抄 写下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
在接触皮尔斯的完形疗法时,李小龙 写下批注:“生命的意义就是活着,它不能 被出卖、被概念化、被强行塞进固定的套路 中去,操纵和控制最终都不能带给我们快乐 的生活,真正的快乐是要实实在在地生活, 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培养自己的兴趣,有健 全的性格、放松自如。”
他反思人不应该有自己的性格:“一 旦有了自己的性格,便有了一套僵化的套 路,你的行为会变得很呆板,总是预先决定 好用一种方式处理事情,所以我认为最富 有、效率最高、最有创造力的人就是那种没 有性格的人”。
这个想法在他学心理学“自我界限” 的概念后被加强,“你不应该允许自己,或 者说你不应该完全做你自己,如果这样的 话,你的自我界限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缩小, 你的力量、你的能量,也变得越来越萎缩, 应对世界的能力也越来越差、越来越呆板、 越来越受你性格的限制、越来越先入为 主。”
他探寻金钱和权力的意义,认为它们 产生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只有 那些不相信生命拥有上苍赋予的力量的人, 或者缺乏自身力量的人,才会被迫通过类似 金钱这样的替代品来补偿自身力量的不 足。”
在埃里克·霍夫尔《激情心灵状态》一 书中,李小龙了解到,“骄傲会产生恐惧和 不安全感,实质上是一种自我否认”。所以 他认为习武者应该抛弃所有自以为是、争强 斗胜的心理。
在格伦·克拉克的《运动的力量》中, 他了解到情绪对运动的影响:仇恨、嫉妒、 欲望、自傲、虚妄、贪婪和恐惧都能摧毁人 内部节奏的情绪,所以他得出“功夫中动作 的变化与头脑的反应是一致的,所以控制头 脑很重要”这样的结论。
生活的艺术家
习武是我的个人选择,演员是我的职 业。虽然我在生活中主要扮演的是这两个角 色,但我最希望的是能实现自我,成为一个 生活的艺术家
大约在李小龙逝世前 6 个月,他开始坐下 来着手撰写一篇名为《自我发现的过程》的 文章,里面涵盖了他对生命各个阶段的感悟 和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李小龙明确表达了他 对人生的追求:“习武是我的个人选择,演 员是我的职业。虽然我在生活中主要扮演的 是这两个角色,但我最希望的是能实现自 我,成 为一个生活的艺术家。”
约翰·里特说,李小龙所说的“生活的 艺术家”,是指一个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 精神上完整的人。
自诩生活艺术家的李小龙经常会以语 录的形式记录他的所思所想,他会在拍戏、 吃饭、采访、与人交流中分享他对生活的这 些体悟。灵感一来,他会随手记下——有些 是在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摄影棚里写的,有 些是他在故乡九龙塘学习时写的,还有些是 他在参观、吃饭时写的。最终这篇曾八易其 稿的文章记录了他作为一名武术家、一个演 员,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的点滴体会。
李小龙逝世后,他的挚友、好莱坞巨 星斯蒂夫·麦克奎恩面对来访记者还诚挚地背 诵了一段李小龙和他交流过的心灵体悟: “小龙非常注重追寻本真的自我。他给别人 的建议是‘认识你自己’……他所拥有的聪明 头脑是通过发现自我得来的。他和我过去经 常在一起长时间地讨论这方面内容。他说, 不管你这一辈子做什么,如 果 你 不 了解自 己,你 将永 远 无 法 学会欣赏生活中的任何 事情。”
1971 年在接受皮埃尔的采访时,李小龙 也曾这样说:“对我来说,在电影中表演一 个角色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且那会让我充 满自信、感觉棒极了。我在电影中可以做很 多虚假的事情,甚至连自己都被蒙蔽了,我 也可以给你们秀一些花哨的动作,但是朋 友,最难的事情就是要真诚地表达自我,而 不是欺骗自己。”
他不断对生活反省并从反省中收获体 悟。有一次他告诉香港记者泰德·托马斯: “对我来说,我的生活就是自我反省,一点 点、一天天地自我剖析。”
而武术,正是李小龙发现和表达自我 的方式。他会批判那些从不满足、不断追求 新的身份认同的人,认为他们“是自我意识 最少的人”,“那些最不满足的人,他们抛 弃了不想看到的自我,从此就再也没有机会 好好看上一眼了,也不会有真正的内心变 化,要改变我们现在的状况,我们必须意识 到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在谈及演员这一角色时,他说“演员 首先是人,而不是一种被称为‘明星’的耀 眼符号,明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人们赋 予你的一种荣誉,如果你把这种赞美之词很 当一回事,并且以此沾沾自喜的话,你就忘 记了一个事实:曾经围绕着你的那些人,在 你不再炙手可热的时候,很可能会抛弃 你。”
他对表演有着自己的敬畏,在他看 来,表演和武术一样,是自我表现的方式, 但相比较而言,表演更为诗意,“是一种可 视的灵魂音乐”。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演员不应该墨守 成规,而应该是能力的传递者;不应该简单 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表演,而应该传递对生 活的领悟、独到的品位以及对幸福和逆境的 体会,“做演员就是发现和传递深层次的灵 魂拷问”。他反对人们将演员视作商品, “虽然电影是商业和创意天才的结合物,但 我很难接受把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当作产 品。”
无论从李小龙承担的哪一个社会角色 上看,这位“生活的艺术家”对自己即将展 开的生活充满期待。
但很快,他的生命走到尽头。
1973 年 7 月 20 日下午,筹划拍摄《死亡 游戏》的李小龙猝逝于生前好友丁珮位于九 龙笔架山道的公寓。
他的死不乏各种阴谋论的猜测。时至 今日,丁珮也未能完全走出这件事留给她的 阴影。虽然跟李小龙仅有短暂相处,但“李 小龙”三个字却始终与丁珮紧紧缠绕,“我 相信我们之间的感情比爱情更伟大,爱情不 会永远,但他跟我是一体的 ”。
她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李小龙眼睛直勾勾看着我,这个家伙好有 魅力。”等再见面时,李小龙向她发动了攻 势 。“ 他一见到我,就在桌面下抓住我的右 手,紧紧不放开,双眼用力看着我。他的意 思很明显,表示他喜欢我。然后就是谈电 影,他答应给我做三部戏,《死亡游戏》中 我演他太太—如果《猛龙过江》不是早已经 确定了苗可秀,我就会是那部戏的女主角 了。”丁珮说。
跟此前尘封往事相比,丁珮更愿意对 《博客天下》记者谈论佛法和修行—这难免 让人想起李小龙在她面前时常聊起哲学的日 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0: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谁》
李小龙
段一:
我是谁?
这是一个老问题。
每个人都会这样问自己,
反反复复,在此时或彼刻。
尽管他向镜中端详,
可以认出自己的面庞。
尽管他知道自己的姓名,
自己的年龄与生平。
但他仍深深地渴望了解,
我是谁?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视苍生的豪杰,
还是封闭自感的庸碌之辈?
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实足的绅士,
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
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动辄心惊的弱者?
在强装的笑颜后面,
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 小小少年。
段二:
我们中很多人渴望成功,
但惧怕失败。
尽管我们有能力,
将理想变成现实。
只有培养自然直觉的人,
才能建立自己的观点,
卓有成效、令人钦敬,异彩纷呈。
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信心终会获得报偿。
奋进,在这一过程中,
你会发现 真实的自我,
如同透过镜中反观自己。

The Silent Flute
("Cord's closing speech," quoted from Bruce Lee's
copy of the script of The Silent Flute, written by
Bruce Lee - October 19, 1970)
I wish neither to possess,
Nor to be possessed.
I no longer covet paradise,
More important, I no longer fear hell.
The medicine for my suffering
I had within m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But I did not take it.
My ailment came from within myself,
But I did not observe it
Until this moment.
Now I see that I will never find the light
Unless, like the candle, I am my own fuel,
Consuming myself.

《无声笛》
李小龙
我既不希望控制别人,
也不希望被控制。
我不再妄想天堂,
更重要的是,我不再害怕地狱。
这些针对我痛苦的药,
从一开始我心知肚明,
但我不吃它。
我的病来自于我自身,
一直到这时我才注意到。
现在我明白我将不会找到光明,
除非,像一根蜡烛,我是自己的燃料,
耗尽我自己。
The Falling Leaf
The wind is in high frolic with the rain.
Outside the garden a little yellow leaf
Clinging desparately to its mother branch
I pick up the leaf
And put it in the book,
Giving it a home.
《落叶》
风伴着雨狂舞,
花园外面,
一片小小的黄叶拼命依附着,
它母亲般的树枝,
我捡起树叶,
把它夹在书里,
给它一个家。
Down the Western Hill
Down the Western hill the bright sun sinks
Making yellow gold of all the air.
On a lonely hilltop, away from the distant mist,
A golden dragon stands staring, with
Dreams that fade and die in the bright West.

《日薄西山》
明亮的太阳落下西山,
把天空染成金黄色。
孤独的小山顶上,远处烟雾迷蒙,
一条金龙盘卧注视着,
带着凋零的梦想,在这光明的西方死去。
Love Is Like A Friendship
Caught On Fire
Love is like a friendship caught on fire.
In the beginning a flame,
Very pretty, often hot and fierce
But still and only light and flickering.
As love grows older, our hearts mature
And our love becomes as coals,
Deep-burning and unquenchable
《爱情就像友情着了火》
爱情就像友情着了火
爱情就像友情着了火。
开始一团火焰,
很漂亮,经常炙热而猛烈,
但仍然只是轻飘和摇曳的。
当爱情变老的时候,
我们的心成熟了,
我们的爱情变得像煤一样,
充分燃烧不能自禁。
《自信》
如你“认为”自己会败,你已败了,
如你“认为”自己不敢,你是不敢。
如你“想”赢,却“认为”赢不了,
几乎可以断定你与胜利无缘。
如你“认为”自己会输,你已输了,
证诸寰宇我们发现,
成功始于人之“意志”——
一切决于“心念”之间。
如你“认为”自己落后,你是如此,
你需拥有“意念”登高,
需于“相信”自己之后,
方能赢得荣耀目标。
人生战役非总偏向,
力量较强或速度快者,
迟早证明胜利归于,
“自认”会赢之勇者!
《想要飞扬》
李小龙
如果你认为会被击败
那你必定被击败
如果你认为不敢
那你必然不敢
你想得到胜利
但你认为不可能获胜
那你一定不可能得到胜利
如果你认为你会失败
那你就已经失败了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
成功是从一个人的意志开始的
而意志全靠精神
李小龙写的诗
岸上微风
吹拂阵阵清凉;
湖天一色,
却映出绯红落霞。
幽深的湖水,
消去几多哗躁,
独步湖岸,
美景如画如诗。
唯有轻缓的脚步侧留身畔,
惊疑的鸣蛙闻声而逝。
错落的庭院,
几缕清泉如珠迸落;
月晖一泻如银,恍如天际而来的一曲轻歌。
在这如洗的月光下,我轻招缓展一现功夫之风,
无我,无他
心融于身一派浑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0: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转自互联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4-24 11:04 | 只看该作者
突然蹦出这么个消息,确实让人有点惊讶,或许会有人质疑(个人也有点疑问),但也不可否认,作为一种爱好来说,功夫的光环或许比写诗更为耀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4-24 13:44 | 只看该作者
柳鹤鸣 发表于 2015-4-24 11:04
突然蹦出这么个消息,确实让人有点惊讶,或许会有人质疑(个人也有点疑问),但也不可否认,作为一种爱好来 ...

不必置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4-25 11:42 | 只看该作者
嗯,似早有流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8 06:1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