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5-8-23 08:27 编辑
读到看山望水君对美国桂冠诗人朗费罗小诗“箭与歌”的点评, 觉得很有趣。我认为看山望水君的一般立论是
很有道理的。 但有些事情看山望水君显然不知道, 说了无的放矢, 或者牵强的话。 例如, 看山望水君说“箭”这个意象不是现代的, 所以诗人用
就做作了。那么,朗费罗是90后吗? 有兴趣的诗友可以到百度上查查朗费罗是什么时候的人。
----好吧。 我就做一回搬运工: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 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1807年2月27日出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城一个律师家庭。1822年进入博多因学院,与霍桑是同班同学。毕业后去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研究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学。183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语言,文学长达十八年,致力于介绍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
看山望水君对于诗中写箭射向“天”也有异议。 其实, 诗里是说向空中射去。 翻译成向天空射去, 也没有什么不对。 这里, 我建议看山望水君去
了解一下射箭。 事实上, 如果要把箭射向远处的地面目标, 是需要向前方空中射去的。 这是因为地球重力的作用。 箭的飞行, 是沿着一条抛物线的。类似的内容在中学物理里是有的。 炮弹, 弹道导弹, 等等, 都是类似的。 大家在一些电影里, 例如张艺谋的”英雄“里, 一定看见过古代士兵
向前方空中齐射箭的壮观镜头。 好莱坞的电影里也有, 例如”勇敢的心“,等等。 密密麻麻的飞矢从天空上飞落, 穿破盔甲。你要是平射呢?
那就射不多远了。 当然, 战争中也有把大炮平射来摧毁近距离顽固目标的例子。
其实,诗中使用”箭“这个意象,可以从西方的传说和文化传统来理解。一个容易想到的神话传说就是丘比特的爱情之箭。 所以, 西方有评家
认为这首诗里的箭说的是爱情。 而箭在橡树里长存,没有折断, 象征着爱情的长久。 当然也有其他的解读。
诗里先写射箭, 然后写唱歌。 写到歌飞出去, 诗人却说视力无法跟踪。 难道不应当说听吗? 看山望水君提出疑问。 这个疑问有一定道理。
但仔细想想, 就会明白听在这里是不合适的。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出去的。 发出去的声波, 会掉头折回来, 让唱歌的人
再听到吗? 如果有墙, 有山挡住, 声波会反弹回来。 否则, 声波只能一路向远方, 愈行愈远, 直至消弭。即使诗人奋其力而追, 亦
无法与声波同步而倾听, 盖因声波其速每秒330米, 非人之力可及也。当世极速之牛人博尔特, 其速每秒亦不及10米也。 此非天上地下之别乎?
写到这里, 我不禁要为朗费罗喝声彩。 显然,这位诗人是有一点科学知识, 懂一点中学物理的。
对这首诗的进一步分析, 我就留给感兴趣的高手们了。 潘学峰君的翻译很精彩。 为了能更准确地
理解原作, 我把自己的拙译附在下面供参考。
箭与歌
原作: 亨利•华斯华绥•朗费罗
叶如钢译
我把一支箭向天空射去
它落地,但我不知在哪里
它飞得那么快,目光
绝无法追踪它的飞翔
我将一支歌向天空唱去
它落地,但我不知在哪里
谁的目光会那么敏锐强劲
能跟随一支歌的飞行?
很久,很久后,我找到那支箭
在一棵橡树上,仍未折断
也找到那支歌,从头到尾
它都在一位朋友心内
|