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车行 于 2015-7-12 01:41 编辑
《山中所见》
文/王蕾
我纵身一跨的地方,叫岚溪
岚深陷于溪水,有如我,沉溺于明媚
明媚与冷风对决,被洞穿部分
比刃薄,比伤口深
一株花半边彻底怒放,另半边脆弱、娇羞
含苞的某种怨恨
是倒映溪水里的暗,还没被洞穿
你可以想象,暗是明媚反面
以下是一低再低的溪水,而中间的岚
略小于冷风,略大于苍穹
车行妄读: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里的“不平”,就是“张力”。那么,什么是“张力”?我之理解为:矛盾与和谐共处的临界状态。彷佛满满的一碗,不能再注入一滴水的水,吹之即破。。。且看——
一:词语与句子之间的张力
1;“明媚与冷风对决”之矛盾——在“刃口”与“伤口”中和谐。
2;“一株花半边彻底怒放,另半边脆弱、娇羞”——怒放与娇羞在“某种怨恨”、某种“暗”里和谐。
3;“你可以想象,暗是明媚反面/以下是一低再低的溪水”——暗与明媚,甚至溪水与苍穹,都在“略小于冷风,略大于苍穹”的“岚”中,最终和谐。
二;文本的张力
纵观全诗,语速平缓、不动不惊。而文字内核却是暗流汹涌。彷佛箭在弦上引而不发。
当然,一首诗歌并不能仅仅因为张力的功效,就可以走入读者的心里,最重要的还是文本的内核。从诗义(思想性)论,《山中所见》哲理而意蕴,又何尝不是世间万物阴阳盛衰之所见?!“明媚与冷风对决,被洞穿部分/比刃薄,比伤口深”。。。而这一切的”对决“、”刃“以及”伤口“,”岚溪“之”岚“,已做了最好的注解。。。"而中间的岚\略小于冷风,略大于苍穹",这里以“冷风”与“苍穹”这两个具象来补足。“冷风”与“苍穹”,一个不可见,一个可见。一个可感,一个不可感。亦实亦虚,虚实叠加。其实“冷风”与“苍穹”之于“岚”,无法做传统意义的大小比较。“略小于冷风”,在于风吹雾散。“略大于苍穹”,在于天地混沌。更真实原因应该是:“我”在岚中,视野蒙蔽。所谓“略大于与苍穹”,不过诗人错觉。而此错觉,倒有几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真实感。诗至此,意境已全出。。。
(2015.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