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狄芦 于 2015-11-17 18:59 编辑
【诗歌就是赋比兴】
—— 观雪潇《话语·语境·文本》
诗歌其表现手法说穿了不过赋比兴三艺罢了。其余表现手法说白了都是从这三艺演变而来。赋——铺陈直叙,以天为经以地为纬,总揽文学之貌。一切文学皆可用赋来表述定义。刘勰《文心雕龙》说的好——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而今天那么所谓小说所谓散文所谓诗歌的先锋者开拓者,我不知他们发现开拓出了什么新领域。试问我们文学该表现的空间和领域你们发现了什么。竟然如此的不顾大师之言,恣意妄为。文学表现领域大的本身就没有天地!而所谓第三代诗人兴起后什么拒绝隐语什么反意象冲其量仅仅是回到古法——当初的赋法。而摒弃了比兴手法。于坚以赋为诗拒绝隐语法,伊沙口语反意象法实在没有多少高深。仅仅是为诗歌减负罢了。他们无论怎样还是在表述或言说即在用赋。而三个相同句式的铺排,其意马上就变了。那就由赋上升到了排比——虽然不见喻词。但它无疑上升了一层表现空间。若运用好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排比的话直接就是一首妙诗!
而比——指用彼物来比此物即比喻。它不是说明文当中的打比方——打比方不带作者主观情感。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加入了詩人或作者的主观感受力——即意与象(物或事)之间形成了一种主客体之间的观照。所以比能生发出相关,衬托,点染,顶真,排比,博喻,借代,比拟,夸张(比喻变形后)等等。
而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它本身就是一种主客体之间的观照,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观照,理解为意与象(事和物)的一种隐涉,一种相接。兴无疑是象(像)中带意,意中含象的含混之物。即雪潇所认为的比离不开兴,兴离不开比。这两种修辞是貌离神合的一对有情人。
无疑!这三种表现手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步步升级的。而一首好诗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赋表述事物样子的层面上——当然那种单一句式的多重排列抑或多种句式之间的及物和相关观照除外(它们看似赋实则超越了赋)。而是至少上升到比——两种事物的互相表现互相观照上即雪潇所提出的两种事物的若即若离上。诗歌说白了就是表现两种事物抑或多种事物之间的那种像与不像离与不离的若即若离的某种关联的混沌之状。
当然诗歌无疑应该是要达到最高境地即兴的状态才能为止。这是至高点——诗歌到此必止——诗歌到此境地必止——诗歌到此意必止——诗歌到此言语必止。因为到此诗性表现已经完毕——即结尾。再向前走一步即过了——过犹不即!像苏子说其文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即当停。这里就是那个度——且在这个度中万事一切所呈现出的惜惜之照皆可显现——像如来宝殿各路菩萨罗汉皆已韬光养晦而达到一种悟性的开顿。即雪潇先生提出的“三悟”——超越“一看”描述赋地,“二想”设喻比地之境,而上“三悟”开化之顿门。从而一揽诗歌之堂奥。
当然,诗歌纵有其千途万径。然以古老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来观,其艺之高低故然若此。当然三境之地不可偏执比相融为一炉,处之无形之境可谓之大观。
特此说明: 十一月十七日·定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